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之母,值得我们敬重的母亲

徐庶之母,值得我们敬重的母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滕飞说历史文化 访问量:1624 更新时间:2024/4/22 3:44:42

三国是男人的世界,在读者眼中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不,三国也有女人,如貂蝉甄姬孙尚香等国色天姿,还有伟大的母亲,如徐庶之母、阿斗之母甘糜二位夫人、曹丕之母甄姬、孙权与孙尚香之母吴国太等。

那么三国中最深明大义的是哪一位母亲呢?答案是徐庶之母,虽然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却遮挡不住她的光芒。下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五回,徐庶化名单福,以的卢马妨主为由,建议刘备将此马送给有仇之人,这个建议被刘备严词拒绝。刘备通过了单福的考验,单福真心辅佐其。在单福的辅佐下,刘备驻扎的新野虽小,军队训练有素,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乘胜占领了樊城。曹仁败回许昌,向曹操禀报失败过程。

曹操听闻是一个叫单福的军师为“常败将军”刘备出谋划策,才将“防守专家”曹仁击败,夺取樊城。曹操天生爱才,尤其是对有真才实学之人,询问左右单福乃是何人?顶级谋士程昱知晓单福底细,告知曹操单福真名是徐庶,是一位仗义为人的侠士,曾为朋友声张正义而杀人。程昱还自称徐庶之才是自己的十倍,这更加激起了曹操爱才之心。曹操想要将徐庶收入麾下,程昱为其出谋划策,徐庶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孝子,想要其归心,先将其母招至许昌。

后程昱将徐庶之母骗至许昌,对其再三恐吓,让其写书信召回帮助帮助反叛之贼刘备。此举遭到了徐庶之母的严词拒绝,她称赞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还是汉献帝皇叔。刘备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就连世间的老人、小孩、农民、樵夫等人也知其名。她的儿子徐庶能辅佐这样的主公,算是遇到了真正的明君。而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故意诬陷刘皇叔是逆臣。

徐庶之母越说越激动,顺手拿起砚台向曹操扔去。这下把曹操气得火冒三丈,下令武士将其斩之。程昱看出了徐庶之母的用意,这是她故意激怒曹操,欲求一死,使曹操招致不义之名,让其子死心塌地辅佐刘备。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言讫,取石砚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执徐母出,将斩之。程昱急止之,入谏曰:“徐母触忤丞相者,欲求死也。丞相若杀之,则招不义之名,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刘备以报仇矣。”

分析:徐庶之母深明大义,为自己的儿子徐庶能遇到明君,衷心感到高兴。她作为一个生长于乡村的老妇人,知晓大义,知进退,能看到曹操挂着汉丞相的牌子,实乃汉贼,而刘备是真心复兴汉室江山的仁德之君。她为了让徐庶无后顾之忧,故意激怒曹操,只求一死,这样深明大义之人,世间罕见。

在徐庶被骗到达许昌后,见到其母。徐庶之母先是惊讶她的儿子为何弃皇叔而归,后一顿臭骂,大意是:你闯荡江湖数年,还以为涨见识了,没想到还不如当初;你读圣贤之书,当知忠孝之事,还看不透欺君罔上的曹操,你应当辅佐“仁义布于四海”的刘皇叔,却因一纸伪书,弃明投暗,真是太令我失望了。徐庶被其母骂的不敢直视,低头无语,没过多久,其母转到屏风后自杀身亡。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

分析:在徐庶被骗到许昌后,她对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失望。同时,她深深自责,感觉是自己中了程昱的计策,被其利用,徐庶才被曹操诓骗到许昌。因此,她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果断自尽,只是为了让徐庶没有后顾之忧,好再次回到刘备身边,拯救天下黎明苍生。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留下徐庶之母的名字,她却是三国最深明大义的母亲,为了自己儿子徐庶的前程,不畏强权,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母亲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快到了,我们应该向和徐庶之母一样的母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们是怎么看待徐庶之母的?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河南历史名人 二百五十四 徐庶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徐庶

    徐庶(?—约公元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徐庶本名徐福,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却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遂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准备肢

  •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徐庶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导语:要说刘备一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那这个人绝对是徐庶无疑。刘备没有碰到徐庶之前,尽管已经领兵打仗二十年,但一直败多胜少,也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后来徐庶告诉他,是因为没有强力军师的辅佐。当曹仁带着5万大军进攻新野城时,刘备的守军不过1万人马,刘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何曹操不杀他?徐庶结局又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徐庶

    如果说要对三国的谋士进行比较划分,很多人都会把郭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排在第一层次,可能还有人会将庞统、贾诩等人列入一流谋士的行列,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小编认为应该也算当时的一流谋士,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很多人都知道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称号,自己还有两个得力的小弟关羽、张飞,但是其实前半生却

  • 水镜为何不推荐司马懿,则把徐庶、卧龙凤雏刘备,答案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在三国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备和徐庶相遇的第一个情节,当时徐庶已经知道了刘备的身份,而刘备却不知他是谁。还是在一次被曹军追杀的过程中,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面前,这才与水镜先生相识,两人聊得很投机。小编甚至还能够记得,当时刘备还请水镜先生出山,却遭到了水镜先生的拒绝,在不知该如何的时候,徐庶的突然出

  •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徐庶故事实为一

  •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徐庶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导语: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刘备前半辈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尽管曾经打下来许多地盘,但最后都没有守住,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种情况直到他碰见徐庶后得到改变,徐庶超高的谋略和指挥艺术让刘备知道原来仗还能这么打的!战后赶紧拜徐庶为军师,

  •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徐庶

    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徐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是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而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中的说法,则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

  •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徐庶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刘备复至新野后,待徐庶益厚,徐庶对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刘备忙说:“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徐庶答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徐庶不才,怎得相拟?”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徐庶摇首道:“此

  • 徐庶母亲自杀而死,为什么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图强成为顶级军师。投奔刘备之后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用事实告诉刘备原来打胜仗那么容易,同时也改变了刘备的人生轨迹,让他知道谋士的重要性,也为后来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曹操知道凭刘备的能耐

  • 三国演义之徐庶为什么要化名单福?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徐庶

    刘备在司马徽那里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着了魔,对伏龙、凤雏有了刻骨铭心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司马徽要是卖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涂。但是伏龙、凤雏之事目前不着急,有更着急的事亟待解决。 从表面上看,刘备在襄阳吃饭,突然间就跑了,这事得给刘表一个交代啊。刘备赶紧派孙乾去解释,顺便说蔡瑁设计杀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