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死后,徐庶为何不去辅佐刘备?利欲熏心?

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死后,徐庶为何不去辅佐刘备?利欲熏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土话汽车 访问量:2153 更新时间:2024/3/6 21:20:10

三国志里提到,只是简单一句“破获庶母”,这就不是刻意的,而是曹操南下,徐庶的母亲和其他难民都做了俘虏。这消息传来,徐庶才方寸大乱,急奔曹营去了。徐庶本来就是想投靠曹操的,帮刘备打赢曹仁,就是徐庶给曹操的投名状,让曹操看到他的能力,徐庶都叫关羽不要杀曹仁,就是因为曹仁是曹操的兄弟。

那曹操手下为什么那么多谋士?郭嘉荀彧程普,等等?因为在当时曹操的威望比刘备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在曹操的身边就好比君臣之别,在刘备那总是打感情牌,一点帝王之威都没有,总是感觉在求他们出谋划策,这就是区别,所以最后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在无声的抵抗,如果是曹操荀彧他们敢不去吗?夷陵之战诸葛亮没去,是最大的错误。徐庶与母亲走失是真的,其它的都是自己的想法而已,我翻阅过史书,徐庶母亲走失后进入了曹操的地盘,至于有没有被曹操抓住这有待考证,徐庶没有重归刘备阵营不是内疚,而是不愿意了,徐庶不是那种公利心强的人,从前面对徐庶的描写,我觉得徐庶因为母亲的死而心灰意冷,不愿出士了。

徐庶之所以不再投靠刘备,是因为他知道此时刘备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荆州士族集团的“名士”,已经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早先刘备比较落魄,对于徐庶这样的“寒门”士子还比较看中,但是刘备一直不停的在设法结交士族,在士族圈里寻找人才,赤壁之战后,刘备有了资本,很多荆州士族都投靠了刘备,比如庞氏家族最著名的庞统,马氏家族的“马氏五常”,伊籍,殷观,黄忠魏延等等,徐庶再回来也没有什么地位了,而曹操是奉行“唯才是举”的人,只有在曹魏集团,庶族寒门士子才可能有出头之日,后来,徐庶在曹魏政权也做到了御史中丞,而且是正正经经的大汉朝廷的官吏,如果在刘备集团可能连这个地位都混不上,徐庶进曹营被骗,说白了就是太丢面子,军师未发生先知,被骗了还有什么资格做军师?

更何况是曹操叫他去招降刘备,就此机会叛逃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是个有自尊和人格的人!古代,打的实力不如说是打的是人。荆州百姓,为什么会随刘备南迁,不是因为刘备多仁慈。而是刘备明白,只要有人,就有希望。地可以再多回来,只要有了人,就可以东山再起。而曹操呢,屯田,不就是养民,间接养军。汉中之战,曹操把原著人都西迁。刘备只得其地而不得其人。曹操真英雄,刘备假仁义而已。想想也真是可悲,一个小说,把一个卖草鞋的写的那么伟大。

徐元直为人刚正不阿,但是吧,他是被逼无奈才去的曹操阵营,不管是否自愿,都属于不忠,自古忠孝两难全,他选择了孝而没有选择忠,所以他也无颜再去西蜀阵营了,况且人家也说了去曹操阵营不会献一个计策,也算是对刘备的补偿了把,否则前期的刘备还真没有人能和他玩智谋。当时主要是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治蜀的四大措施:第一,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第二,盐铁官营,大兴蜀锦。第三,科教严明,任贤纳言。第四,结盟东吴,北抗曹魏。《三国志》:“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徐庶本来也不想回去了,三国有点政治见解的谋士都知道曹魏的实力不是蜀和吴联合就能撼动的,所以曹魏人才济济,另外两个国家的人才捉襟见肘,尤其在后期在士族大家的掣肘下,发展会更难(蜀汉和孙吴的那几个是为了感恩报答,不是他们有帮助自己君主夺取天下的实力)。

曹操在北方的治理难道不比刘备的巴蜀强?清者自清,有脑袋的人,自己看得出。如果北方治理混乱,赤壁以后,不管曹操怎么休养生息,都不可能让曹魏强于蜀国,巴蜀天府之国,古代战争打的就是粮食,经济,还有人。赤壁以后,巴蜀实力大涨,虽有东吴牵制,但不影响巴蜀强过赤壁大败的曹魏吧?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徐庶之母,值得我们敬重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滕飞说历史文化标签:徐庶

    三国是男人的世界,在读者眼中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不,三国也有女人,如貂蝉、甄姬、孙尚香等国色天姿,还有伟大的母亲,如徐庶之母、阿斗之母甘糜二位夫人、曹丕之母甄姬、孙权与孙尚香之母吴国太等。那么三国中最深明大义的是哪一位母亲呢?答案是徐庶之母,虽然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却遮挡不住她的光芒。下

  • 河南历史名人 二百五十四 徐庶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徐庶

    徐庶(?—约公元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徐庶本名徐福,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却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遂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准备肢

  •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徐庶

    徐庶若是真心推荐诸葛亮,为何在离开刘备时,才向刘备推荐?导语:要说刘备一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那这个人绝对是徐庶无疑。刘备没有碰到徐庶之前,尽管已经领兵打仗二十年,但一直败多胜少,也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后来徐庶告诉他,是因为没有强力军师的辅佐。当曹仁带着5万大军进攻新野城时,刘备的守军不过1万人马,刘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何曹操不杀他?徐庶结局又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徐庶

    如果说要对三国的谋士进行比较划分,很多人都会把郭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排在第一层次,可能还有人会将庞统、贾诩等人列入一流谋士的行列,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小编认为应该也算当时的一流谋士,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很多人都知道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称号,自己还有两个得力的小弟关羽、张飞,但是其实前半生却

  • 水镜为何不推荐司马懿,则把徐庶、卧龙凤雏刘备,答案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在三国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备和徐庶相遇的第一个情节,当时徐庶已经知道了刘备的身份,而刘备却不知他是谁。还是在一次被曹军追杀的过程中,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面前,这才与水镜先生相识,两人聊得很投机。小编甚至还能够记得,当时刘备还请水镜先生出山,却遭到了水镜先生的拒绝,在不知该如何的时候,徐庶的突然出

  •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徐庶故事实为一

  •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徐庶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导语: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刘备前半辈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尽管曾经打下来许多地盘,但最后都没有守住,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种情况直到他碰见徐庶后得到改变,徐庶超高的谋略和指挥艺术让刘备知道原来仗还能这么打的!战后赶紧拜徐庶为军师,

  •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徐庶

    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徐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是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而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中的说法,则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

  •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徐庶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刘备复至新野后,待徐庶益厚,徐庶对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刘备忙说:“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徐庶答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徐庶不才,怎得相拟?”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徐庶摇首道:“此

  • 徐庶母亲自杀而死,为什么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图强成为顶级军师。投奔刘备之后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用事实告诉刘备原来打胜仗那么容易,同时也改变了刘备的人生轨迹,让他知道谋士的重要性,也为后来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曹操知道凭刘备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