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居然来自东吴末代皇帝暴君孙皓?

“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居然来自东吴末代皇帝暴君孙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怀武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3/12 11:38:59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可谓延续了几千年,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但有时候,酒桌上总会有人站起来举杯,说:“我不能喝酒,让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表示既不想喝酒而又盛情难却,就用喝茶来代替喝酒,这是不胜酒力之人的一种礼节表示。可你知道吗,这个文雅的成语典故居然来自东吴末代皇帝,有名的暴君孙皓

中国历史上暴君比比皆是,孙皓也是其中一个,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称孙皓为“特等的暴君”。那么这样一个暴君,怎么会和以茶代酒有关系呢?根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孙皓非常喜欢喝酒,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合现在3斤多),哪怕不完全喝进嘴里,也都要斟上并亮盏说干。有位叫韦曜的官员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以茶代酒就来自于此。

先说说孙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孙皓是吴大帝孙权孙子,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孙皓是一个非常残暴好杀的人,中书令贺邵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休病假几个月。孙皓怀疑他装病,把他抓起来拷打,打了上千次,他也没说一句话,最后孙皓命人锯断、焚烧了他的头颅,把他的家属流放。后妃、宫女、内侍等,只要稍不合心意,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扔进水里化成浮尸。据不完全统计,孙皓执政十数年间,收集的人头成百上千。

而且孙皓好饮酒,每次群臣宴会,他都要大家喝到沉醉不醒。他还安排黄门侍郎10人,不让他们喝酒,专门在宴会上侍立两旁,观察在座官员的举止过失。等到宴会结束后,这10个人报告所观察到的大臣么你的过失。正眼看了皇上,说错了话,以及其他各种莫须有的毛病,当场处罚,过大的直接处死,过错小的也难逃责罚。

有一次孙皓大宴群臣,常侍王蕃喝醉了酒,伏在案上起不来。孙皓怀疑他装醉,派人将王蕃送走。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来。王蕃素来注重仪态,回来依然举止庄严,如同平日。孙皓勃然大怒,喝令侍卫,把他推出去斩了。然后出城登山,命令左右抛掷王蕃的头颅,跳跃争抢,把头颅弄得粉碎。王蕃死时仅三十九岁,孙皓将他的家属流放到广州,由此可见孙皓的暴虐无偿。

那么孙皓为何对韦曜特别优待呢?因为韦曜曾经是自己父亲孙和的老师,他也是东吴四朝重臣。韦曜博学多才,但是酒量只有二升,所以孙皓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后来韦曜渐渐不受孙皓宠幸之后,孙皓便强迫他喝酒,往往因所饮不足量而受惩罚。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斩杀诛死。

韦曜为人非常正直,他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难题,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已。后来,在奉命记录关于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的事迹时,因不愿意将孙和列入帝纪,触怒了孙皓。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皇帝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愤恨积累一起,将韦曜拘捕入狱,并最终诛杀。

时间已过千年,孙皓的暴君恶名遗臭万年,韦曜被冤杀却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唯有“以茶代酒”这个典故流传至今,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希望在酒桌上,有人不胜酒力之时,我们想想孙皓,不要逼老实人灌酒了。

参考:《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以茶代酒的由来》

标签: 孙皓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 - 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美女、术数、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孙皓

    衣赐履按:这回讲一下东吴末帝孙皓的一些兴趣爱好。平心而论,孙皓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最直接的明证就是,这家伙上台以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再也没有松开,直到东吴被晋朝所灭。从宏观上看,只要晋朝没有大的动荡起伏,东吴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就具体情况而言,东吴之所以亡于孙皓之手,则不能不

  • 东吴末帝孙皓,鲁迅口中“特等的暴君”,到底残杀了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孙皓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杂文《谚语》中提到,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暴君,夏桀、商纣、胡亥、石虎、高洋、隋炀帝等等。为何鲁迅先生单独说孙皓是特等的暴君呢?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不久后就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甚至连晋武

  • 东吴末帝孙皓:不会说段子的杀人魔头不是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孙皓

    衣赐履按:东吴灭亡读秒开始:十,九,八,七……公元280年,二三月间,东吴末帝孙皓听说晋朝安东将军王浑的大军南下,就派丞相张悌,督率丹阳郡(湖北省秭归县东)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诸葛诞的儿子)率三万人逆江而上迎战。军至牛渚(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沈莹对张悌建议说:晋朝在益州训练水军

  • 翻一翻东吴大帝孙权的老底,末帝孙皓的“酒性”,应该是传承于他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孙皓

    公元264年8月,东吴大帝孙权的孙子、时年二十三岁的孙皓,在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人的拥戴下,登上帝位,史称“吴末帝”。当时,蜀汉刚刚被魏国灭亡,吴国统治下的交趾地区时常发生叛乱,国内外形势相当严峻。故而,东吴上下忧心忡忡。孙权死后,吴国的君主可谓一代不如一代,文臣武将也大不如孙权时那样“异人辐揍

  • 《庆余年》火了,孙皓导演的创作经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熟悉的旋律标签:孙皓

    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版《庆余年》正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热播。这样一个内核厚重的剧集,开篇以喜剧形式与观众见面,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庆余年》是孙皓找到的“能够让自己感动,同时又兼容市场需求”的一部作品,在与影视独舌的对话中,他一步步道出了自己在《庆余年》中的创作经。孙皓三把“钥匙”何为“庆余年”

  • 孙权一世英名,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如何毁掉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孙皓

    晋灭吴之前,晋君臣犹豫不决。杜预上书,强调:万一孙皓死了,吴国换了一个君主,那事情就不好办了!看来,吴国的毁灭,确实拜孙皓所赐。孙皓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帝国的呢?东吴又如何会出现这么一个“自杀式”皇帝的呢?残酷屠杀宗室、大臣孙皓是在濮阳兴和张布的扶持下登基的。孙皓登基之初,还是颇有明君之像的。他一

  • 三国故事 - 司马炎与孙皓:面对面吐口水,背靠背捅刀子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孙皓

    衣赐履按:孙皓于公元264年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三岁。司马炎大孙皓六岁,于公元265年取代曹家,当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时年三十岁。此后,晋朝与东吴总体上保持了和平,但局部的刮擦碰撞,倒是也不少。这一回,我们就摆一摆这些“总体和平下的斗争”。公元268年,孙皓从东关(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出兵。九月,命右大司

  • 明明是手下败将,晋武帝却因一席话对孙皓十分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孙皓

    众所周知,魏蜀吴三足鼎立最终却被司马家创建的晋朝一统天下,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在三个亡国之君中:魏帝曹奂胆小懦弱,拱手让出江山;蜀国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流传千古受人奚落。然而,唯有吴国皇帝孙皓亡国之后的故事少有人知,却是三个亡国之君中最“体面”的一个。吴主孙皓是孙权被废的太子孙和的长子,被皇帝孙休

  • 孙皓,最会怼人的失败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孙皓

    三国时东吴的最后一任君主孙皓不是个合格的好皇帝,但绝对是个最会怼人最嘴硬的皇帝。孙皓的皇位,可谓是捡来的,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他是孙权之孙,父亲孙和本来就是太子。但因其叔孙霸争夺太子之位,二人搞得两败俱伤,朝野不和。孙权一怒之下赐死孙霸,也废黜了太子,另立储君。孙权死后,废太子孙和也被赐死。也许是幼

  • 孙皓:张美人你的父亲在哪?张:被贼人杀了!孙皓:拖她出去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孙皓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这件事情确实在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孙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又杀了张美人?孙皓什么样的人?荒淫无度枉为国君!孙皓是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上任皇帝是孙休。但他不是孙休的儿子,反而是孙休的侄子。其实孙休不是没有儿子,只是他刚去世的时候,当时蜀汉刚刚灭亡,又发生了交趾叛乱等事件,东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