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彧之死——乱世当中一个忠臣的纠结与无奈

荀彧之死——乱世当中一个忠臣的纠结与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小姐说历史 访问量:630 更新时间:2024/2/2 10:45:19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给荀彧写的传记最后有句评价,“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从这个评价当中可以看出,陈寿对于荀彧是非常推崇,但同时也有些同情的,认为荀彧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那么荀彧的志向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匡扶汉室,做一个汉家忠臣!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士族,荀子之后。荀彧少年时,就有“王佐之才”的美誉。公元189年,26岁的荀彧被举为孝廉,担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所以从一开始荀彧就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不像郭嘉只是曹操的谋士,他们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董卓祸乱朝廷,所以荀彧请求外放为官,之后辞官归家。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冀州投奔韩馥,结果到了河北发现袁绍已经占了冀州。

荀彧此时的想法首先应当是安身保命,因为不光有自己还有宗族一大家子。同时看到汉末的乱象,荀彧也在寻找能够匡扶汉室的人。因为荀彧没有条件自己起兵,所以他只能选择现有的各路诸侯来辅佐。公元191年,荀彧以远见卓识最终选定了曹操,于是离开袁绍,投奔当时仅为东郡太守的曹操。公元189年,曹操在陈留首倡义兵,而且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我认为这是荀彧选择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荀彧对于曹操是非常重要的,曹操的深根固本、奉迎天子等重大战略都是荀彧提出的。战术上,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公元196年,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天子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侍中是天子近臣,尚书令在东汉是总览一切政务的首脑。此时曹操实力还很弱小,和汉献帝的关系也没有发展到后来那样,荀彧是“居中持重”,曹操外出征讨之时,军国大事都由荀彧一人裁决(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也并非谋士和主公那么简单,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曹操和荀彧都是东汉朝廷的官员,尤其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曹操和荀彧是儿女亲家,并非单纯的依附关系。曹操自己对荀彧也非常尊重,曹操先后两次上表汉献帝请求给予荀彧封赏:“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天下之定,彧之功也”。曹操的上表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也认为和荀彧是勠力同心,而且非常肯定荀彧的功劳。

人心是会变的,尤其是在实力不断膨胀的时候。曹操占据一郡一州之地时,或许没有太大的野心,可能也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灭吕布,平袁绍,逐渐统一北方之后,不由得曹操不产生野心。其实从公元191年到公元207年,是荀彧和曹操的蜜月期,曹操非常器重荀彧,荀彧也尽心竭力地帮助曹操扫除天下。虽然后世多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实在曹操奉迎汉献帝之前,也并没有多少人把汉献帝当回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曹操和荀彧重新树立了汉献帝的威信。

关于荀彧之死有很多说法,《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裴松之在其后的注中引《魏氏春秋》的记载,说曹操给荀彧一个食盒,打开是空的,于是荀彧饮药自杀,《后汉书》中的记载也差不多是这样。我认为其实很明白,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或者说荀彧自己选择了死亡。

荀彧是忠心汉朝的,但是面对乱世,为了实现匡扶天下的志向,荀彧既然没有自己起兵成为一方诸侯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依附他人。慧眼识英雄的荀彧选择了曹操,荀彧帮助曹操剪除诸侯,扫平天下。或许荀彧知道曹操最终可能会走向篡汉这条路,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天下百姓,他没有别的选择。荀彧之死,也是一个最好的解脱,解脱了乱世当中一个忠臣的纠结与无奈。哀哉,荀令君!痛哉,荀令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参考:《三国志》、《荀彧之死》、《魏晋之际颍川士人集团》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荀彧是汉室忠臣,这一点没人可比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荀彧

    作为曹操帐下的顶梁柱,而且是曹操左膀右臂的荀彧,他是忠于曹操还是忠于汉室,历来是讨论的热门话题。曹操起兵之初,荀彧从袁绍处投奔而来,被曹操任命为司马,可以说当时的荀彧就是曹操以下第一人。随着曹操扫平兖州之乱,迎取汉献帝迁都许之后,荀彧被任命为侍中守尚书令,可以说当时的荀彧在实权方面,就是仅次于曹操的

  • 曹操没有荀彧、就如刘备没有经历“三顾茅庐”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荀彧

    在曹操创业起事之初,荀彧在曹营的地位就可与刘备军中的诸葛亮相比。荀彧是在曹操最低落的时候来投奔的,他之所以选择曹操,也是有一段心理经历的。曹操初见荀彧汉献帝初平二年(191),黄河下游北岸有一座小城,名叫东武阳。曹操曹操率领手下人马已在东武阳驻扎多日,一年前袁绍联络十几位刺史、太守讨伐逆贼董卓,曹操

  • 曹操没有荀彧郭嘉会是什么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荀彧

    郭嘉与荀彧都是曹操的智囊,荀彧有着超人的眼光,他原本可以在当时强大的袁绍手下成为谋士首席团的一员,可是他宁愿去当时弱小的曹操手下为他规划未来。当时荀彧去追随曹操后,曹操集团简直是如鱼得水。曹操在当时虽然有一些势力,可他总是缺少一个能够为他镇守后方的智者。在徐州之战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曹操在前方进攻徐州

  • 大汉忠臣荀彧,曹操建立伟业他功勋卓著,曹氏江山被灭他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荀彧

    汉末年,汉室朝廷摇摇欲坠,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心怀不轨,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几乎为零,大汉天子先被董卓控制,后来又被曹操挟持,作为其号令天下诸侯的傀儡,各地形成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大小诸侯势力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势力集团,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氏集团、江东孙氏集团和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的刘备集团。

  •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曹操为什么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荀彧

    这东汉末年乃至于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可以与当年的战国七雄相媲美,只是当时是7个国家,现在主要是三方势力争夺天下。里面其中出现了不少明君和谋臣之间互相信任的感人故事,但其实也有君臣之间最后并不怎么美妙的结局。荀彧,曹操身边最为出名的谋士之一,年轻的时候因为其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汉末年

  • 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荀彧

    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乔治·艾略特或许是源于理想的勇气,绝大部分人年少之际都会对自己未来的建树抱有极大的期待,桀骜不驯、敢作敢为,似乎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与意志,但事实上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巨大偏差,命运的走向在日渐上涨的年岁间微妙地变化。究其原因,理想总是按照内心

  • “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荀彧

    荀彧,初看这个名字,也许最有趣的事就是不知道第二个字怎么读,其实也比较简单,与“玉”字同音,这个人名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留下比较精彩的一笔!喜欢看三国、说三国,或者是品三国,都会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若是曹操要为自己创下的基业进行论功行赏,荀彧肯定可以位列前三,甚至是除了曹操之

  • 忠汉与忠曹,“王佐之才”荀彧真实形象的探析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荀彧

    引言荀彧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抛弃袁绍转而投奔曹操后,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作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荀彧为其统一北方立下显著功勋,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原本应该官运通达的荀彧却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离奇死去,其死因也一直存在争议。而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主要以《三国志》“忧死”和《后汉

  • 荀彧原来是最早的群演,老板曹操发给他一个盒饭,他就服毒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荀彧

    曹操和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领盒饭走人,到头来荀彧只是个群演而已吗?荀彧有王佐之才,初举孝廉成为汉臣,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劝曹操逢迎汉天子,为曹操南征北战筹谋划策,担任尚书令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处理军国事

  • 《三国》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