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多聪明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多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君讲述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4/2/19 23:05:37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东汉末年,实际是看出身的年代。

诸葛亮虽然谦称布衣,但当时的诸葛家和司马家一样,也算是名门大族。诸葛瑾事吴国,诸葛亮事蜀国,诸葛诞事魏国,都官居丞相、大将军之职,合称为诸葛家“龙虎狗三兄弟”。

相比之下,贾诩才是一个真正的布衣。

一个叫阎忠的人曾评价少年贾诩,此人有良、平之奇。

本来贾诩只是在董卓手下做谋士,后来被派去跟着李傕郭汜防御孙坚

王允巧使连环计杀了董卓,收了吕布,还要对董卓旧部的李傕、郭汜进行讨伐。

贾诩就是在这个时候,献了一计。从此掀开了东汉军阀混战的第一页。

许多历史学家喜欢给贾诩扣上一顶“一言乱天下”的帽子。

不过,孔雀有毒,不掩文章。咱们还是先看看,贾诩一言乱天下到底有怎样的背后考量吧。

#01.

王允灭了董卓之后有些飘了。

他一声令下,彻底肃清董卓余党。

毕竟手下有吕布这位武功天下第一的猛将,肃清李傕之流还不是分分钟就秒杀的事儿。

树倒猢狲散。董卓这棵大树倒了,人家王允代表的还是朝廷,于是李傕和郭汜打算收拾收拾就跑路。

这时候,贾诩站出来了。各位,听我一言,咱们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起杀向长安吧。

李傕就问,以什么名义呢?贾诩说,为董卓报仇。

就这样,李傕、郭汜重整旧部,杀向长安。一路之上又收拢了被打散的西凉军,杀到长安时,已经凑了有十多万人。

这让李傕、郭汜有些喜出望外。难道是自己二人这么德高望重?振臂一呼就从者十万众?还是董卓老丞相余威尚在,大家都同仇敌忾为他报仇?

其实都不是。是天下苦矣,人心思变。

十万人打到长安。长安城池牢固,一时也攻打不下。谁承想,长安城内也发生内乱,乱兵打开城门,放李傕郭汜进城了。

大家并不了解李傕郭汜是什么人。反正不管什么人,换谁都比现在这群人强。

李傕郭汜被封了大官,他们杀了王允,又要给大功臣贾诩封官。是封侯还是当丞相,您自己挑。可贾诩只要了一个尚书的职务。

贾诩是个头脑清醒的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个道理,不是每个人都像贾诩一样想得明白。

大汉朝是否有救,不是贾诩说了算,是历史说了算。气数未尽,谁想灭也灭不掉;气数尽了,谁想救也救不了。

此刻,贾诩并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也没有什么长远打算。

自己不是救世主,就不做救世的梦。当然,如果真有救世主,他也愿意去辅佐。毕竟救天下黎民于水火,是他的愿望。

贾诩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结交长安城的各路朝野人士。不过,诺诺千人,也未遇一士谔谔。就在这个时候,李傕郭汜也闹起了内讧。

李傕郭汜先是打败吕布,后打败马腾,也算是名震天下了。只是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这荣誉来得快,必然去得也快。

李傕郭汜大势已去。

贾诩走了,他想了想,最后选择了追随张绣

#02.

贾诩为何要选择张绣?

他似乎还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袁绍,袁术,孙坚。但他们都不是贾诩的选项。

袁术、袁绍是四世三公,孙坚也是盘踞江东的猛虎。但这些人用人,都非常讲究出身。贾诩是一介布衣,他投奔这些人没有任何前途,甚至人家都不会正眼瞅他。

贾诩当然也想找一位明主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这乱世之中,明主在哪?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此人武功还不错,但其他能力一般。关键是,他没有称霸的雄心。

张绣两次投降曹操。第一次投降之后,曹操失德,霸占了张绣的婶娘。

张绣用贾诩之计,杀了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

曹操讨伐张绣,张绣与刘表联合,曹操败退。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张绣准备追击曹操,贾诩说,不可追也,追必败。

张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回。这时候,贾诩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这次张绣听了贾诩的话,转身又去追击曹操,结果大胜。

袁绍来招降张绣。贾诩说,袁绍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曹操再次来招降张绣。贾诩说,曹操有霸王之志,固将释私怨。宜从之。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劝说,第二次投降了曹操。

单从这件事来说,贾诩总给人留下一种自私的感觉。因为到最后,张绣的结局并不好,而贾诩的结局却还不错。

那我们一起来给张绣出出主意。如果不投降曹操,而投降袁绍如何?似乎不妥。

那投降刘表呢?还别说,张绣当时的确想过投降刘表,因为他没有粮食,去抢刘表的粮食,结果被刘表打跑了。

张绣就让贾诩去跟刘表说,我们向你投降。以后大家是一家人了,就给点粮食吃吧。

刘表毕竟是地主。那时候,地主家余粮还是挺富裕的。刘表非常无私地给张绣送去粮食,却没有收编张绣。两个都没有图霸之心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啊。

跟随曹操之后,贾诩总是在关键时候,献上关键计策。这里,咱们就重点说说曹操立储之事。

#03.

自古君王立储都是非常慎重的。而此刻,贾诩的话就举足轻重了。

曹操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就说了一句,一下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情吧。

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出的问题。所以贾诩的意见当然是立曹丕而不立曹植。

曹操手下那么多文臣武将,他为什么会听从贾诩的意见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贾诩这个人,从来不结党。

与其称贾诩为“毒士”,不如称其为“独士”更为合适。

当初跟随李傕进入长安时,贾诩就对做高官没有兴趣。在这个“兴亡顷刻过手”的时代,今日还弹冠相庆呢,明天就可能暴尸街头了。只是又有几个人能像贾诩一样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超脱的姿态呢?

在曹操这里,著名的谋士很多,但结局好的不多。有人跟随曹操是为了匡扶汉室,如荀彧;有人有点成绩就喜上眉梢,如许攸

相比之下,贾诩就简单得多。跟着谁,就好好给谁出主意,而不扯大旗弄虚架子。

王允要赶尽杀绝,贾诩就让李傕打进了长安。

曹操想灭了张绣,有贾诩出谋划策张绣就能平安无事。

所以曹操得到贾诩之后,非常高兴地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一个人越是被领导者高看,自己越应该低调。贾诩正是这样的人。

贾诩在曹营,活出了宅男的味道。上班时,积极工作;下班就回家,几乎不与任何大臣进行交往和应酬。他的儿子娶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女儿也同样嫁入普通百姓家。这点让天生疑心重的曹操非常欣赏。

曹操采纳贾诩的意见,立曹丕为世子。除了曹丕之外,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当然就是司马懿。因为他是辅佐曹丕的。从这点上看,贾诩也算帮助了司马懿。

这件事很神奇,把司马懿与贾诩这两个平时没有什么交集的人,暗暗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后来司马懿掌握大权之后,他并没有把贾诩后人当成曹氏党羽进行清除,而是正常起用。所以贾诩后人在晋朝时还担任高官。

至于贾诩本人,虽然有良、平之奇,世间却没有刘邦这样的明主,也就不必对其做过多苛求了。

推荐阅读:

司马懿VS诸葛亮谁更高一筹,三次交锋立见高下

三国归晋很可能是此人在幕后下的一盘超大棋局,细思极恐!

刘禅被后人污了2000多年,乐不思蜀其实另有深意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为何世人说贾诩是“毒士”?只因为他帮扶的是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很有名的谋士,算是很另类的一种人,主子一直更换,但是他却一直受到重视,最后高龄善终。贾诩在那样的乱世里,能够一直留住性命,保护家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人,在三国时期是很聪明的人了。不论是帮助曹操,还是在曹丕手下,他有两个特点非常著名,毒辣和能够保命。每次他一献计,必定是毒计,而且他的眼

  • 贾诩被称为毒士,是否太过分了?一生算无遗策,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贾诩

    倒不是说贾诩这个人真的毒,而是他所出的主意,总是能造成比较恶毒的结果。所以让他戴上一顶毒士的帽子,一点也不委屈贾诩。那么他都出了哪些导致恶毒结果的计谋呢?计谋一,怂恿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郭汜和贾诩,昔日都是董卓的部下。这个时候的贾诩还是武将一枚,不过他的小脑袋瓜子似乎已经开窍了。本来跟董卓混得挺好

  • 贾诩:多次跳槽易主,乱世之中得以善终,究竟是谋臣还是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南国一张标签:贾诩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是我国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诸侯军阀林立,四处混战。乱世也造英雄,英明的主公有曹操、刘备和孙权,武将有赵云、关羽和张飞。智囊就更多了,主要以卧龙、凤雏出名。剩下的都水平参差不齐。这么多人里有一个很特殊,他就是贾诩。因为他的很多精彩预言他位列首席谋士,也因为他频繁更换队

  • 贾诩:三国时代最聪明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不值得我们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贾诩

    贾诩谁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曹操最欣赏的智囊郭嘉?还是蜀汉的重臣诸葛亮?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他就是贾诩。在我看来,说贾诩是整个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也不为过,不过虽然这个人十分有智慧,但他的为人却并不值得我们学习。贾诩出生在凉州地区,年少的时候被举为孝廉,但并不为人

  •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并非曹操父子,而是最强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贾诩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看到这个耸动的标题,我想大家心中会很快地闪过几个人名。对三国有点概念的朋友可能会直觉性地回答:“曹操!”。而再深入研究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准确地回答出:“不是,是曹丕篡了汉室!”而精通三国、涉猎更多的朋友可能会回答得更细微:“宦官和外戚内斗严重、董卓引兵进京废立少帝,诸侯逐鹿中原而

  • 贾诩一句话,曹操坚定了传位给曹丕的决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贾诩

    曹操文武兼资,曹丕、曹植也非常有才,父子三人被称为“三曹”。这对同胞兄弟也没能免除帝王家的烦扰,曹丕和曹植曾经有过夺嫡之争。不过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就坚定了曹操传位给曹丕的决心!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因为曹操长子曹昂在南征张绣的过程中战死,所以曹丕成为嫡长子。公元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看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和郭嘉,诸葛亮都不敢招惹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蜀之所以能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蜀国宰相诸葛亮足智多谋。但也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过于光鲜,掩盖了别人的才华。其实,蜀中不仅有诸葛亮,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毒药。此人包括贾诩和郭嘉。他们太强大了。连诸葛亮都很嫉妒。这个人是Fa-cor

  • 三国里被低估的神秘猛将,与贾诩、典韦是结拜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他陷入两难的境地,杀死典韦,实在不忍,很少有人愿意动手杀死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一胡车儿,自小生活在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士,东汉末年武将,张绣府中的死士,为其心腹猛将,与贾诩是八拜之交。此人力能举鼎、豪饮不醉。据说“力负五百斤,日行八百里”。胡车儿曾经和张绣在府中饮酒,张绣大醉而卧,而胡车儿

  • 贾诩智谋堪比诸葛亮,名声不如司马懿,次次影响历史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贾诩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让魏国阵营的著名人物在民众眼里都不是那么熟知,邓艾,张辽夏侯许褚等,虽然知道,但不能和关羽赵云这些比,而历史上同时期的武将,很难分辨谁高谁下。作为谋士集团,知道诸葛亮却忽略了魏国后期除司马外最厉害的谋士,贾诩!这就是文学的与史实的区别。微小之处断定曹军大势,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

  • 曹植为何斗不过曹丕?贾诩一句话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在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一个。曹操建立了魏国,称魏王之后,他的家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曹操身上,也发生了与康熙九子夺嫡相似的事情,只不过参与争夺魏王的只有两个王子。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孩子,一个是二子,另一个是三子。两人都非常的优秀,曹操称魏王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