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上有天子,下有黔首,等级森严,对于天子,举国称臣,无一例外,但是犹如商纣以及暴秦那样的统治,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民间哀鸿遍野,导致的结果就是激怒百姓,即便是天子,也无法阻挡那些不甘于命运安排的人站出来与之抗衡,王朝更替是历朝历代天子都难以逃脱的命运。
而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战争不断,争执不下的时期当属三国群雄争霸时期,刘备、曹操、袁绍、孙权等人各自怀揣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大旗整治山河,可是在段过往的历史中,又有多少人是在为忠义而战,又有多少人是在为私欲而战,在这些枭雄背后的那些英雄最终得到了什么。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汉室汉献帝被董卓挟持,董相公把持朝廷,祸乱朝纲,举国哀怨,这个时候,第一个站出来与宦官董卓叫板的曹操首当其冲,暗藏七星宝刀,伺机刺杀董卓,保护汉室,但是曹操这第一把剑并未刺杀成功,反倒被董卓追杀,无奈,曹操开始招兵买马,企图再次寻找机会除掉奸臣。
与此同时,刘玄德也并未坐视不管,原本只是一介商人,无奈汉室风雨缥缈,作为汉室的正统后裔,刘皇叔也决定加入起义的行列,开始了遍访贤士的漫漫长路。就在各路诸侯以及枭雄横空出世的间隙,各地能人辈出的英雄也再也按奈不住一展抱负的渴望,开始寻求贤主明君,其中在三国时期,威名远扬的当属刘备和曹操,两人都怀有“兴汉室”的本心。
常言道,扎堆捆绑才可以击退敌军,在这点上,曹操和刘备从来未曾忽略精诚协作的重要性,曹操和刘备各自志向不一,但是在招兵买马的方面,两位将领还是很爱惜人才的,说到三国时期的人才,当属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当然也不乏于一些有聪慧才智的谋士,比如诸葛亮、荀彧、孙权、周瑜等人。
据《三国志》记载:“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归,总其常患,四者而已。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
说到谋士,不得不提三国时期天下第一的刘备专属谋士诸葛亮,出生于名门望族,才华横溢,饱读诗书,众人无不称赞,虽自幼便深受“忠义”思想的影响,但是汉室摇摇欲坠,奸臣当道,这样的汉室诸葛亮除了唉声叹气也别无他法。俗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诸葛亮这块金子正好被刘备发现,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助自己挽救汉室,三顾茅庐,足见刘备的爱才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曹操在这之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真诚收服了荀彧,荀彧出生于贵族,饱览群书,才华横溢,论智商,完全可以与诸葛亮抗衡,说到荀彧,荀彧可称得上是汉室的忠臣,所以在探明曹操同为汉室的忠心后,荀彧自愿降低身份唯曹操马首是瞻,三国时期,与其说是曹操与刘备的较量,倒不如说是诸葛亮与荀彧的智慧比拼。
蜀汉时期,刘备势单力薄,虽然身边有将士赵云、张飞、诸葛亮等人的伴随,但前方无法挡狼、后被虎咬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刘备带着自己的兄弟,向来都是风餐露宿、寄人篱下,但即便是这样,不为利益所动的诸葛亮还是愿意忠心耿耿的辅佐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刘备。
当然在诸葛亮这位聪明绝顶谋士的辅佐下,刘备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城池,从被曹操轻而易举就可以将自己的城池夺走到与曹操一决高下,不分高低的势力,诸葛亮的献言献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相对刘备而言,首先从生活条件以及军队配备上说,曹操明显比刘备略胜一筹。相对曹操身边的荀彧也从来不甘示弱,忠心可鉴,对曹操可谓是掏心掏肺,其实荀彧与诸葛亮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汉室,但是荀彧所有的付出以及跟随主公所有的身经百战中,在知道主公是为了自己篡汉虚伪挂着汉室旗子的时候,荀彧的心早已经是冰到极点了。
据《出师表》记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很多人说荀彧太傻,曹操的狼子野心众人皆知,荀彧怎可不知,但是对于荀彧而言,曹操敢于持剑冒死刺杀董卓一事以及保护天子迁都的种种都足以说明曹操对汉室的忠诚,所以对于荀彧,他是最不想怀疑曹操对汉室的忠诚度,即便是有一些僭越行为,荀彧都会认为是情非得已。
直到听到曹操坦言自己要得天下这样的豪言壮语的时候,荀彧才明白,汉室已成定局,无力挽救,也明白自己多年的所谓忠诚也只是汉室灭亡的帮凶而已,所以在曹操送上空食盒的时候,荀彧只能含泪吞下毒丸自尽,以表自己对汉室的愧疚与悔恨。
相反诸葛亮面对忠心为汉室的刘备这位主公时,直到最后心中依旧是充满了心酸与失望,纵然刘备是东汉时期汉室的正统血脉之一,但是权力的膨胀下,谁又能保证刘备一统天下的心愿又是单纯只是为了汉室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含泪九泉,遗憾终身的呢?
但是换句话说,即便是曹操与刘备是真心为汉室而战,并未曾让诸葛亮和荀彧失望,但是最后汉室真的可以重回原来的盛世吗?汉献帝的软弱无能,胸无大志执政,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奸臣董卓呢?
在历史长河中,大江东去已是浪淘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不管是举世无双的诸葛亮还是聪明绝顶的荀彧,他们的忠君爱国的辉煌史迹依然被后世广为传颂。每位英雄的故事都充满了各种神奇色彩,对于其中的无奈与遗憾,已是大风远去,对于诸葛亮与荀彧的爱国之心后人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新一代的年青者,我们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汲取先人的经验,学习其优秀品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出师表》《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