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城之战,曹魏大将张特向诸葛恪喊话投诚,事后才知真高明

新城之战,曹魏大将张特向诸葛恪喊话投诚,事后才知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4/1/16 19:47:13

公元253年,东吴大诸葛恪亲率20万大军猛攻曹魏军事要地新城,守卫新城的守将是曹魏大将特,此人有勇有谋,是曹魏帐下少有的一名良将,面对浩浩荡荡的东吴大军,张特一面加筑城墙,一面曹魏朝廷求援。

当时,张特手上只有3000人马的曹魏守军,面对的东吴人马有20万之众,但是张特凭借着3000人马接连打退了东吴大军的多次进攻,但是毕竟张特手下的兵员有限,势单力薄,难以诸葛恪率领的大军形成长时间的僵持战,而诸葛恪则是凭借人海战术,不断的向新城发起冲击。

而这个时候,新城的城墙在东吴大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之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东吴大军则是抓住这个缺口,向新城城内猛冲。

眼看,这个新城城内将要被攻破,这个时候,新城守将张特休书一封,命令手下的军士用弓箭射出城外,东吴主将诸葛瑾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请将军暂缓攻城,本人今日下午在城墙与您商谈投降事宜,诸葛恪看完信之后,笑着对下属说道:新城乃弹丸之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特又岂会是我的对手呢?

下午,张特和诸葛恪都如约出现了,张特站在城楼上,而诸葛恪站在土堆之上,双方开始进行了协商,张特诚恳地说道:末将,冒犯将军的虎威,希望将军能够冰释前嫌,多多见谅,现今,新城已然是弹尽粮绝,无以为继,末将也不想再做无为的抗争了,但是因为曹魏朝廷有个苛刻的律令,规定守卫城池的守将必须坚守城池100天以上,如果援军在这期间没有到来,才能够向对方投降,如果没有按照这个律令,擅自向对方投降,守将的家属们将会被曹魏朝廷治罪,现如今,末将已经守卫城池90来天了,还有几天就期限可满了,到时候,末将将会打开城门,迎将军进城。

诸葛恪一听,带着怀疑的态度说道:张特将军,此话当真?

张特一听,听出诸葛恪对于他的话语有所怀疑,于是乎,当即,命令下属将自己的官印拿来,从城楼扔给了诸葛恪,并且说道:诸葛将军,这是末将的官印,可作为我们今天谈话的信物,此外,末将已经让下属将全城官兵名册造好,明日送达到您的军营之中,诸葛恪拿上了张特的官印之后,便相信了张特的话语,命令东吴大军停止向新城进攻。

而在新城内,张特却迅速命令军士们将城墙的缺口补上,同时,还动员了新城城内所有的老百姓一起来加固城墙,守卫新特城,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将新城的防御态势提升了一个层次,可以应对后续的攻城战了。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张特又再一次登上了城楼,向曹魏军营喊话:你们告诉诸葛恪,本人乃是曹魏的一员大将,怎么会向你们东吴俯首称臣?

这个时候,东吴主将诸葛恪才知晓自己上了张特的当,他连忙命令大军进攻新城,誓要将张特碎尸万段,但是这个时候的新城的城墙已经被加固,防御工事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东吴大军的攻势已经丝毫不起一点作用了,双方形成了一个僵持局。

而这个时候,由于天气炎热,东吴军队接连数日攻城,人困马乏,喝了不干净的水,导致东吴军士患病不断,士气低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曹魏的援军,也陆续抵达新城,诸葛恪知道大势已去,便率领大军退回了东吴境内。

这个故事来自于《古代智慧故事》中的张特缓兵守新城,诸葛恪亲率的攻城大军本来在人数占了绝对优势,本可以一鼓作气攻下新城,但是新城的曹魏守将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良将,他在非不利的局面之下,和诸葛恪玩起了计谋,使得诸葛恪放松了警惕,让新城的守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并在这个间隙加强了防御工事,最终使得诸葛恪无功而返,在这个故事中,张特和诸葛恪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特,不卑不亢,稳扎稳打,诸葛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最终的结果也映射了两个人鲜明的性格对比!

标签: 诸葛恪

更多文章

  • 外来户诸葛恪想学习诸葛亮叔叔好榜样没学到还把脑袋混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凌晨一点的猫标签:诸葛恪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字子瑜)离开老家琅琊阳都(今属山东临沂),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结识了孙权姐姐的女婿弘咨。弘咨认为诸葛瑾满腹经纶,就向孙权举荐,与鲁肃等同为宾客,后历任长史、左将军、大将军等职,为东吴建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孙权很器重诸葛瑾,对他的评价很高:“子瑜与孤从事积

  •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值得深思的痛点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诸葛恪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当下值得深思的痛点】在三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诸葛氏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汉的诸葛亮、诸葛瞻,东吴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曹魏的诸葛诞等,他们各自都在各国担任丞相、将军、重臣等重要角色。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是他的儿子,诸葛诞与他们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诸葛恪

    诸葛亮与诸葛恪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而他其实有个侄子,智商超群,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就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亮和诸葛恪其实很类似:其一,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托孤重臣:蜀汉皇帝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而东吴皇帝孙权临终之战,则托孤于诸葛恪。其二: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坚

  •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诸葛恪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 曹操遇到赵云,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为何上双保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徐晃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演义中非常精彩,这里不说正史,只讨论演义。曹操逃命期间,中了孙刘联军的埋伏,多次遇险,差点丧命,先后被东吴大将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和陆逊追杀,仓惶逃命。后来,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遇到赵云,曹操下令,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他自己趁机逃走。曹操为何让张郃、徐晃一起上?难

  •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徐晃

    #三国风云录#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

  • 演义中,谁能打败张辽徐晃联手?这7人可以,4人来自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得力猛将,同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即使在演义中,张辽、徐晃也都具有一流的武力值。张辽曾带着800兵揍得“孙十万”疯狂跑路,徐晃更在开场就平了战斗力接近五虎将的猛男许褚,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勇将。不过延津一战,张辽、徐晃曾联手也打不过文丑,这点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文丑并非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