在演义里,曹真还要起到继续烘托诸葛亮英明神武的作用,所以曹叡不能放弃他;在历史中,曹真和诸葛亮也算是互有胜负,没有“损失很多兵马”。
三国演义中的曹魏大都督曹真,可以说是整部书“百无一用”和“废物点心”的代名词。他作为诸葛亮北伐时期的魏国主帅,屡屡中诸葛亮的计策,甚至明知是陷阱还往里钻,损失了几十万的兵马。既然他这么蠢,还闯下这么大的祸,为什么魏明帝曹叡还是一直信任他呢?
在三国演义中,曹真是衬托诸葛亮足智多谋形象的垫脚石,所以作者不会安排他退场。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可谓是一位“多智近乎妖”的人物。他不仅算无遗策,运筹帷幄,还精通奇门遁甲,风水方术;行军作战,领兵打仗的军旅之事,诸葛亮也是非常的在行。
诸葛亮的形象这么高大伟岸,除了他本身确实非常有本事,当然也需要那些“猪一样的对手”来衬托他的英明神武。比如说,孙刘联盟时期的周瑜,博望坡之战的曹仁等人。同理,曹真就是北伐时期用来衬托诸葛亮英明神武的又一个“工具人”而已
,作者的剧情还没有进行到转折点,自然就不能让曹真下线。
在历史上,曹真和诸葛亮也算是互有胜败,也能堪堪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曹叡自然很信任他了。
在正史中,曹真不同于演义里那个没脑子的主帅,恰恰相反,他还是很有军事指挥能力的。
尽管在一伐中,他中了诸葛亮声东击西的计策,但是他也在后来精准的判断了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陈仓。
几年之间,他和诸葛亮的交手也算是棋逢对手,曹叡自然让他一直领军了。
综上所述,在演义中,曹真是用来突出诸葛亮的“工具人”,作者不会安排他退场;在历史中,他和诸葛亮棋逢对手,可以抵挡住诸葛亮,曹叡也就一直很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