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对三国的谋士进行比较划分,很多人都会把郭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排在第一层次,可能还有人会将庞统、贾诩等人列入一流谋士的行列,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小编认为应该也算当时的一流谋士,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很多人都知道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称号,自己还有两个得力的小弟关羽、张飞,但是其实前半生却是一个很失意的人,一直胸怀大志,但是奋斗半生也没有自己的地盘,很多人说,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后,人生才开始有了起色,但是其实第一个给刘备带来希望的人是徐庶。
在刘备遇到徐庶之后,虽然只有新野一点儿的地盘,但是却打败曹魏猛将曹仁和十万曹军,而且夺得了樊城,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刘备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听说刘备得到徐庶之后,听从程昱的计谋,抓来徐母,逼迫徐庶转投自己,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徐庶是个大孝子,只得离开刘备,转投曹操。但是,到了曹营的徐庶却“一言不发”,当起了木头人,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曹操如此英明之人,为什么不杀如此辜负自己的徐庶呢?要知道曹操曾经可是说过“宁可我不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曹操不知道徐庶的心思吗?还是其他?
其实曹操一直善待不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徐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曹操对徐庶有愧疚之心。大家都知道徐庶之所以转投曹操,是因为曹操抓了徐母,找人伪造徐母字迹写信把徐庶骗过来的,而徐母看到自己儿子后,不但不高兴反而以死明志,可以说曹操虽无害徐母之心,但是却变相逼死了徐母,所以曹操对徐庶是一直都有愧疚之心。
第二,除了愧疚之心,曹操也对徐庶又几分尊敬。在三国时代,大家都知道曹操其实是十分爱才的,也是第一个发出打破门第“唯才是举”口号的人,而徐庶出生寒门,再加上徐庶的孝子之名和谋虑,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所以曹操是打心眼儿里对徐庶尊敬的,愧疚加上尊敬,自然曹操也就不好对徐庶下手了。
第三、从实际利益考虑,曹操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便宜了刘备。在当时的乱世,可以说谋士的争斗,人才的竞争也是各方势力的核心竞争,徐庶如此大才,就算不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也不能让这样一个人才为别的军阀效力。可以说,为了得到徐庶,曹操还是颇费心机地,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说,曹操也不能再放回徐庶,便宜了自己的死对头刘备。所以,曹操从实际利益考虑,也不会放走徐庶,所以曹操还是选择继续礼遇徐庶。
第四、虽然徐庶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却有利于自己的名声和政治号召力。大家都知道,在两汉时期一直以孝道治天下,而徐庶是著名的大孝子,将徐庶纳入自己麾下,就是在告诉天下人,我曹操是尊重孝道的,并非乱臣贼子,有利于洗白自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政治号召力。另一方面,善待徐庶,有利于曹操爱才惜才的名声。曹操让天下人知道徐庶虽然未为我出一策,但是我曹操仍然善待他,别的人才也就会认为徐庶不出力都能享受到如此待遇,那么如果真心辅助曹魏,自己待遇岂不是就会更好?如此一来天下人才来投奔曹操的就会越来越多,自己的号召力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综合来看,曹操只得到了徐庶的身,没有得到其心,但是他善待徐庶却也是获益大大的。徐庶后来在曹魏也的确未被为难,一直在曹魏做官,直到病逝。徐庶作为一个身逢乱世的谋士,但是却得以善终,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看法。
胡侃文史其他历史类文章:
三国打成了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这也是三国最神奇的地方
张飞仅有二十余骑,为何敢直面曹纯五千虎豹骑?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孔融被投入监狱后,9岁儿子淡定玩耍,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句
曹操麾下最悲剧的三大名将,没能死在敌军手中,却死在了曹丕手中
赵云死后700多年,常山又出了一名赵姓武将,娶了公主却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