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刘备手下大展才华,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徐庶最后又去了哪里?

在刘备手下大展才华,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徐庶最后又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心怡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5/5 16:21:39

都说徐庶走马荐诸葛,《三国演义》中说徐庶要去曹操那了,临走前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让其顶替自己的军师位子。但在陈寿《三国志》中却不是这样说的,其实徐庶很早就推荐了诸葛亮。

《三国志》:“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在前,徐庶归曹在后。而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掳去许都,徐庶身为孝子那果断得去救他母亲啊。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掳走徐庶的母亲,笔者猜原因有三:一是徐庶太能干太有才了,对他威胁太大了。二是刘备特别器重他,也特别信任他,这个从重任徐庶推荐的诸葛亮可见一斑。三是徐庶是个大孝子,掳来他母亲就相当于掳了他,非常省事。

有些人就要问了,徐庶有那么有才吗?刘备前期的御用军师是徐庶,后来徐庶走了诸葛亮才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并大放光彩。那么徐庶才能如何,竟然对曹操造成了威胁?身为刘备的军师,徐庶大展才华,在数月之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使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变,使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都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曹操派人去查何人为其谋策,得知是徐庶后,便想把他骗到许昌留在身边,可见徐庶肚子里是有墨水的。

那么如此有才的徐庶为何归于曹操麾下之后就基本上看不到他了呢?首先看曹操麾下郭嘉荀彧贾诩许攸等智囊云集,徐庶作为后来者很难居上并把他们这些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徐庶在曹丕时,也只是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而已。

二则徐庶帮刘备打了两场胜仗,算得上与曹操有仇,而且他是因母亲被迫归顺的,不管如何徐庶心中总是有隔阂存在。

三则徐庶清楚自己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那个时期対士的名声极为看重,自古忠孝两难全,徐庶已经为孝而不能为他的伯乐刘备效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徐庶的进言也会减少。再者曹操将徐庶弄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为自己所用,更多的是为了削弱刘备的实力,大有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的心理。徐庶离了刘备投奔自己,目的已然达到,怎么安排徐庶并不怎么重要,正式记载也只有被曹操派去劝降刘备及其他寥寥几笔。

徐庶最后到哪里去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史书,都未交代其去处,所以徐庶的去处众说纷纭,在胶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灵山卫志》中找到了关于徐庶在胶南隐居传说的记载,帽子峰现仍有徐庶庙的遗迹,在胶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不管这些是不是真的,但在帽子峰隐居也终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司马徽为什么只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而不介绍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徐庶

    提问这个问题的这位网友,在提问的问题中出现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卧龙、凤雏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并不是史实。话说,徐庶与石广元都是颍川郡长社县人,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相交甚好。但徐庶并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刘备屯驻新野时,

  • “筑梦者”徐庶力荐诸葛亮,为刘备的梦想添砖加瓦,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徐庶

    #头条中国史#徐庶,历史上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但是总体评价都说徐庶与诸葛亮才干旗鼓相当。是徐庶推动力刘备梦想的进程,如果不是徐庶举荐诸葛亮,可能刘备连三国鼎立都看不到。而且说起徐庶,最出名的便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历史中真正的徐庶到底怎么样?结局又是如何?《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

  • 徐庶母亲被迫自尽,刘备却是这种反应,难怪他到死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徐庶

    在三国时期曾经有很多非常知名的谋士,除了诸葛亮之外,另外一个人的名气也非常大,他就是徐庶,当时曹操为了徐庶能够来到自己的阵营,甚至命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就是为了强迫徐庶能够来帮助自己。而徐庶一直都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就选择辞别刘备,于是曹操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说他在听说徐

  • 三国人物记之颍川徐庶,满腹经纶之才,终弃明主只能蹉跎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是寒门子弟,年轻时喜行侠义之事,早年间因行侠仗义为人报仇,为逃避官吏追捕。其用白粉涂在脸上,披头散发逃亡,岂料还是被官吏抓住。后来徐庶的党羽来将徐庶救走,获救后改名徐庶。为彻底的隐姓埋名,他弃刀剑,着儒衣,四处寻找

  • 三国除徐庶外,他也向刘备推荐诸葛庞统,却被诸葛怒骂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徐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文人渴望博取功名,各自寻找明主,而诸葛与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人的态度,得到了司马微的赏识,也因此,在后来司马微向刘备举荐二人,徐庶岁之前提过,但司马微的举荐,无疑让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拜诸葛庞统为军师中郎将。而从部分史料来看,故事还有另一个有趣版本,诸葛庞统徐庶

  • 庞统和徐庶都是自荐,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原因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都曾自荐于刘备,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徐庶自荐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的任何信息,仅有“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一句话的概括,但是随着剧情丰富性的需要以及底层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想象心理,使得徐庶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演变成为一心追求明主而怀才不遇,在水镜先生指点下毛遂自荐——“行歌自荐于新野”,

  • 徐庶“走马荐诸葛”,恰是“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徐庶

    【老柯讲经典故事2】《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卧龙凤雏”之说,最早出自大隐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但真正让刘备坚定信心,不畏天寒地冻,不顾自己皇叔身份,求才不惜屈尊下驾,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却是徐庶,也就是刘备十里相送,哭别徐庶时,徐庶的“走马荐诸

  • 曹操大军在赤壁遇险,徐庶看出来了,难道其他谋士看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徐庶

    要说三国里最轰轰烈烈的大场面,那就是赤壁之战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烧得死伤无数,从此曹操再也不敢说能轻而易举一统天下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的谋士有很多,徐庶是知道的,但是他绝不可能说出来,那么其他谋士呢?都没看出来吗?每一股势力集团的谋士都特别重要,关系到集团的整体利益和方向,主要是给主公提供建议

  • 历史上徐庶的结局如何?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不停地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徐庶的影响恐怕是少之又少,他也确实在书中作为了一个酱油角色,只不过还是干下了两件大事情,其一就是献上计划帮助刘备顺利把樊城握在手中,其二就是指点刘备去招徕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发生。不过徐庶也着实有些可怜,他本是刘备的手下,却因为母亲被曹操所挟持才不得不转投他营,其后更是

  • 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自己却泯然于乱世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徐庶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戏码,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或运筹帷幄,勾心斗角。在这诸多英雄中,有一个人的事迹却颇值一书,也许他算不得英雄,却让人毫不反感,因为他有弱点,有感情,很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他就是徐庶,诸葛亮的同学,也是影响了诸葛亮命运的人。徐庶是颍川人,没有什么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