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曹爽横征暴敛,滥用私权,百官受辱,朝政颓废。曹爽原本谦卑谨慎,成功排挤司马懿后,独霸朝政,后来滥用私权,任人唯亲,党羽遍布朝野,乱权专政,侵吞财产,可以说是百官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曹爽专权之后又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
其一是正始改制。正始改制是以权利和人事为中心的变革,这也必然会触动些人的利益,比如何晏任吏部尚书,就是罢免了卢毓,就这样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司马懿列举曹爽的罪状,便称他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史书上也称:曹爽秉政,多违法度。改革不但没有成功,还让曹爽失去了很多人心。
曹爽毕竟姓曹,是曹魏的托孤宗亲。因此曹爽虽无能,总有许多有能力有资历的人愿意跟随他的家族,曹家还可以冒出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诛杀曹爽三族。时间一长,曹家的人就会反应过来,意识到大权旁落的危险和坏处,就会不再犹豫,下决心和司马家斗争到底。这时,朝中的大臣也必然按照自己利益站队分成两派,相互斗争。
这样,司马懿隐忍多年换来的表面的胜利维持不了太久,又会陷入继续斗争的状态。而且,在曹魏这里,无论如何曹家的势力和声望肯定要大于司马家。朝廷重臣一站队,司马懿又会处于劣势和险境,自己的九族反而可能会被杀。
因此,司马懿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诛杀曹爽三族,没有其他选择。
曹爽本来就是行为不检点,所以他的罪状很多,这样还弄不死他,就给他编上了一个罪名谋反,说他跟何晏,李胜等人谋反,然后把跟曹爽有关的全部人都干掉了,从此曹氏宗族退出了舞台。司马家正是掌握权力,司马懿任丞相,重复曹操故事。
曹爽势力庞大,容易死灰复燃回到高平陵之变。曹爽虽然是曹魏名将、大司马曹真长子,可他完全没有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智商和情商都极低,表现得更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纨绔子弟。所以,大司农桓范才会怒骂:“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这样的纨绔子弟,放下武器后,基本上人畜无害,对司马懿很难构成威胁。对曹爽而言,他才不会放弃安逸优越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与司马懿厮杀呢。因此,司马懿似乎完全没有杀掉曹爽的必要性。然而,曹爽是一个草包将军,不假;可他还有一个势力庞大、枝繁叶茂的家族。曹爽的亲弟弟曹羲,头脑清晰,很有想法,对于司马懿有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