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何曹操不杀他?徐庶结局又怎样?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何曹操不杀他?徐庶结局又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顾维乾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2/19 8:47:41

如果说要对三国的谋士进行比较划分,很多人都会把郭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排在第一层次,可能还有人会将庞统贾诩等人列入一流谋士的行列,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小编认为应该也算当时的一流谋士,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很多人都知道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称号,自己还有两个得力的小弟关羽、张飞,但是其实前半生却是一个很失意的人,一直胸怀大志,但是奋斗半生也没有自己的地盘,很多人说,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后,人生才开始有了起色,但是其实第一个给刘备带来希望的人是徐庶。

在刘备遇到徐庶之后,虽然只有新野一点儿的地盘,但是却打败曹魏猛将曹仁和十万曹军,而且夺得了樊城,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刘备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听说刘备得到徐庶之后,听从程昱的计谋,抓来徐母,逼迫徐庶转投自己,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徐庶是个大孝子,只得离开刘备,转投曹操。但是,到了曹营的徐庶却“一言不发”,当起了木头人,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曹操如此英明之人,为什么不杀如此辜负自己的徐庶呢?要知道曹操曾经可是说过“宁可我不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曹操不知道徐庶的心思吗?还是其他?

其实曹操一直善待不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徐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曹操对徐庶有愧疚之心。大家都知道徐庶之所以转投曹操,是因为曹操抓了徐母,找人伪造徐母字迹写信把徐庶骗过来的,而徐母看到自己儿子后,不但不高兴反而以死明志,可以说曹操虽无害徐母之心,但是却变相逼死了徐母,所以曹操对徐庶是一直都有愧疚之心。

第二,除了愧疚之心,曹操也对徐庶又几分尊敬。在三国时代,大家都知道曹操其实是十分爱才的,也是第一个发出打破门第“唯才是举”口号的人,而徐庶出生寒门,再加上徐庶的孝子之名和谋虑,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所以曹操是打心眼儿里对徐庶尊敬的,愧疚加上尊敬,自然曹操也就不好对徐庶下手了。

第三、从实际利益考虑,曹操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便宜了刘备。在当时的乱世,可以说谋士的争斗,人才的竞争也是各方势力的核心竞争,徐庶如此大才,就算不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也不能让这样一个人才为别的军阀效力。可以说,为了得到徐庶,曹操还是颇费心机地,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说,曹操也不能再放回徐庶,便宜了自己的死对头刘备。所以,曹操从实际利益考虑,也不会放走徐庶,所以曹操还是选择继续礼遇徐庶。

第四、虽然徐庶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却有利于自己的名声和政治号召力。大家都知道,在两汉时期一直以孝道治天下,而徐庶是著名的大孝子,将徐庶纳入自己麾下,就是在告诉天下人,我曹操是尊重孝道的,并非乱臣贼子,有利于洗白自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政治号召力。另一方面,善待徐庶,有利于曹操爱才惜才的名声。曹操让天下人知道徐庶虽然未为我出一策,但是我曹操仍然善待他,别的人才也就会认为徐庶不出力都能享受到如此待遇,那么如果真心辅助曹魏,自己待遇岂不是就会更好?如此一来天下人才来投奔曹操的就会越来越多,自己的号召力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综合来看,曹操只得到了徐庶的身,没有得到其心,但是他善待徐庶却也是获益大大的。徐庶后来在曹魏也的确未被为难,一直在曹魏做官,直到病逝。徐庶作为一个身逢乱世的谋士,但是却得以善终,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看法。

胡侃文史其他历史类文章:

三国打成了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这也是三国最神奇的地方

张飞仅有二十余骑,为何敢直面曹纯五千虎豹骑?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孔融被投入监狱后,9岁儿子淡定玩耍,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句

曹操麾下最悲剧的三大名将,没能死在敌军手中,却死在了曹丕手中

赵云死后700多年,常山又出了一名赵姓武将,娶了公主却遗臭万年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水镜为何不推荐司马懿,则把徐庶、卧龙凤雏刘备,答案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在三国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备和徐庶相遇的第一个情节,当时徐庶已经知道了刘备的身份,而刘备却不知他是谁。还是在一次被曹军追杀的过程中,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面前,这才与水镜先生相识,两人聊得很投机。小编甚至还能够记得,当时刘备还请水镜先生出山,却遭到了水镜先生的拒绝,在不知该如何的时候,徐庶的突然出

  •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徐庶故事实为一

  •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徐庶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导语: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刘备前半辈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尽管曾经打下来许多地盘,但最后都没有守住,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种情况直到他碰见徐庶后得到改变,徐庶超高的谋略和指挥艺术让刘备知道原来仗还能这么打的!战后赶紧拜徐庶为军师,

  •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徐庶

    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徐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是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而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中的说法,则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

  •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徐庶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刘备复至新野后,待徐庶益厚,徐庶对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刘备忙说:“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徐庶答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徐庶不才,怎得相拟?”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徐庶摇首道:“此

  • 徐庶母亲自杀而死,为什么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图强成为顶级军师。投奔刘备之后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用事实告诉刘备原来打胜仗那么容易,同时也改变了刘备的人生轨迹,让他知道谋士的重要性,也为后来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曹操知道凭刘备的能耐

  • 三国演义之徐庶为什么要化名单福?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徐庶

    刘备在司马徽那里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着了魔,对伏龙、凤雏有了刻骨铭心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司马徽要是卖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涂。但是伏龙、凤雏之事目前不着急,有更着急的事亟待解决。 从表面上看,刘备在襄阳吃饭,突然间就跑了,这事得给刘表一个交代啊。刘备赶紧派孙乾去解释,顺便说蔡瑁设计杀刘备

  • 说一说三国演义徐庶诸葛亮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徐庶在《三国演义》中自称单福,徐庶出生寒门,但豪爽仗义,曾替人报仇,但是失手被官府所擒,后被同党所救,改名徐庶。徐庶死后逃生之后,用功读书,而后为了躲避董卓祸乱,逃到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去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器重,而后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就有了后面刘备“三顾茅庐”这一幕

  • 诸葛亮当军师关羽不服,徐庶当军师无人不服,暴露徐庶真实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但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初,与张飞,关羽的关系并不融洽,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是公开挑衅。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人不服,同样都是刘备的谋士,为什么关羽对待二人的态度会是如此

  • 历史中徐庶的结局如何?诸葛亮知道徐庶的官职后连连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徐庶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上,诸葛亮的谋略也是超人的。在古代的谋士排行榜中,诸葛亮肯定是能够上榜的。那么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产生了“质”的影响,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病逝,诸葛亮都是刘备的心腹,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更是被尊为”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