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造反,王平大声喊出12个字,士兵们羞愧难当,魏延赶紧逃跑!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蜀汉大将,曾经出奇谋偷袭魏国,只可惜不被诸葛亮采纳。
魏延很早就跟随刘备征战四方,深得刘备的器重和喜爱,曾经做过刘备的贴身保镖(牙门将军)。刘备曾破格提拔他为大将,镇守汉中,刘备死后,魏延官至征西大将军,前军师,成为继蜀汉五虎之后的第一武将。
王平,字子均,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大将之一,后人曾有“蜀汉若有十位王平,天下可定”的感叹,可见王平在蜀汉后期的地位之高。
诸葛亮对王平甚为倚重,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之,王平与马谡同守街亭,因为处理得当,受到诸葛亮大加赞赏,提拔重用。诸葛亮临死时曾对王平托付后事,诸葛亮死后,王平官至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一举击败曹爽的十万大军。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行至五原丈却病情加重,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诸葛亮急召杨仪,姜维等人交代后事,并且安排退军之计。
诸葛亮一反常态,没有将部队指挥权交给当时在官职和能力上仅次于自己的魏延,而是将军队指挥权秘密的交给了杨仪。诸葛亮去世,蜀军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延得知诸葛亮将军队交给官职比自己低的杨仪,于是大怒道:“我魏延是何人,岂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
加上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和,心高气傲的魏延带兵谋反,快速的抄近路截击杨仪,杨仪闻讯赶紧派大将王平抵挡魏延。两军相拒于南谷口,蜀军处在内讧,相互残杀的危机边缘。若论实力,王平断然不是魏延的对手,情急之下,王平对着魏延的叛军说了一句话,大声喊出了12个字,士兵们羞愧难当,瞬间溃散,魏延也只得赶紧逃跑。
《三国志》记载当时王平大声喊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意思是:诸葛丞相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这样?简短的12个字,却字字戳到士兵们的心,立即唤起了士兵们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敬畏,个个羞愧难当。于是魏延的部队不战自溃,纷纷让开道路。魏延一看大势已去,赶紧带上自己的儿子逃跑。
后来马岱带兵追杀魏延,魏延死于马岱之手,被夷灭三族,如若不是王平紧急喊出这12个字,恐怕又是另一番结局!(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