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京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的最后一战。
易京之战
日期:198-199年
参战方
袁绍
公孙瓒、张燕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将军袁绍
济北太守牵招
鄄都督王摩
前将军公孙瓒
骑都尉何刚
龙骧将军田豫
北平太守文则
游击将军王门
兵力
90000人
150000人,其中100000人为黑山贼援军
伤亡与损失
20000人
死亡70000人,投降80000人
背景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勃海还蓟(今北京西南)后,反击并杀死幽州牧刘虞,被朝廷封为易侯。但受袁绍及刘虞旧将的合击,屡战屡败,公元195年(兴平二年)退至易,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击破袁将麴义。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令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300万斛。公孙瓒欲长期固守再相机出击。
过程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袁绍倾力进攻。袁绍大军长驱直入,到达易京城门。公孙瓒派其子公孙续往黑山求救兵,并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骑兵出城,奔往西山,带领黑山军反攻冀州,切断袁绍的退路。但被关靖劝止。关靖劝阻公孙瓒说:“如今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着离散之心,所以还能坚守,只是因为顾念全家老少都在这里,而且依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知难自退。如果将军舍弃他们,率兵出城,后方无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公孙瓒于是放弃出城的打算。袁绍大军逐渐进逼,公孙瓒部众日益窘迫。
袁绍画像
建安四年(199年)春,公孙瓒力守城池,袁绍久攻不下,黑山张燕救兵将近,公孙瓒秘密派使者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铁骑到北方低洼地区埋伏,点火作为信号,公孙瓒打算自己出城夹击袁绍围城部队。适逢袁绍截下公孙瓒派出使者求救,袁绍遂设下伏兵引公孙瓒出战。公孙瓒中伏后退守易京,袁绍用地道破坏其城楼,攻到公孙瓒所住的中京。公孙瓒心知必败,先将其姊妹妻子全部缢死,然后引火自焚。在公孙瓒自焚时,袁绍士兵登上公孙瓒所在高台并将其斩首。
公孙瓒画像
结果
袁绍于此战中成功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袁绍拥有冀、青、并州及幽州大部,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并开始了大举南进的准备。并于次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戰。但是袁绍长期与公孙瓒作战,致袁军疲敝,士气低落,加上长年用兵所致之粮荒,兵粮供应严重短缺,加上乌巢粮草被曹军所焚,终为曹操所破。
参考文献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第六十三》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