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明死也不放过魏延,并非他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原因很简单

孔明死也不放过魏延,并非他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极简世界史 访问量:3685 更新时间:2024/2/20 19:49:08

乱世三国,建安六年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的主角是“曹操”和“刘备”。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其原因则是刘备得了“诸葛亮”,并获得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胜“火烧博望坡”;虽然刘备最终不得不放弃新野,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同时引出了一位三国名将,也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保障型“人物”——魏延

刘备丢了新野不得不带着百姓南逃,此时的新任军师“诸葛亮”提出建议:攻取襄阳,占领荆州,这里主要依据的是《三国演义》。“刘备”对诸葛亮的建议半推半就,主要顾虑是“刘表”与自己是所谓的“刘氏同宗”,怕坏了刘备“仁义”的名声;可就在这时,襄阳城中一番大乱,随后一员大将带领数十人打开城门,意欲迎接“刘备”入襄阳。可谁也没想到,“仁义”的刘备竟然开始反悔,不仅放弃了襄阳还丢下了“叛变”的魏延;结果“魏延”十分尴尬,又不得不与荆州赶来的援兵“文聘”缠斗在一起,结果也因寡不敌众而逃走。

这是“魏延”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正式出场,其形象也是一心偏向“刘备”;原本“良臣择主而事”也无可厚非,可魏延帮助刘备却最终变成了“一头热”,还被“仁义”的刘备抛弃了一把。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赤壁之战”后刘备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尤其是“关羽”在长沙城外与老将“黄忠”数次鏖战;正在此时,长沙城门再一次被“魏延”打开。

这次诸葛亮没有犹豫,长驱直入进驻“长沙”。可谁也没想到,攻取长沙的第一功臣“魏延”却被五花大绑,诸葛亮说得好“此人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这就要杀;好在刘备怕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及时拦阻了诸葛亮的屠刀,“魏延”这才保住了性命。没想到的事还不止一件,老将“黄忠”身为战败之人却得到了“刘备”亲自登门相请的待遇,与“主动献媚”的魏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如此,老黄忠还因为忠义被奉为“讨虏将军”,而屡建奇功的魏延却仅仅是个“牙门将”的小头领。

说到这里,世人多替“魏延”鸣不平。老黄忠因为“愚忠”与长沙太守,却变成了“忠义无双”的英雄;而两次主动帮助刘备的魏延,却因为两次“背主投敌”变成了不义之人。说魏延“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也不为过,还险些命丧于诸葛亮之手;当然,所谓的“脑后有反骨”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魏延”的不信任,也从此埋下了蜀汉政权“将相不和”的重大隐患。这里还有一种说法,之所以诸葛亮要杀魏延,是因为他的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仅是因为名字就给人判死刑,显得诸葛亮未免太过“小心眼”;按照这种说法,自己大哥在东吴,兄弟在曹魏,诸葛亮就应该引咎辞职了。

随着刘备势力越来越大,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从此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蜀汉政权”;此时的老黄忠位列“五虎上将”,而“魏延”却什么都不是。好在“五虎上将”迅速没落,“魏延”总算熬出了头,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说起“汉中”乃是蜀汉的门户所在,战略意义极其重要,当时“张飞”尚在,甚至连张飞都觉得镇守“汉中”的人非自己莫属。可刘备偏偏选中了“魏延”;按理说此举足以体现出刘备还是很信任“魏延”的吧?

乍一看让“魏延”镇守汉中的确是刘备的信任表现,但仔细一看却又不尽然,当时蜀汉貌似强悍,尚有猛将“张飞”等人;但实则蜀汉早已外强中干,帐下除了“五虎上将”之外,再没人有能力镇守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五虎”虽勇,但除了亡故的,尚在人间的已是年事已高;其二“张飞”多依仗勇武,征杀战场绰绰有余,但治理一方却难以胜任。说白了,当时的蜀汉其实已经无人可用,唯有“魏延”有勇有谋,镇守汉中最为合适;这不能说是刘备信任“魏延”,而是局势所逼而已。

尤其是“五虎上将”相继陨落,蜀汉政权也达到了真正“无人可用”的地步,而此时的“魏延”就成了蜀汉军中的一面大旗;随着军功的越来越多,“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很多时候开始公然与“诸葛亮”产生分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子午谷之计”。且不说“子午谷之计”的可实施性如何,至少能看出“魏延”已不是当年任诸葛亮摆布的“降将”,而今早已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人物;权高位重的“魏延”理所应当有自己的主见,却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以至于诸葛亮临终仍旧抛弃“魏延”,反将蜀军大权交由亲信“杨仪”。

很多人认为杀“魏延”的并非诸葛亮,而是与之水火不容的“杨仪”;其实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杀害“魏延”的主凶定是诸葛亮。“近乎妖”的诸葛亮一生谨慎,每遇事必亲自安排的井井有条;况且涉及蜀汉军政大权,诸葛亮又怎么会马马虎虎的安排一番,心甘情愿的让“魏延”和“杨仪”互相争斗,让蜀军自相残杀?只有一个解释,魏延和杨仪之争也是诸葛亮早已安排好的;“杨仪”诛杀魏延后,回蜀见到刘禅才知道自己也没有被重用,仅从这一点就可证明“诸葛亮”杀魏延早已计划成熟。诸葛亮这一招“借刀杀人”不仅害死了魏延,同样也借刘禅之手除掉了另一个蜀汉大患——杨仪。

“魏延”两次主动帮助刘备,却被当成了“背主求荣”;既然魏延已经落下了这样的名声,即使后来如何努力,在诸葛亮眼中仍旧是个“必反之人”。其实三国中诸如“魏延”的例子并不少见,就比如“刘备”,一样遭遇了同样的尴尬;刘备随“公孙瓒”之时,派他到“平原”牵制袁绍、投奔“陶谦”又被派往小沛抵御曹操、投奔曹操又派他去攻打袁术、投奔刘表同样外派“新野”抵挡曹操。

虽然每个人都说刘备“仁义”,甚至十分亲切的称呼一声“刘皇叔”,实则呢?说好听点是刘备“并非池中物”,说直白点就是大家都防着他;究其根源,还不是和“魏延”一样,因为没有忠于某人,最终的结果是“只用不信”。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由华为高管魏延政患癌被辞退,谈职场求生要点,这4点必备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说职场标签:魏延

    人到中年的魏延政,没想到在自己生日来临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从天之骄子直接成为躺在床上与病魔做斗争的无业游民。魏延政这位出生了工人家庭的男孩,从不相信命运,但意外总是会拓展他的边界,高考哥哥去世,他因兴趣爱好喜获北京大学垂青,直升北大。随后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免费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毕业后,

  • 魏延举兵造反,此人只说了一句话,魏延兵马立刻吓跑一大半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魏延

    在三国中,魏延曾为刘备入川和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时,魏延已然成为蜀汉数一数二的将领,他智勇双全,在第一次出北伐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奇谋”,虽然不为诸葛亮所采纳,但魏延依然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担负着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诸葛亮临死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舍不得魏延,竟然留

  • 诸葛亮为何必须要魏延死?如果魏延不死,也许能重振蜀汉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魏延

    引言: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了汉朝的旧臣,刘备终于登上了皇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备在与孙策和曹操的战争中,可以说是躺着赢,毕竟他前期的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有大将刘封、关羽、张飞、张云等人,又有军师卧龙凤雏诸葛亮和庞士元,想不赢都很难。刘备的身世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出身布衣,战斗力也是偏弱,他是

  •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魏延

    子午谷奇谋,在客观角度来看,是有成功的概率的,魏延给出的思路可以说很全面了,不论是从长安的守将夏侯楙的性格、能力出发,还是从自身战斗力出发,魏延都有了一个很趁手的计划,但魏延提出的条件是,让诸葛亮给他五千兵马。这五千兵马,也不是什么杂牌兵,而是正儿八经的精锐。有的人看了看魏延这个条件,觉得也并不过分

  • 为什么说,如果魏延能处理好同事关系,那他就不会被诬陷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魏延

    魏延被杀,可谓是蜀汉的第一大冤假错案。在当时,魏延的官职是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不仅被封为南郑侯,更是拥有假节的权力。毫无疑问,在诸葛亮时期,魏延绝对是蜀汉军中的第一人。但就是这么一位顶梁柱般的存在,却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被诬陷谋反。不仅他自己被杀,就连他的三族,也被杨仪给下令诛杀。如此结局

  •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姜维抽刀杀魏延,为何诸葛亮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史观标签:魏延

    诸葛亮的死与魏延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罗贯中却为诸葛亮寻找杀害魏延的合理理由,让魏延轻率地冲进大帐,扑灭七星灯主灯,不让诸葛亮延续生命。当时,姜维看到魏延灭掉主灯后,非常生气,想拔出刀来杀魏延,诸葛亮急忙制止说。“这是天意,天意不能违反!休息我的生活吧!”。说完,诸葛亮沮丧地倒下了,又吐了几口血,几

  • 魏延到底为什么敢说“谁敢杀我”,他因何断定别人不敢动?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年,诸葛亮伐魏时因长史杨仪与魏延不和,病死于五丈原。蜀军无统帅。在全面告急撤退的关键时刻,杨仪和魏延的内斗达到了顶峰,互相撕逼,争权夺利。两人都充当主子,互相指责对方谋反。杨仪在得到后主刘禅的支持后,率军与魏延作战。手握一部分大军的马岱在关键时刻投靠了魏延,魏延在联军中的势力大增。危急之

  • 魏延和姜维究竟谁更厉害?根据正史记载,两人根本不在同一段位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魏延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爆发,汉室衰微,诸侯并起,由此拉开了乱世的序幕,随着各方势力的征战角逐,社会从混乱无序走向了三分天下,在东汉到三国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名垂史册的良臣猛将,其事迹和战绩为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许多英雄都被后人拿来比较,像三国后期的魏延和姜维就有很多人拿来作比较,毕竟作为蜀汉后期的肱股

  • 三国被自己人干掉六大名将,除了魏延,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魏延

    身在三国乱世之中,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退隐深山以保实力。然而不管选择哪种处世之道,也都很难独善其身。特别是对于南征北战的大将而说,更是如此。诚然,战死沙场的武将让人感到遗憾。不过,如果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才是任何一位武将都难以接受的结果。一、鞠义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生卒年不详,是袁绍麾

  • 姜维、魏延、王平都是降将,为何诸葛亮认为只有魏延天生反骨?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魏延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随着诸葛亮的病逝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他特地叫来了马岱下了最后一道命令,而这道命令就是杀死魏延。随着魏延的死去,也意味着当年跟随刘备的荆州派至此全部消亡殆尽,而蜀汉方面也失去了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在诸葛亮北伐时期,由于五虎上将的逝去,诸葛亮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