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像贾诩这样的谋士在平时不出谋划策时的工作是什么?

三国时期像贾诩这样的谋士在平时不出谋划策时的工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安西读史 访问量:4124 更新时间:2023/12/9 17:12:10

汉末三国没有“谋士”这种职务名称,能靠上这个工作性质的只有曹操在建安三年(198年)设的军师祭酒来印证。

在汉末征战时,已经出现“参军事”这类职务,可以推为“谋士”的前身。例如陶谦孙坚担任过张温征西时的参军事。

到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之后,担任司空(三公之一,开公府),领车骑将军(有军权),所以曹操在司空府原来的下属部门中增加军师这一个负责出谋划策的作战策划部门,在早期,郭嘉担任军师祭酒,荀攸担任军师。

后来,曹操在南征北战中,实力逐渐增加,这个军师部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至建安十八年(213年),荀攸担任中军师,郭嘉已死,董昭等人担任军师祭酒,由《魏书》记载曹操担任魏公时的奏章来看,中、前、左、右军师已经高于军师祭酒了。

《魏书》: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

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高乐乡侯邓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

贾诩的履历

在历史上,贾诩在跟随董卓、李傕时期可没有指明担任过参谋类的职务。也只有《三国演义》这种小说,才会在故事中创造出“谋士”这种人物身份,增加戏剧性。

言归正史。

在董卓时期,贾诩是担任校尉的,与李傕、郭汜等人受牛辅调度,讨伐关东反董联军。

在李傕时期,贾诩入尚书台,一直在朝廷为官,李郭之乱时,贾诩还担任过短时间的将军,在献帝东归时又放弃将军身份,最后投奔同乡段煨、张绣。

在贾诩追随张绣时期,贾诩应该就是张绣的谋士(没有任何职务记载),张绣很多作战计划,包括“宛城二反曹操”,“南阳追击曹操”等经典战例,都是出自贾诩的手笔,即便曹操带着荀攸出征,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贾诩还帮张绣处理与其他军阀的关系,例如与刘表结盟,拒绝袁绍结盟等。

官渡之战前,在贾诩的努力下,张绣又归附曹操,曹操先给贾诩表了一个执金吾(朝廷官职),随后又表了贾诩一个虚职:冀州牧。大概意思是:若打赢了袁绍,夺了冀州,冀州就给贾诩您。

贾诩在这段时间,以“留参司空军师”来解读,贾诩其实就是兼任曹操的谋士。

陈志《贾诩传》:表(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曹操)军事。

切题

冀州平定后(204年),曹操食言,自己取了冀州,贾诩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朝廷闲职)。在前文列出的名单中(213年),可见贾诩一直都是担任太中大夫的。

按照《贾诩传》的记载,在赤壁之战(208年),渭南之战(211年)时,贾诩都有给曹操提意见、计谋的事。由此可见,贾诩平时就在朝廷养老,混日子,战时就随曹操出征,帮曹操出谋划策(和之前一样兼任曹操的谋士)。

贾诩这个人非常识时务,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何况还多次击败曹操,以至于杀死曹操的嫡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连曹操也差点死在贾诩手里。

曹操在得冀州后,许攸这个曹操的故交和恩主多次让曹操难堪,最后被曹操收拾掉,贾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许攸都如此,贾诩又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会被许攸更让曹操信任呢?

所以,贾诩在闲暇里最常做的事就是“宅”(阖门自守),平时与其他官员也没有过多的私交,儿女的婚事,也不去结交名门望族。如此,贾诩最终安享天年,这也算是一个汉末明哲保身的人物典范了。

陈志《贾诩传》:(贾)诩自以非太祖(曹操)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郭嘉仅排第二,贾诩排第四,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曹操统治北方,这其中少不了曹操手下谋士的出谋划策。说到曹操的谋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郭嘉,曾经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流言,都比“卧龙”诸葛亮厉害了,可见郭嘉的谋略多么厉害。说到曹操的谋士,我们还会想到贾诩。贾诩号称“国士无双”,他曾经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如果

  • 重演历史,美国用贾诩的计策对付中国,幸亏我国71年前警惕了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贾诩

    简介:历史其实是在不断的反复重演,就比如说曾经贾诩出的计策本身是魏国用来对付吴国和蜀国的,而如今这个计策却被美国用来对付中国。这个计策就是所谓的“和平演变”,在长期以来美国演变了很多国家,其中就包括红色大国-苏联。但是美国这一招对中国行不通,原因是在71年前,我国就已经警惕了和平演变的危机,并且做出

  • 谋士贾诩当上太尉后,孙权大笑:曹魏必亡!45年后才知他高瞻远瞩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贾诩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随后,他便确立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是前太中大夫贾诩,史书记载,东吴孙权在听闻这件事后,竟然“笑之”,还评价道: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亡!那么,孙权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呢?贾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贾诩,凉州的寒门子弟,满腹

  • 三国贾诩进阶史,活了77岁的他,从不是毒士反而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贾诩

    引言:全文7954字,请保持耐心!在《三国志》中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记载: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三国志》这话的意思是,曹丕任用贾诩当三公之一的太尉,听了消息后的孙权,哈哈大笑。看过这段记载,估计很多人会寻思,难道孙权觉得毒士能力不行?或者说人品不行?于是有不少文章解析就在这两个方向发散,说

  • 三国真正的“毒士”并不是贾诩,如果董卓肯听此人之言,早已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贾诩

    现在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毒士”是贾诩,因为其曾经献计给李傕洗劫长安,导致长安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因而被封为“毒士”;但是要说真正的“毒士”,恐怕贾诩最多算是自私,一切为求自保而已,纵观贾诩一生,似乎也就这一次而已。 但是要说到真正的“毒士”,当还数董卓的女婿李儒,少读史书百家,精通谋略,是董卓的首席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必亡!后来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贾诩

    在古代行军打仗,帝王都需要用勇猛无双,敢于冲锋陷阵的武将来替自己攻城略地。但是,对于帝王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背后出谋划策,推演洞察的文将谋士。而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更是有一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神鬼莫测能力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荀攸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给君主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能人异士。但是,三国有

  • 贾诩成太尉孙权大笑,曹操儿子误国,40多年后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贾诩

    贾诩何人?知晓三国的都知道,这人就是三国第一坑,第一毒士,有他在准没好事。那么他哪来坑,容我娓娓道来。话说这贾诩也是寒门出生,凉州武威人,在三国属边缘地带士子,从小家境不咋地。但往往是这样家庭孩子有出息,这不贾诩就很有出息,在三国乱世哪个注重门第出生的时节,硬是熬出了头。这熬出头的背后,就是无所不算

  • 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毒士”不是贾诩,有一人比他还毒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贾诩

    提起《三国演义》,里面人才辈出,尤其是那些谋士们,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大势,而在这群谋士中,贾诩因用计毒辣被人称作“毒士”,但其实在整个演义中,有一人比他还毒。他就是董卓帐下第一谋士李儒。李儒在演义中的形象与正史记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都是帮助董卓为虐,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演义中的李儒。当初十常侍作乱,何

  • 曹魏太庙供奉着26位功臣,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等人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贾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当朝的皇帝和及其先祖是每个帝王都要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臣和宗室对当朝有极大功者,也逐渐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而这一过程也叫做“配享太庙”。这是对功臣进行表彰的一种莫大殊荣。而在曹魏配享太庙中,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可在这些功臣里面,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以及于

  • 三国志战略版:太尉盾再也不用司马懿了,配上伪书相间,贾诩起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贾诩

    哈喽,大家好,我是刀笔吏,一个在三战摸爬滚打的小兵想到太尉盾,就会想到司马懿!这两者几乎是绑定的关系,之前刀子在文章中说过,太尉盾可以没满宠,可以没曹操,但不能没有司马懿。今天刀子发现了一份战报,原来太尉盾未必要用司马懿。在魏国还有一个太尉——贾诩!算无遗策,善始善终权臣,能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