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写下3字,司马昭看后杀意全消,重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刘禅写下3字,司马昭看后杀意全消,重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书上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22 7:53:43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想当然的将阿斗看成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阿斗虽然说不上是天纵奇才,但是你要说人家傻还真说不上,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就是在阿斗掌管蜀汉的四十年间,蜀汉的政事大体是平稳的,魏吴两国在当时都因为内讧而搞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蜀汉却被刘禅牢牢掌控者,这就说明刘禅整理朝政还是很有一套的。

其次,就是阿斗在投降曹魏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当时阿斗虽然投降了司马昭,可是对于司马昭来说,阿斗始终是一个祸患,毕竟当时的朝臣之中有大量的蜀汉朝臣投靠了魏国,要说他们哪天重新拥立阿斗,那么自己不是就玩完了吗?

对此阿斗却很聪明,他用两件事彻底打消了,第一件事就是一个成语“乐不思蜀”,他表明了自己已经沉醉于酒色之中对于以前的事情已经不再过问了,而第二件事说来也比较有意思,司马昭看到刘禅写下3个字之后立马打消了杀他的念头。

刘禅写下“中山寨”,司马昭打消了杀他的念头

话说刘禅自从投靠曹魏之后就一直小日子优哉游哉过着,可是对于司马昭来说,刘禅的存在始终是一个威胁,于是在当时他想要试试刘禅是否真的毫无称帝之心了,于是就设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刘禅以“乐不思蜀”暂时是打消了司马昭的疑虑。

但是对于司马昭来说,他还是不放心刘禅,于是他就将迁到了河南省鹤壁市的阿斗寨,看看刘禅在远离自己之后是否还会露出不臣之心。

但是,很快,司马昭就对刘禅打消了疑虑,从此以后再也不提杀他的事情了,因为他确信刘禅在这之后是不会谋反了。

那么是为何的?原来刘禅在当时直接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写下了3个字“中山寨”。

“中山寨”有何含义?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中山寨”究竟是何含义,就连当时很多大臣也不理解司马昭的行为,其实这“中山寨”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刘禅应对的是自己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他本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弟,被封为中山王,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口碑不怎么样,可是他非常聪明。

当年汉武帝为了削“分封制”带来的弊端,因此采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然而很多的藩王自然看出了“推恩令”的厉害之处,因此很不配合。

而中山靖王刘胜想要凭借兄弟关系求刘彻收回成命,可是当他看到刘彻削藩的态度很坚决之后,他就意识到了“削藩”无可挽回,这个时候刘胜就很聪明。

在这之后他就退出了朝廷之中,而是纵情于山水酒色之中,每天就是听听音乐,看看歌舞,他在之后居然生下了120个儿子,可谓是胸无大志的典范。

刘禅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向司马昭表明自己只想学习先祖当一个闲散王爷就够了,每天只需要听听歌舞就行了。

而“中山寨”第二层意思又可以理解为“在山中”,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就代表着我刘禅已经对你司马昭彻底臣服了,在这之后我将隐居山林之中,再不问世事了,也希望司马昭不要赶尽杀绝,他之后就想优先的渡过后半生。

同样的,“在山中”也可以隐喻为我已经逃不出你的五指山了,我的一举一动你都一清二楚,我现在身边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也没有起事的力量了,我的一切生杀大权都在你司马昭的掌握之中,我已经是个废人了,你司马昭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对于司马昭这等人精来说,他自然是看懂了刘禅其中之意,对于司马昭来说,此时蜀汉大量朝臣刚刚投靠也正是需要收复人心的时候,杀了刘禅那么必然会引起蜀汉旧臣的反弹,与其这样倒不如卖个人情。

因此,当看出了刘禅话里话外的含义之中,刘禅的小命算是侥幸逃过了一劫,在这之后刘禅安安稳稳的渡过了后半生,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刘禅,他不傻,可是却没有将这份聪明用在治理国家上面。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刘禅门口写3个字,司马昭见到后为何杀意全无?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司马昭

    如果把一个时代比作一本书,那么三国时代显然是一部浩大恢弘的史书,枭雄勇将谋臣层出不穷,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郭嘉等等,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有着专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可以说他们就是那一个时代舞台中,最为出彩的主角人物。在那一群呼啸沧桑的主角人物中,后期出场的刘禅便是这部恢弘史书

  • 刘禅投降司马昭的如意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司马昭处理好国内部问题,开始推进兼并蜀国的事业。几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蜀国开进。当蜀国内部还在投降与抵抗的问题犹豫不决的时候,邓艾的队伍已经兵临成都城下。此刻的刘婵,打开城门,投降魏国。令人不解的是,邓艾明明只有两千兵马,以当时成都的军事防备,完全可以守住,可为何偏偏不战而降呢?仔细分析

  • 司马昭想杀死刘禅,阿斗只说了7个字,司马昭立刻打消了念头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司马昭

    大家都知道刘禅刘阿斗,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就是蜀汉第二任皇帝,史书称为后主。刘备坎坷一生,一半辈子漂泊不定,年过半百才生下了他,刘禅一生的路也是坎坷不平,当年曹操南下时打败刘备,刘备为了逃跑丢弃他,经过赵云的血战拼杀才救回他,有一回他的后妈孙尚香差点把他带回东吴,也是赵云等人救回了他,这两次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圈圈圈标签:司马昭

    只要看到“刘禅”两个字,诸位脑海中便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懦夫”等字眼。笔者对此不作过多定论,毕竟蜀汉政权亡在了他的手中。若是在先前还曾战死于社稷,人们的骂声可能还没有那么激烈,但刘禅选择了投降,这……无能,真的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说他是历史中的“过客”都有点抬举。当然,人们对刘禅的了解,

  • 为何司马攸无缘司马氏的继承人?为什么司马昭传位司马炎?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司马昭

    导读:这段历史不但是西晋皇室的家事,更深刻影响到了西晋的国祚的长短和华夏文明的变迁。司马炎和司马攸不但都是司马昭的亲儿子,而且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况且从司马攸远比司马炎优秀,最终司马昭选择了嫡长子司马炎没有选择更优秀的司马攸。司马昭选择司马炎除了嫡长子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攸已经过继

  • 司马昭的高明之处:司马攸为嫡长子,司马炎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司马昭

    引语无论后人如何诟病两晋王朝,它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人们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太康盛世”远无法和“文景之治”或“开元盛世”相媲美,但是它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美谈。这么说来,晋武帝司马炎算是个有功勋的皇帝。不过,司马炎得到这个皇位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他的父亲司马昭来说,做出如此选

  • 刘禅门口挂上3个字,司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假如你看过《三国演义》,那么面对''谁是三国最出了名的窝囊的人''这个问题时,你一定会毫不犹豫说出''刘禅''这个名字。但刘禅真的那么无用吗?其实还真不是。有个词叫做''大智若愚'',当时蜀汉的败绩已定,那

  • 曹髦唯一翻盘的机会,本来准备动手,却被司马昭识破了!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司马昭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11月1日-260年6月2日)。曹髦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正始五年(244年),封为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拥立为帝,年号正元。曹髦文才武略,崇拜少康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众人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司马昭

    而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关于刘禅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耳熟能详外,“乐不思蜀”这个词语也是由刘禅创造出来的。孟达是这么评价刘禅的:“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而司马昭更是认为“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由此可见,刘禅真的是个贪图安逸又昏庸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3字,杀心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3字,杀心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导语:历史上的司马昭可是一个非常狠辣的角色,年纪轻轻就跟随司马懿上阵杀敌,尽管多次被教育,但还是一无所惧。后来司马懿教导他要学会隐忍,他便亲自到乡间种田;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司马昭带着几千死士闯入皇宫逼迫太后下诏;后来成为晋王的他更是亲自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