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此人实力不亚魏延,曾挫败曹爽大军进攻?或藏诸葛亮一个秘密!

三国此人实力不亚魏延,曾挫败曹爽大军进攻?或藏诸葛亮一个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小黄瓜 访问量:4647 更新时间:2024/1/19 4:54:13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

公元244年,曹爽从骆谷道伐蜀。在不热的天气里渴死了大量的士兵、牛羊、骡子、驴子和少量马匹之后(因为要保证骑兵对蜀军的绝对优势),先头部队终于走出了骆谷道,来到了秦岭南部的丘陵。

秦岭南部的丘陵和秦岭北部的丘陵不同的地方在于,秦岭北部的丘陵黄土,水源在山下很远的地方。秦岭南部的丘陵是红土,水源在山上。曹爽的军队到山上取水,暂时解决了缺水的问题,但无论是曹魏的士兵还是将领很多都怨声载道。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爽的军队人数比蜀军多多了,这会不缺水,不缺粮食,而且为了发挥骑兵的威力,一路上他宁可渴死人,也不愿意渴死战马。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缓解将士们的怨气了,就急不可耐地准备着对蜀军的战事。

那么蜀汉这边是什么情况呢?当时蜀军守卫汉中的是镇北将军王平,自从诸葛丞相去世,魏延当年被冤杀后,王平成了军中第一号人物,王平当时用着魏延的办法守卫着汉中。

魏延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错守诸围,《三国志姜维传》中说: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意思就是说,用各条要道中的伏兵和汉中城防相结合。敌人若佯攻汉中,则兵马在前,粮草在后,蜀军的伏兵不动,安心守城。敌人若强攻汉中,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军的伏兵会先行袭击粮草,敌人回护粮草,则伏兵上山,城里的蜀军乘敌人分心而攻出。

但是这次曹爽很聪明,他吸取了先前粮食总被蜀军偷袭的教训,他没带太多粮草,他用牛羊,驴子和骡子代替粮食。蜀军在山上的伏兵实在是不方便出击,袭击牛羊吧,牛羊急了也会攻击人,不袭击吧,敌人的后勤压力会小一点。既然错守诸围不那么管用了,那王平只能守城了。

那么,王平是怎么守城的呢?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王平。

《三国志王平传》记载,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恤无武将之体。

意思就是说: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是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书籍。王平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人读史书和兵法,自己在一旁听,能知其大义,论说的时候不会失其主旨。

那么面对曹爽气势汹汹的进攻,王平是怎么做的呢?笔者认为王平接下来的举措,是他听了手下人读了兵法后所想。王平是这么做的,《三国志王平传》中说:

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

当时王平兵不满三万,部将建议王平固守汉中的两座小城池,汉城和乐城,等待成都方面派兵来救援,被王平否定。王平认为援兵是肯定要去求援的,但是蜀军大部是步兵,救援的速度比较慢,就是勉强赶到也会被曹魏以逸待劳,面对曹魏大兵压境,必须想办法灵活应对。

王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

他赶紧派遣护军刘敏在兴势关外摆出野战架势,并且多竖立蜀军军旗(见《华阳国志·卷七》),绵延百余里,以壮军威。多竖旗帜的好处一来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蜀军不缺人。另外可以鼓舞士气,当年魏延爱护士兵的举措,王平一直在学习。

至于旗帜哪里来的,汉中每年都会为了过冬,以及和关陇门阀做生意而储备蜀锦。

王平带着蜀汉为数不多的骑兵在刘敏身后,王平和刘敏摆出了诸葛丞相生前所教的八阵图,并且派出无当飞军去袭击曹魏后方的运水队。

曹爽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他赶紧让郭淮的骑兵和自己的步兵冲向蜀军。要知道,曹魏军队多厉害,汉末纷争之最强军队。尤其是曹魏的骑兵乃吸收幽州突骑、并凉铁骑与乌桓名骑之集大成者,而且当时曹魏已经拥有了具装骑兵,鞍镫齐全,且连人带马都覆盖铁甲的重骑兵,一旦在平原上冲锋起来,那基本上是无敌的。曹魏的步兵也很凶悍,曹魏政权早年统一北方,一座座城池艰辛的打下来,离不开曹魏步兵的攻城略地。

笔者猜测王平是以八阵图与诸葛连弩对敌,因为诸葛亮生前发明的八阵图是野战防守御敌的不二法门。王平当年在祁山堡就用的八阵图对阵张郃,张郃损失惨重。

于是,布车阵且战且前。

在这里笔者再介绍一个诸葛亮的发明。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山地运粮的发明叫木牛流马,但是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平地运粮的偏箱车(《晋书·马隆传》有载:“隆依(诸葛)八阵图,作偏箱车。也就是说,马隆依诸葛亮之法,改良了偏箱车)。偏箱车的图是这样的。

笔者简单科普一下,偏箱车是一侧加装了箱板装甲的辎重车,平常在平坦的道路上可以运输粮草物资,遭遇敌人骑兵时便可相互连接,化为移动的战斗堡垒与临时掩体,与鹿角、扎马钉等配合使用,对高速进攻的敌骑构成障碍,从而使曹魏强大的骑兵方阵,变成了参差不齐且失去了速度的骑兵单体,战斗力大打折扣;而隐藏在车后的诸葛连弩就可以发挥其连发优势,对敌骑构成纵深的杀伤威力;同时,使用矛戟刀杖等兵器的士卒也在阵内掩护弩士,杀伤敌人的骑兵单兵。另外在步车阵后及侧翼,还布置有骑兵以备应援,并可以在关键时刻两翼包抄,完成最后击杀。

另外,当敌人步兵拿着盾牌抵挡着诸葛连弩前进时,偏箱车可以解开,由士兵推着撞翻敌人的盾牌兵,阵后的蜀汉骑兵冲上来收割曹魏步兵的人头。

郭淮的骑兵冲了几次发现都是送人头,蜀军将一团一团的箭雨泼向曹军,绞杀出一蓬又一蓬的血雾,郭淮的骑兵不得已撤回;曹爽的盾牌步兵慢慢挡着蜀军的箭雨前进,被偏箱车撞的手臂发麻,不得已丢弃盾牌,曹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王平见时机成熟,于是派出阵后骑兵上前冲击,摧枯拉朽般的收割残血。曹魏步兵失去盾牌,根本无力迎战蜀汉骑兵,有的人头被蜀汉骑兵收割,有的被蜀汉骑兵踩断腿粉碎性骨折,有的被蜀汉骑兵用长枪像穿肉串一样捅穿,有的士兵被蜀汉骑兵冲的飞到了天上。曹爽不得已暂时叫住攻势,一路上人马狼藉,尸横遍野,损失惨重。魏军疲病交加,士气低落,斗志全无,曹爽用一胜遮百丑的企图失败了。

蜀军暂时打退曹爽后,王平赶紧带人来到兴势东边的黄金谷设防,以防曹军再次进攻。再来说阳平关这头,夏侯玄看阳平关防守严密,曹爽刚刚落败,没有来信号,也不敢贸然进攻阳平关。

而这时,蜀军援军到了,监军姜维从陇右赶来,大司马蒋琬从益州涪城赶来,大将军费祎从的成都赶来。曹爽其实现在已经进退维谷,前进拿不下蜀军堡垒,而且现在粮食居然跟不上了,贸贸然撤退,也不行,好不容易到达汉中地区有了水源补给,撤退,骆谷道那段无水区简直就是噩梦,蜀军在随后的反击中取得大胜。

正是因为王平的巧妙抵抗,才让曹魏大军进退维谷。正是因为王平对季汉政权的忠心,才让他坚定信念打退曹魏军队。这一战,让曹魏20年内没有再提伐蜀提议,为季汉政权再续命了20年。正是因为王平对大汉的信念,才有后来姜维北伐的自信。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高平陵兵变,曹爽用两人一物三大法宝,险些让司马懿投鼠忌器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曹爽

    曹爽,后三国时代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名声可谓是“名满天下”,同时也是“谤满天下”。造成这两个极端名声的原因,仅仅是一场名为高平陵的政变。他的对手是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正如他的兄弟曹羲所说,“司马懿谲(jue)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虽然曹爽的对手如此令人恐惧,但是一开始曹爽是处于绝

  • 高平陵政变,曹爽除了投降司马懿还有更好选择,可保全自身和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李函泽标签:曹爽

    发生在公元249年正月的高平陵军事政变,可以说是司马懿韬光养晦十余年、励精图治几十年后的大爆发,是长期蛰伏、谋定而动的一举中的。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就完全控制了京城洛阳的局面,成功改写了历史。而摆在辅政大将军曹爽等兄弟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要么主动投降,以求保全自身及家小的安全和已有的富贵,但是事实

  • 高平陵之变实则埋祸于十年之前,曹爽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曹爽

    景初二年十二月八日,年仅三十五岁的魏明帝曹叡因为长期沉湎于酒色,突然重病不起。虽然宫中御医多方医治,但是一直不见起色,曹叡也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曹叡曾经生了三个儿子,但是全部早夭,所以他后来收养了曹询、曹芳为养子,此时曹询年仅八岁,而曹芳只有七岁。曹叡最终选择了曹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考虑到曹芳年幼,

  • 识字不超过10个的王平,是如何凭借三万军队挡住曹爽十万大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曹爽

    在《三国演义》中,王平出场较多是和马谡一起守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谏遭致腐败,王平反而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平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员将领,镇守汉中时曾凭借不到三万军队击败曹爽十万大军。不识字的将军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后来

  • 历史上的司马懿有多狠?杀了曹爽一家,诛灭三族,大肆杀戮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微赏标签:曹爽

    三国时期,出现了两位尽人皆知的谋士,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另一位的名声就不怎么样了,他就是司马懿。现如今,关于司马懿的电视剧、电影是越来越多。三国演义中,对司马懿的描写也是非常多的,毕竟他是当时诸葛亮的主要对手。不可否认的是,司马懿在谋略上丝毫不比诸葛亮逊色。诸葛亮在军事是有短板的。三国演义中的诸

  • 曹爽怎么说也是个大将军,为什么在“高平陵事变”中不战而降?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曹爽

    在魏明帝曹睿去世后,年幼的曹芳即位,不得已魏明帝任命曹爽、司马懿等人为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之间围绕着最高权力而争斗不休的情况,在历史上史不绝书。曹爽与司马懿之间也不例外。曹爽作为曹氏宗亲,位居大将军,握有实权。而司马懿官居太尉,在曹睿的时代里,经常领兵作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曹爽对司马懿多有猜忌,于

  • 司马懿为求保护自己和魏帝,不得已诛杀曹爽,走上篡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曹爽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司马懿是曹操后期阵营当中的顶梁柱,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通常都是多疑、能忍、野心,其实多疑能忍是真的,要是说到野心,他诛杀曹爽,也不能说全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其实是为了保护魏帝曹芳。司马懿的多疑是出了名的,比如诸葛亮算准了他的多疑谨慎性格,才会以空城设计他;后来在孔明北伐死于五丈

  • 蜀国草根猛将他制止魏延造反三万人打的曹爽十几万人狼狈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燕燕遇时尚标签:曹爽

    诸葛亮去世后的十来年,蜀汉在继任首相蒋琬、费袆等人的领导下,以休息养生为上计,基本不主动发动战争。虽然朝中也有姜维等激进的主战派总在高唱继承丞相遗志,光复大汉江山的调子。蒋、费还是对姜维进行了抑制,顶多让他带不上万的兵力骚扰下曹魏的雍、凉地区,平定下不安分的少数民族的叛乱等等。其间曹魏的权力争斗也是

  • 私取先帝老婆,欺负新皇帝,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也会杀死曹爽的

    历史人物编辑:鉴赏史标签:曹爽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以正史为蓝本而写的,并非作者虚构,问题是司马懿为什么夺权呢?真的是因为曹爽要杀他?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你是司马懿,面对那样的曹爽,你也会夺权的,依小编看来,当时的皇帝曹芳也是对曹爽很不爽的。司马懿曹爽父亲是曹真,曹真就不用说了,曹魏功勋之

  • 高平陵政变时,如果曹爽听见了他谋士的计谋,天下的走势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曹爽

    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兄弟带着少帝曹芳,一起出洛阳拜高平陵。隐忍多时的司马懿立刻发动政变,占领武库和京城各处要害,包围皇宫。随即,司马懿联合太尉蒋济等人拜见太后,奏告曹爽有不轨之心,请求太后废黜曹爽兄弟兵权。太后“敕如奏施行”。随即,司马懿以太后名义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又以太仆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