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他投入曹军后,真是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吗?

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他投入曹军后,真是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4/1/20 19:35:18

三国时期的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诸葛亮。他在没有出仕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可惜当时的人们都不认可诸葛亮的看法,只有两个人认可诸葛亮的才能,一个是崔州平,另一个是徐庶。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辅佐自己,开创了蜀汉江山。但是徐庶却半道离开了刘备,投到了曹操手下,留下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语。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一、徐庶进曹营。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描写十分传神。他堪称是刘备的第一位军师,让刘备体会了一把有一位运筹帷幄的军师,是一件多么爽的事。在徐庶的指挥下,兵微将寡的刘备马上耀武扬威。他连续打败曹仁的进攻,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还夺取了樊城。

可惜好景不长,徐庶的根底被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揭破。曹操用程昱之计,先将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随后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信招徐庶回去。徐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离开刘备。在临走之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回到许昌后,徐庶的母亲气愤自尽,曹操为了留住徐庶,将徐母葬在许昌。徐庶对此无可奈何,只得在曹操手下安身,不过他下定决心,一生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描写是有着艺术加工的。在现实中,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也是因为母亲,不过与小说中有着差别。当年刘备在北方失败,来到荆州依托刘表。刘表为了借助刘备的力量抵抗刘表,让刘备在新野安身。

刘备在得到喘息之机后,就赶快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四处网罗人才,扩展自己的影响,为自己下一步行动做准备。徐庶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到刘备阵营中的,并且他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当刘备随意地说让徐庶把诸葛亮叫来时,他说诸葛亮这个人只能去请,而不能叫来。这引起了刘备的重视,才有了三顾茅庐之举。

徐庶的离去是因为长坂坡之战。曹操南下荆州,正值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在部下的要求下,主动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御曹操的刘备,只得率领十几万军民渡过汉江南撤。曹操在得知刘备的去向后,挑选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奔驰三百多里,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在这场战斗中。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军俘获,徐庶的母亲也被曹军俘虏。

徐庶一直跟随着刘备,已经脱离了险境。但是当他得知母亲被俘的消息后,只得向刘备辞行。他说自己为刘备服务,主要是依靠出谋划策的头脑。现在自己的母亲被曹军俘虏,自己的心神已经大乱,无法继续为刘备服务了。自己留下来也对刘备无济于事,因此向刘备辞行。于是,徐庶从此离开了刘备,加入了曹营。

二、徐庶的能力品行。

徐庶加入曹操阵营后,确实没有看到他出色的表现。有人说这可能与徐庶的能力有关,因为徐庶的能力不足,所以才没有相应的表现。否则的话,在唯才是举的曹操面前,怎么可能会没有用武之地呢?

在《三国演义》中,将徐庶的才能描写得十分精彩。他本是游侠出身,在经过磨难后,折节向学并且学有所成。他投奔刘备,得到了刘备君臣的信任,在与曹仁的交战中,他算无遗策,打得曹军闻风丧胆。

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对徐庶有过多的记载。对他的记载主要出自《诸葛亮传》。在这个传记中,一处是写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情况,一处是他离开刘备的情况,还有一处是通过诸葛亮之口,说明他在曹操阵营仕途的情况。

不过,我们从这些记载,对徐庶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认识。首先,徐庶此人是荆州的士人,他拥有高洁的品行。我们从他对母亲的态度,就能够知道他拥有至孝的品格。这在汉朝时期,是品评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在那个以孝治天下,举孝廉的时代,徐庶想要做官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其次,徐庶能够和诸葛亮为友,也表明了他拥有一定的才能,否则诸葛亮也不会与之为伍。我们看诸葛亮的传记,在诸葛亮出仕前,他已经在荆州拥有了一定的名气。不过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有才,可并不认可他对自己的评价。因为管仲乐毅的能力太强,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有自夸之嫌。

荆州的士人众多,可是唯有徐庶和崔州平两个人认可诸葛亮的自我评价。这种眼力,是基于对诸葛亮的认识和自身的能力之上的。唯有自己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比自己强的人才有公允的评价。因此,徐庶的自身才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我们从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情节,也能够看出他的才能。他主动投入刘备阵营,是他的自身的眼力,认为刘备是一个可以信托的主公。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楚认识,那就是在刘备身边做幕僚,为诸葛亮出谋划策。这种地位,就如同曹操身边的谋士相似。在离开刘备的时候,徐庶也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谋士的地位。

第三,是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我们看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对于自己身边的朋友有着评价,他评价徐庶等人,说他们可以担任刺史郡守的职位。在后来诸葛亮北伐时,诸葛亮听说徐庶才担任了曹魏的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还对此十分感叹,认为徐庶大材小用了。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徐庶是拥有一定能力的人。在当时,鲁肃对自己的评价,也不过是当个郡守。诸葛亮评价徐庶能够担任刺史、郡守,那是对徐庶能力的肯定。徐庶并非是有些人认为没有能力的人。

三、徐庶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原因。

那么,徐庶有能力,却在曹操阵营中不得重用,这中间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徐庶在曹操阵营中表现消极,并不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也就是说,徐庶进曹营,不献一谋的传言是真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徐庶加入曹操阵营是被迫的。我们看当时的情况,有人看到赵云重返战场,就向刘备报告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当时刘备十分愤怒,拿自己的手戟投向那个人,说赵云是不会背叛自己的。从这件事,也从侧面显示了,在大敌当前,自己又打了大败仗的情况下,确实有一部分刘备的手下对前途丧失信心,投奔了曹操。

但是,徐庶的情况与那些人不同。徐庶在敌军打来的时候,他一心跟随刘备,一起突出了重围。当时在刘备身边的人并不多,从这里也看到徐庶对刘备的忠心。可是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这让徐庶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徐庶如果不顾母亲的安危,继续追随刘备,就会让自己背负不孝的名声。马超当年起兵反曹,使得自己在许昌的亲属被曹操屠戮一空,终生背负了不爱亲人的恶名。这让马超一生颠沛流离,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而徐庶本身是对品行十分看重的人,他是不可能背负这样的恶名的。因此,徐庶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离开。

在徐庶离去时,他找到刘备亲自说明情况。刘备也没有过多挽留徐庶,从这里也能够看到刘备和徐庶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没有徐母被俘的这件意外事件发生,徐庶是不可能离开刘备的。因为徐庶到曹操阵营不是心甘情愿的,因此他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自然不会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其次,曹操对徐庶也不会信任。曹操也是当世奸雄,他对人心有着过人的洞察力。对于徐庶这样的人,他当然不会对之推心置腹。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对刘备阵营的情况了如指掌。可是他却没有对曹操出谋划策,曹操自然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态度。

他对于徐庶肯定是有着疑心的。曹操对刘备笼络手下的能力是有着深刻认识的。当年关羽在曹营的时候,曹操为了收服关羽,对他封官加爵,赏赐金钱、美女、房宅,还多次宴请关羽,和他分庭抗礼。可是关羽虽然受曹操厚恩,还是在白马斩颜良为曹操立功后,千里走单骑回归了刘备。

有关羽的先例,曹操对徐庶自然心存怀疑,他对于徐庶当然不敢重用。这种态度肯定会在曹操与徐庶的交往中表现出来。曹操和徐庶都是明白人,自然心照不宣。在这种情况下,徐庶自然更不会去向曹操献计了。

第三,曹操对徐庶的处理办法。曹操对徐庶这样的人,有几种处理的办法。一种是杀死,比如当年对待沮授那样。一种是养着,虽然不用也不加害,徐庶是属于后者。这是因为沮授才能过人,但是忠心袁氏。而且沮授的亲属都在袁氏那里,一心想要逃走。如果沮授逃走再次为袁氏所用,会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所以曹操对于逃跑被抓得沮授,干脆一杀了之。

而对于徐庶则不同。他的母亲在曹操的掌握中,徐庶出于对孝道的敬畏,是不敢弃母逃走的。而徐庶作为刘备阵营投奔来的重要人员,曹操也需要用他来做榜样,招揽刘备的部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对于人才的看法。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在得知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后,说就知道刘备没有这种能力,肯定是有人为他出谋划策,才取得了定军山之战的胜利。曹操后来又说,我收集天下人才,为何就单单遗漏了法正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曹操对人才的看法。他不惜一切代价收集人才,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即便自己不用,也不被他人所用。曹操将徐庶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让刘备所用,这样就无形中消减了刘备的力量。因此,徐庶进曹营不设一谋,曹操对此也不以为意了。

结语:

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他在刘备到达荆州后,就投入了刘备的阵营。也正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引发了三顾茅庐的佳话。但是,在长坂坡之战后,由于他的母亲被曹军俘获,他不得不离开了刘备,加入了曹操的阵营。由于徐庶不是心甘情愿加入曹军,他也没有打算为曹操效力的想法。

徐庶加入曹操阵营后,身为刘备的心腹,却没有为曹操提供真实的情报,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受了惨败。曹操知道徐庶的心理,不过为了树立榜样,他也没有为难徐庶。徐庶就是在这种得过且过的日子里,消磨了自己的人生。被诸葛亮评价是刺史郡守之才的徐庶,临死时也只是个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造成的必然后果。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三国中,徐庶为什么要离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徐庶

    徐庶作为刘备第一任军事,因为曹操以母亲作为要挟,去了曹操处,但是后期母亲去世,徐庶本可以回来,但因为怕天下舆论的问题,自己现在是曹操的幕僚了,不能够在朝三暮四,其次,好友诸葛亮已经在哪了,自己再回去,多少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第一,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掳走,自己思母心切,所以才会孤身入曹营。曹操率军追击刘

  • 司马徽与司马懿是叔侄吗?为何当初只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徐庶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

  • 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死后,徐庶为何不去辅佐刘备?利欲熏心?

    历史人物编辑:土话汽车标签:徐庶

    三国志里提到,只是简单一句“破获庶母”,这就不是刻意的,而是曹操南下,徐庶的母亲和其他难民都做了俘虏。这消息传来,徐庶才方寸大乱,急奔曹营去了。徐庶本来就是想投靠曹操的,帮刘备打赢曹仁,就是徐庶给曹操的投名状,让曹操看到他的能力,徐庶都叫关羽不要杀曹仁,就是因为曹仁是曹操的兄弟。那曹操手下为什么那么

  • 徐庶之母,值得我们敬重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滕飞说历史文化标签:徐庶

    三国是男人的世界,在读者眼中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不,三国也有女人,如貂蝉、甄姬、孙尚香等国色天姿,还有伟大的母亲,如徐庶之母、阿斗之母甘糜二位夫人、曹丕之母甄姬、孙权与孙尚香之母吴国太等。那么三国中最深明大义的是哪一位母亲呢?答案是徐庶之母,虽然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却遮挡不住她的光芒。下

  • 河南历史名人 二百五十四 徐庶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徐庶

    徐庶(?—约公元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徐庶本名徐福,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却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遂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准备肢

  •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徐庶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导语:要说刘备一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那这个人绝对是徐庶无疑。刘备没有碰到徐庶之前,尽管已经领兵打仗二十年,但一直败多胜少,也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后来徐庶告诉他,是因为没有强力军师的辅佐。当曹仁带着5万大军进攻新野城时,刘备的守军不过1万人马,刘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何曹操不杀他?徐庶结局又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徐庶

    如果说要对三国的谋士进行比较划分,很多人都会把郭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排在第一层次,可能还有人会将庞统、贾诩等人列入一流谋士的行列,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小编认为应该也算当时的一流谋士,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很多人都知道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称号,自己还有两个得力的小弟关羽、张飞,但是其实前半生却

  • 水镜为何不推荐司马懿,则把徐庶、卧龙凤雏刘备,答案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在三国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备和徐庶相遇的第一个情节,当时徐庶已经知道了刘备的身份,而刘备却不知他是谁。还是在一次被曹军追杀的过程中,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面前,这才与水镜先生相识,两人聊得很投机。小编甚至还能够记得,当时刘备还请水镜先生出山,却遭到了水镜先生的拒绝,在不知该如何的时候,徐庶的突然出

  •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徐庶故事实为一

  •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徐庶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导语: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刘备前半辈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尽管曾经打下来许多地盘,但最后都没有守住,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种情况直到他碰见徐庶后得到改变,徐庶超高的谋略和指挥艺术让刘备知道原来仗还能这么打的!战后赶紧拜徐庶为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