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刘备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玉奎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1/20 10:33:01

《三国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乍一看,一句“统内外军事”好像给人造成一种李严掌握了蜀国军权的错觉,先来看看这个中都护是干什么的。

中都护是蜀国的官职,主管全国的军事调度,譬如哪里改增兵布防,哪里的军事需要作出变动,这些都是由李严来负责。

但实际上真正的兵权依然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因为李严并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力。刘备之所以要把军事这一块的重担分给李严,其实主要考虑到的还是分工协作。

毕竟诸葛亮就一个,很多事情他管不了,他是一个掌舵手,但很多管理上的事情还是需要下属去做。而李严确实很有管理的才干,刘备在世的时候还被册封为尚书令。

这个尚书令的权力是很大的,总揽全国大小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由此可见刘备对李严的信任和器重。当然,考虑到李严是益州势力的代表,刘备需要平衡一下双方的职权,不能把所有的大权都交给自己从荆州带来的人。

像刘备入蜀以后,为了迅速站住脚跟,还迎娶了一个寡妇为老婆。这个寡妇来头还不小,她是益州牧刘璋的哥哥刘瑁的妻子,刘瑁早逝,所以她就成了寡妇。

而她的哥哥吴懿又是一直在刘璋手底下当将军的人,所以当时刘备直接娶了她,其实这对稳固人心来说确实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手段。

虽然确实有一种占了人家的房子,还抢了人家的老婆这种嫌疑,但是无疑给蜀中势力透露一种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信号。

当时刘备还是拒绝的,是谁说服他的呢?

就是法正,最后刘备一看没办法了,为了拉拢蜀中势力,只好娶了她,就是以后的吴皇后了。而李严、吴懿、法正这些人都是益州势力的代表,刘备对他们肯定是要加以重用的。

况且他们本身也有能力,刘备托孤时,考虑到李严在蜀中有威望,人际关系,处理事情来更加得心应手,诸葛亮始终只是他从荆州带来的人。

在处理和益州势力的关系上可能不像李严那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不如让李严来分担一些工作,这其中也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况且把什么工作都交给诸葛亮,那不得累死他。

但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李严虽然统管内外军事,但还是要听诸葛亮的调度,而且李严虽然主管军事,但是并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

数次北伐,没有一次是他拍板决定的,而且他还不能反对,都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

李严也就是在诸葛亮出去北伐的时候,稳定内部关系,防止造反之类的事情。凭借李严的能力和在蜀中的威望,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北伐时,李严只是给诸葛亮负责押送粮草的官员,虽然事情也很重要,但是无疑能够看出李严和诸葛亮的地位之别,后来因为这件事诸葛亮直接参倒了李严,说废就给废了。

可见,全国的军政大权依然还是掌握在诸葛亮手中的,刘备这么做,只是让李严帮助诸葛亮分担一些工作而已。

标签: 李严

更多文章

  • 从巅峰到深渊,只有一步之遥——李严被废事件探究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李严

    李严是三国中蜀国的一个二流人物,他戏份很少,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但他也曾有过高光时刻,甚至还得以和诸葛亮并尊,权倾朝野,可最后却被废为平民,晚节不保。李严的发迹史就好似爬山,他越登越高,在快要登上山巅之时,脚下踩空,跌入了万丈深渊。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严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从巅峰到深渊

  •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有何忧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李严

    刘备从能力上比诸葛亮差,经过多次较量,刘备驾驭不了诸葛亮,故此而担心,又由担心而不放心,因此利用李严来制衡整局,说白了,刘备就是不自信,也就有了对诸葛亮不放心的小九九。李严是典型的益州派的领头羊,诸葛亮是典型的荆州派代表。诸葛亮能说他不曾当过奸臣,但他实实在在是个权臣。军政大权一把抓,荆州派的马仔各

  •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他有权力制衡诸葛亮么?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李严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托孤以李严为中都护,而中都护的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这样看起来刘备确实是把兵权给了李严。但实际上李严一直是诸葛亮下属,同为托孤大臣,即使坐到了的中都护的职位,他依然不比诸葛亮。李严加光禄勋,只是九卿,而诸葛亮是丞相,位列三公,在等级上就压一等。李严的中都护官再大也是受

  • 蜀汉的权力斗争,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步步为营,李严被层层架空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李严

    魏蜀吴三国争霸,是后人非常熟悉的。现如今人们对三国时期仍然是侃侃而谈。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对三国都是一知半解的,大部分人对三国这段历史,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才知道的。三国演义虽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但是不可看作是正史。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是作者罗贯中描写的,历史上可能并没有这些情节。比如说三英战吕布就是,历史上刘

  • 刘备既将兵权交给了李严,为何统兵北伐却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李严

    很多人受小说影响,认为刘备听诸葛亮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军事战略上,刘备从来没有过分依赖诸葛亮。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先主出(战),(诸葛)梁常守成都,粮足兵足。于是,当刘备在夷陵被陆逊打败时,诸葛亮感慨地说:法孝之(法正)若有,可控主命不东(伐吴);再往东走,他就不会倒下。危险的。而

  • 刘备托孤之时为何不把兵权留给诸葛亮,而是交给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李严

    刘备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一生为了复兴汉室,不惜与曹操、孙权等诸侯争斗,最终建立了蜀汉王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但他的死却是悲剧。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陆逊,伤心过度,病倒在永安。在他临终前,他做了一个让后人费解的决定:他把兵权交给了李严,而不是他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李严是谁?他又

  •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为何把军权交给李严?而不是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李严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李严传》中则记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从这两段史实中就能看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是把蜀汉的政治大权交给了诸葛亮,而蜀汉的军事大权则是交给了李严。也就是说,刘备将蜀汉

  • 知人善任的刘备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极为信任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李严

    刘备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知人善任,甘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自古军政还是要分家的,刘备深知这个道理,他对于诸葛亮的赏识,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于整体大局观的把握才是难能可贵的。刘备对于诸葛亮并非完全信任,他若还活着,他必然有办法驾驭这位孔明先生,但他明知自己时日不多,也才有了白帝城托孤这感

  • 刘备的重臣那么多,为什么和诸葛亮一起接受托孤的是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李严

    01刘备的重臣那么多,为什么和诸葛亮一起接受托孤的是李严?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攻克刘备遂领益州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形容此时蜀中人才盛况时,热情洋溢的写道:“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

  • 白帝城托孤,刘备为什么将兵权交给李严?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李严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人,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恐怕刘备建立不了蜀汉。作为刘备的心腹,诸葛亮无疑是深得刘备信任的。可是仔细阅读史书会发现问题所在,刘备驾崩之后,问题就出现了。按照常理来说,诸葛亮肯定是非常受到刘备信任的,可是刘备驾崩之前,也就是后人所说的白帝城托孤,刘备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