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为何不直接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曹爽:老匹夫太会演戏

曹爽为何不直接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曹爽:老匹夫太会演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庆文史阁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1/16 8:45:45

曹爽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司马懿?其实想要杀掉一个托孤大臣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司马懿作为一个侍奉过曹家三代的元老级别的大臣,其政治影响力不是一个曹爽可以相提并论的。

政治影响力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并没有得到重用,但曹操对他的才能还是非常欣赏的。为了让司马懿成为自己的人,曹操一度胁迫司马懿要杀掉他,最终迫使司马懿成为了曹操的幕僚。但那时候司马懿主要是辅佐世子曹丕,有时也给曹操出谋划策。

曹操去世以后,他的丧事就是由司马懿操办的,这是对他能力的一个肯定。曹丕继位后,司马懿成为曹丕手底下最受器重的谋臣之一,渐渐开始在政坛上崛起。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伐吴的时候,就是让司马懿留守许昌

“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晋书·宣帝纪》

可见曹丕对司马懿的器重不是一般谋臣可以比较的,这也是在曹操时代他们两人互相达成的默契。曹丕去世前,让司马懿和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一起辅佐魏明帝曹叡,还对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这个时候司马懿在朝廷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诸葛亮北伐基本上就是司马懿出面迎敌,曹叡御驾亲征时,加封他为大将军、大都督、假黄钺,跟随曹叡一起伐蜀。曹叡去世前,连下五道诏书让司马懿回都城,再次让司马懿成为托孤重臣。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而曹爽不过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崛起,虽然他担任大将军,看起来似乎掌握实权。但其实和司马炎是对半开的,而且由于司马懿作为元老级别的重臣,很多事情曹爽还不得不和司马懿一起商量,当时两人各自统领了三千精兵。

曹爽为了达到个人专权的目的,试图把司马懿排挤到没有实权的大司马的岗位上。但当时的群臣认为大司马这个岗位不吉利,前几任大司马都死在了任上,所以就把司马懿改封为没有实权的太傅。

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己,乃言于天子,徙帝为大司马。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晋书·宣帝纪》

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曹爽的政治影响力是远远无法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而这种影响力也是曹爽无法,甚至说是不能捏造所谓的借口杀掉司马懿,这种事属于人心向背,不仅群臣不会同意,恐怕连皇帝都不会同意。

政治情商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打魏国,司马懿亲自上阵击退了孙权。因为立了大功,又得到曹芳的加封,司马懿家族的威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成为魏国政坛上毫无疑问的政治大家族。

秋七月,增封食郾、临颍,并前四县,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晋书·宣帝纪》

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权力边缘以后,一时间权倾朝野,引起了很多大臣的惶恐。并州刺史找到司马懿说:

“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司马懿始终是一个政治老手,所以他知道这个时候和曹爽正面对抗谁也捞不到好处,而且可能还对自己不利。一来这个曹爽他是曹氏宗族;二来实权掌握在曹爽手中,这是因为曹叡去世前把大将军的职位封给了曹爽,而司马懿其实反而更像是在给曹爽打下手。

所以这才造成为什么司马懿轻而易举就被曹爽给架空了,这是因为曹叡不愿权力落入外姓手中,可以说曹爽能够崛起,完全就是因为身为曹氏宗族这个身份。

所以司马懿知道正面和曹爽对抗对自己是不利的,所以他选择了以退为进,对曹爽采取了隐忍的态度,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所以他通过装病麻痹了曹爽,让曹爽对他放松了警惕和防备。可其实话说回来,司马懿尽管以退为进,但是谁也不知道他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可以扳倒曹爽。

就这一点上来看,当时司马懿确实被曹爽压制的死死的,好在司马懿运气不错,等来了曹爽离开洛阳这个机会,趁机就发动了政变。而这个曹爽也挺搞笑,司马懿假装许诺对他说只是要解除他的官职和权力,不会影响他的富贵荣华。

结果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居然就这么相信了,乖乖跟着曹芳回到洛阳,结果立马被司马炎抓起来杀掉,其政治情商可见一斑。而司马懿也借此大肆清算曹氏宗族,从此让曹氏家族一蹶不振,权力彻底落入司马家族手中。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曹爽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皇帝曹芳去高平陵为曹叡扫墓之机,制造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不投降,以皇帝的号令天下勤王,胜算70——80%还是有的,为什么?司马懿控制京城后,立刻逼迫曹爽投降,交出军权。曹爽的智囊桓范,深知曹爽的性格,生怕曹爽上当,赶紧走出京城,劝说曹爽不要投降;如果和司马懿决战,是有胜算

  • 皇帝在曹爽身边,手上也有人和司马懿抗衡,为何曹爽还是投降了?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曹爽

    历史一:皇帝在曹爽身边,手上也有人和司马懿抗衡,为何曹爽还是投降了?曹操是标准的乱世枭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可惜他却忘记了“报应”一词,他当初是如何对待汉室皇帝的,他的后人就会怎样被司马家族对待,看来上天并没有厚待曹氏家族。曹家的江山到了后期,基本上已经被司马家控制了,皇帝虽然保住了名头,权力却被架

  • 曹爽和司马懿斗争,关键不在于高平陵,而是曹爽过早地得意忘形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曹爽

    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关键不在于高平陵,而是曹爽过早地得意忘形 司马懿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得权的道路是不光彩的,毕竟曹操,刘备,孙权都是自己打天下,司马懿却是坐享他人成果,趁着曹魏皇室孤儿寡母无人帮助的时候趁机夺权。 其建立的西晋王朝更是导致后世的八王之乱,中原汉人惨遭屠戮,十不存一。中国汉文化都

  • 司马懿带兵造反?曹爽被打得措手不及,曹爽为何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曹爽

    过了不久,曹爽奏请曹芳,跟自己一道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的陵墓。到了那一天,曹爽跟三个弟弟,以及何晏等许多心腹,共同护卫着曹芳出城去了。临行之前,大司农桓范扣马拦住曹爽,对他说:“主公,您兄弟几人既然都掌管着军队,就不能一块儿出去。您想,万一这时候有坏人作乱,把城门关上了,可怎么好?”曹爽没当回事,

  • 曹爽是如何架空司马懿的?司马懿退职闲居,曹爽是否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曹爽

    谋士何晏出计道:“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贵,却是一个闲职。以后尚书奏事,先由你来决定,不要受司马懿的牵制。这样,大权就不致旁落了。”曹爽依计而行,入奏曹芳,曹芳一切都听曹爽的,立即升司马懿为太傅。曹爽削弱了司马懿的实权,接着又命其弟曹善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从此

  • 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因何事痛骂曹爽是猪?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曹爽

    在《虎啸龙吟》当中,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识深远的谋臣,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字元则,出身于龙亢桓氏家族

  • 三国鼎立:曹爽无谋兵败三岭,韬光养晦司马装病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曹爽

    三国鼎立:曹爽无谋兵败三岭,韬光养晦司马装病是时,蜀后张氏已殁,更立后妹为继后,长子刘璇为太子,次子刘瑶为安定王,改建兴十六年(公元238年),为延熙元年。车骑将军吴懿又病亡出缺,诸军皆归蒋琬节制,监军姜维为副。蒋琬与姜维分驻汉中及涪城。至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抱病甚重,因令姜维屯涪城,另简

  • 三国鼎立:曹真去世曹爽袭爵,诸葛亮大败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曹爽

    三国鼎立:曹真去世曹爽袭爵,诸葛亮大败司马懿话说魏大将军曹真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自恃有功,尚想出师报怨,于是上书曹叡请由斜谷攻蜀,数道并进,可以大克。真是贪心不足。曹叡依了曹真之言,便命大将军司马懿溯汉西上,与曹真会合攻汉中。司空陈群上言,斜谷险阻,转运为难,不宜遽听从曹真建议。实系不欲攻蜀。

  • 如果司马懿不杀曹爽,曹爽能否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曹爽

    首先,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控制朝政,抓住曹爽,剩下的就是杀不杀的问题。实际上,无论杀不杀,曹氏都难有翻盘可能了。假如不是曹爽掌握朝政,换成其他宗族子弟,也是一样的待遇。首先,司马氏掌握了朝廷,包括禁卫军、重要政府部门,把皇帝也看得死死的。在京师一带实行白色恐怖,在这种高压政治环境中,不仅掌握兵权的

  • 孙策把吴国交给孙权后,他如何对待嫂嫂大乔?网友:果然是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大乔

    导读:孙策把吴国交给孙权后,他如何对待嫂嫂大乔?网友:果然是亲兄弟哈喽大家好,今天咱讲三国中的吴国!不知道大家对孙权怎么看?孙权在小的时候还是蛮聪明的,但是在他成年也就比较平常,当然不会像蜀国刘禅那么废柴!他有个哥哥叫孙策,孙坚死后把吴国交给了孙策,可惜的是孙策外出打猎被杀,也是比较蛮仓促的!孙策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