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曾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事情,每一件事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有意思的是,尽管后人能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但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事情,往往在后世还会发生。人们似乎很少会真正意识到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前人所犯下的诸多错误,后人依旧会重复上演。
三国时期曹操一度非常接近统一天下,可他屡次南下都被孙刘挫败。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曹操便打消了统一的念头,转而全心经营自己的政权,准备给继承人留下一个稳定的基本盘。此时,储君之位的争夺就成为困扰曹操的难题,他虽然非常喜欢儿子曹植,但儿子曹丕同样出色。在两个孩子中,曹操始终没能决定谁是储君。
为了争夺权力,曹家兄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获得储君之位,他们都费尽心思搜罗人才。最终,曹丕成功胜出,他之所以能够战胜曹植,是因为得到了一个重要人物的协助。此人就是贾诩,尽管在汉末三国贾诩与郭嘉等著名谋士相比,知名度要差了很多。然而,论才能贾诩绝对是第一档的存在,他一生算无遗策,许多策略都改变了天下大势。
因此,曹操格外看重贾诩,他暗中支持曹丕,于是就以巧妙的方式协助曹丕。有了贾诩的帮助,曹丕很快就占据了更大的优势,最终成为了曹操的接班人。
曹丕称帝后,十分感激贾诩,不仅任命他为太尉,还给他的子女们都封了大官。曹丕非常清楚贾诩的才能,于是很多国家大事都请教贾诩。当时,蜀吴两国刚刚结束大战,蜀汉损失惨重。曹丕一方面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想要赶紧完成统一大业。于是他准备南征,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曹丕一开始没拿定主意。他找来贾诩,问道:“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该先征讨哪个?”
看着信心十足的曹丕,贾诩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吴,蜀两国不仅有刘备这些雄主,还有诸葛亮等一帮能臣,又掌握山川险要。因此,如今的国家还没办法消灭吴蜀,皇帝更应该做的,是先治理好国家,然后再图吴蜀。”其实类似的建议,贾诩此前提到过。昔日曹操打下荆州,同样是信心十足准备南下。贾诩却认为此时不应该动兵,而是应该重点发展荆州,休战养民,然后再图江南。
遗憾的是,无论是当初的曹操,还是如今的曹丕,都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他们都发动了南征,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使得曹魏虽然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始终都没办法打破三足鼎立的格局,只能陷入到与孙刘两家的持久战中。
从贾诩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畏战的人。当年他在局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说动西凉军反杀汉廷,差点改写了历史。后来,他在张绣更是设计大败曹操,即便是对付马超等军阀的时候,贾诩也是积极主战的。
可在对待孙刘两家的问题上,贾诩每一次都显得格外慎重,这是他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务实。贾诩所提出的策略,虽然没有被曹家父子采纳,但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千百年后,人们不断改进,最终完善了这个策略,它有了一个令人熟悉的称呼,那就是“和平演变”。
1958年的一天,毛主席看到了《参考消息》的一篇文章,看着看着,主席的面色就严肃起来。他仔细阅读了文章,这篇文章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所发表的言论,看完文章后,主席做了很多的批注,随即又让人将杜勒斯的全部讲话都给收集起来,印发给党内的领导干部们。随后,针对杜勒斯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主席连续写了很多文章,警告党内的同志们,要小心提防。
从这开始,“和平演变”这个著名的阳谋,开始在中国国内被人们所熟悉。后来,主席曾经担忧地说道:“帝国主义说,和平演变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
那么和平演变究竟是什么?如果说贾诩的策略是演变的雏形,那后来的和平演变,可以说是这条策略的完整版本。曾经的贾诩所提出的雏形,是暂停军事,重点发展自己。看起来这条策略是为了自己国家考虑,可实际上它还有另一种效果。
贾诩是一个非常会利用敌人矛盾的人,比如对付马超等军阀的时候,他就主张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处理。无论西凉军的实力多强,在这把软刀子的面前都没有意义。同样,对付孙刘的办法就是不出兵打,因为孙刘自身就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两家的联合,只是迫于曹魏眼下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暂时联合。如果撤销了军事行动,让压在两家头上的军队不采取任何行动,失去了压力的两家,内部就会斗起来。曹魏并不需要出动多少大军,只需要一面尽可能发展自身,让自己变得更强,一面以外交等各种方式让两家内耗更加严重就行。
当然,他所采用的计策还只是雏形,从头到尾有不少环节都不完善,算不上是真正的和平演变。可这个套路,在美国的手里却得到了完善。其实美国在1949年就开始了和平演变计划,美国国务院关于中美关系等重要文件,都强调了和平演变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国在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中只是其中一个,因为和中国相比,美国肯定是要把苏联当做是主要对付的目标。
有趣的是,美苏两国在二战前后,就已经在国际社会上进行了和平演变的博弈。苏联曾经利用共产主义的先进性,通过共产国际,国际纵队等组织,在西方等国家不断宣传马列主义。与美国和平演变的套路不同,苏联是利用自己所实现的共产主义体制,像世人展现其先进性。这使得广大西方民众,大量有理想的精英人员纷纷投身共产主义。
他们以各种方式,在西方阵营里为苏共服务,像英国就成为和平演变打击的重点对象,各方面都被苏共渗透成了筛子,著名的“剑桥五杰”等人都可以说是成功演变的代表。
相比与苏联的演变方式,美国就显得有些不同。杜勒斯作为和平演变理念的完善者,积极在美国推行这套思路,他给出了具体的执行方式,他说:“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的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
美国和平演变要针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即便它们再富有,也很难有那么多资源用来搞这种事情。尤其是苏联,苏联一直对西方社会十分警惕,国内与西方阵营的沟通极少。美国所采用的演变方式,还是通过针对苏联的官僚阶层与社会精英。
事实证明,美国这个策略定为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苏共长期的领导,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哪怕一直到苏联解体前,国内民众的生活非常困难,社会变得格外动荡,可绝大多数民众还是赞成继续保留苏联的。
然而,苏联社会制度的改变,给了美国和平演变的机会。美国利用金钱,美色与舆论宣传等各种手段,开始拉拢腐蚀苏共的精英们。在这些目标群体里,精英们的二代、三代是重中之重。因为老一辈的苏共高层,他们的原则性都非常强,已经经历过多次考验,见过了许多世面,他们是相当坚定的。即便对这些人下手,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后代的父祖有着极大的权势,随着苏联官僚阶层的快速发展,以垄断权力与财富为代表的特权阶层出现了。这些人的二代、三代们享受到了权力与财富的美好,却从未接受过此前先烈们那样的考验。再加上苏联前身沙俄,自古以来就与西方国家是同一阵营的,联系一直都很密切。如今,这些二代、三代们纷纷接受美国等国家的演变洗礼。他们原本就不坚定的信念,立即就开始动摇了。
美国还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套路,那就是利用留学等机会,从苏联那边获得大量年轻有为的人才,在自己国家培养的时候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输出。这些人在留学的过程中,就这么被美国给改变了。
除此之外,苏联内部大量的年轻官员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演变的影响。比如著名的戈尔巴乔夫,他很早就成为美国重点腐蚀拉拢的对象。至于美国这些手段为何能成功?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在没有足够坚强的信仰加持下,很多人是很难抵得住诱惑。美国在冷战期间快速发展,其重点是不断对外宣传自己国内优质的生活,极高的收入。当然,最吸引这些人的,无疑是美国所展现出来对于精英的重视。
在很多苏联人的眼中,有钱人与社会精英乃至政府官员,可以在美国随意享受一切。这就让他们有些心动了,很多人从一开始动摇,逐渐变成了彻底反动,开始坚信美国所宣传的那一套,只因他们可以从这一套变革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最毒辣的一点,美国很好地利用理念宣传,模糊了这些人的国家民族观念。此外,美国还积极对于欧洲等国家进行援助,协助他们发展,还成立了许多贸易组织。公开宣布只要是按照他们这一套发展,不仅你们国家和个人能享受到这套制度的红利,你们还能在资本社会的大家庭里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大家共同富裕。为此,美国在欧洲等国家的投资援助都很下血本。
经过美国等国家长期努力,苏联的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分裂,以叶利钦等人为代表的亲资派,成功颠覆了苏联,使得这个超级大国就这样彻底瓦解。这件事令人们都没有想到,持续了几十年的冷战,苏联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就这么被美国以演变的方式给瓦解了。当然,苏联的解体是有诸多因素的,绝对不仅仅是和平演变一种策略就导致的。
所谓和平演变要想实行,前提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国家,你要想给别人展示你这套东西的好处,起码要让人看到现实的东西。美国并没有通过画大饼等方式搞欺骗,而是实际展现出来了。这就让演变有了成功的可能,相对的,苏联的发展方向出了严重的问题,内部走上了苏修的路线。这一切使得苏联内部矛盾越来越大,给美国的演变带来了机会。一个讽刺的事情是,苏联曾经为了宣传,找来大量的专家不断宣传各类数据,告诉民众美国不如他们。
可最终,这些替他们宣传的专家,都有很多人跑到美国去生活了。像著名的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父亲,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和平演变要想成功,是有很多条件的。毛主席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苏联的解体,但他还是很早就意识到苏联内部的问题,以及美国等国家和平演变的危害。
主席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新中国成立后,就有很多的党员干部受不了诱惑,在没有被演变的情况下,就已经背弃了初衷。像著名的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这些都对中央是一个警示。
因此,毛主席格外重视对于党员干部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党内的纪律与原则性。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他非常清楚,只有国家变得富强了,人们过上好日子了,大家才不会被那一套忽悠到。如今,世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毛主席当初的担忧,时至今日都是值得我们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