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没有荀彧、就如刘备没有经历“三顾茅庐”

曹操没有荀彧、就如刘备没有经历“三顾茅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娜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2/15 1:42:59

在曹操创业起事之初,荀彧在曹营的地位就可与刘备军中的诸葛亮相比。荀彧是在曹操最低落的时候来投奔的,他之所以选择曹操,也是有一段心理经历的。

曹操初见荀彧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黄河下游北岸有一座小城,名叫东武阳。

曹操

曹操率领手下人马已在东武阳驻扎多日,一年前袁绍联络十几位刺史、太守讨伐逆贼董卓,曹操闻知后立即在陈留郡起兵,参加到平叛联军中。

在这十几路讨伐大军中,曹操的实力最薄弱,但他却最积极迎战,结果兵败汴水,差点打光了老本,后南下丹阳募兵,又遭遇龙亢兵变,身边只剩几百人。

此时,黄河岸边的东武阳城外,已经下起了雪,曹操的心境也异常寒凉。面对下一步何去何从,曹操心乱如麻,这时的他急切需要一场胜仗,也更需要能为他指点迷津的人。

一天,曹操在黄河滩上散步,亲随突然报告说,有一个外地来的客人,说有事要见他,客人特意报上了自己的名号,叫荀彧。曹操一听这个名字,心里瞬间闪出希望,他速回军营召见。

初见荀彧,曹操仔细打量,见来人中等偏上身材,文质彬彬,穿着简朴但气宇不俗,约30岁左右。

荀彧

没等客人开口,曹操首先发问道:“敢问足下可是荀文若先生吗?”

客人稍稍一愣,随即答道:“在下正是荀彧荀文若”。

曹操又追问一句:“可是颖川荀文若吗?”客人答道:“在下祖籍正是颖川郡”。

曹操上前一把拉住荀彧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后,曹操与荀彧彻夜长谈。据《三国志》记载,长谈后,曹操只说了5个字:“吾之子房也!”

荀彧你呀,就是我的张良啊!

荀彧何许人也

荀彧究意何人?曹操为何如此器重?

荀彧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人,出生于汉灵帝延熹六年(163年),此年29岁,比曹操小8岁。

曹操

说起颖川郡荀氏,那是天下闻名的世族大家。汉魏时期门阀渐起,一些世族大家纷纷涌现,当时,最知名的莫过于汝南郡的袁氏,号称“四世三公”。

荀彧年少时便才能突显,被郡里举为孝廉,并入朝廷担任守宫令一职,该职务级别不高,归九卿之一的少府卿管,掌管皇宫所用纸笔、墨、封泥等办公用具,但荀彧年少已属才能卓著。

后董卓专权,把持朝政,荀彧见情势不好,便在叔父荀爽的帮助下,谋得一个亢父县令的职务,远离了政治中心、洛阳。

荀彧先回到了颖阴县老家,看清局势的他告诉父老乡亲:“颍川是四战之地,现在天下有变,这里必遭劫难,请大家尽快离开,不要久留。”然而故土难离,大家心里虽然犹豫,但也不愿走。

恰在这时,冀州刺史、颖川人韩馥派人到家乡招募人才,荀彧便带着家人到了冀州。他刚走,董卓的军队果然侵犯到了颖川郡、陈留郡等地,家乡没有走的很多老乡无辜被杀。

荀彧最先侍奉的是袁绍

韩馥召募荀彧到了冀州,此前,他的哥哥荀谌已经到了这里,和同是颖川人的辛评、郭图等人都受到韩馥的重用。

荀彧来到冀州,寸功未立,冀州就出了大事,韩馥被袁绍打跑了。

袁绍势大,手下人才济济,仅智囊就有逢纪、许攸、郭图、审配、荀谌、辛评、辛毗田丰沮授陈琳等一大堆,与他们相比,荀彧不仅是年少新手,而且无任何成绩得以彰显,自然也引不起袁绍的关注。

荀彧看不到发展前景,一来是袁绍帐下已是精英荟集,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限。二来袁绍对韩馥的用人心存疑虑、予以压制。三来袁绍明里暗里纵容文臣武将争强斗勇,弄得文武失合,荀爽感觉袁绍空有盛名。对一个智慧的领导者来说,手下人适度的派系斗争正是领导平衡权力的契机,但必须保持一定的度,不能太过,太过就变成双刃剑,就会导致组织内部混乱,整日陷于你争我斗的内耗中。

袁绍手下能人辈出,但在袁绍的纵容、内斗中,关键时刻正确的主张却得不到支持,错误的战略却屡屡被通过,相互争斗,暗中取利,人人都在耍小智谋,却没了顾全大局的大智慧,这样下去,必成败局。

荀彧的难言之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荀彧无法说出口,这与荀彧的家事有关。

荀彧的妻子是大宦官、灵帝时“五侯”之一的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权势如日中天的唐衡一心结交士林,欲把女儿嫁给汝南人傅公明,但被傅公明拒绝,在唐衡极度难堪之时,荀彧的父亲荀绲主动请求,把唐衡的女儿娶过来与儿子荀彧成亲,别人不要的自己捡漏,在当时是很尴尬的事情,被称为“污点”。

诸葛亮

世家大族在政治和道德上一向身有洁癖,习惯以自己的清白来打击别人的弱点,荀彧认为在袁绍集团做事,自己身上这个“污点”,说不定何时就会被会放大,成为压在他内心的一块疙瘩。

这时的荀彧想到了曹操,一是他早就听说曹操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再者他与曹操之间共同的出身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曹操那里至少没人敢拿这个来说事。

荀彧也清楚,现在曹操正处于事业的低谷,但以曹操的志气和能力,只要战略运用得当,很快便会重新崛起。而曹操身边现在还没有什么有名气的智囊,这正是吸引荀彧的最重要因素。

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诸葛亮就是用“三顾”在考验刘备,荀彧投奔曹操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考虑,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荀彧做出这个选择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因为他舍弃的是势头正如日中天的袁绍,说不定还会遭到袁绍的报复。

三顾茅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荀彧最终下定决心,他知道曹操到了东武阳,于是带着家人离开了邺县,来这里投奔。

英雄所见略同、共创大业

结果让荀彧感到欣慰的是,曹操以极大的热情接纳了自己,通过一番交谈,荀彧进一步了解了曹操内心的真实想法,自己没有看错,曹操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明确的目标,这正好给了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

交谈之后,曹操兴奋之下说的那句“吾之子房也”,正是对荀彧的肯定。

就这样,荀彧正式成为曹操智囊团的“第一智囊”,这个“第一”代表着两个含义:智囊班子里,荀彧来得最早,再者在曹操的智囊班子里荀彧的地位最高;

有了荀彧在身边筹划,曹操一改前期败运,连打胜仗,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在兖州站住了脚,逐步有了参与群雄争霸的资格。

由此看出,无论什么年代,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时至今天,更是如此,在经济发展,在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中更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曹操没有荀彧郭嘉会是什么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荀彧

    郭嘉与荀彧都是曹操的智囊,荀彧有着超人的眼光,他原本可以在当时强大的袁绍手下成为谋士首席团的一员,可是他宁愿去当时弱小的曹操手下为他规划未来。当时荀彧去追随曹操后,曹操集团简直是如鱼得水。曹操在当时虽然有一些势力,可他总是缺少一个能够为他镇守后方的智者。在徐州之战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曹操在前方进攻徐州

  • 大汉忠臣荀彧,曹操建立伟业他功勋卓著,曹氏江山被灭他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荀彧

    汉末年,汉室朝廷摇摇欲坠,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心怀不轨,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几乎为零,大汉天子先被董卓控制,后来又被曹操挟持,作为其号令天下诸侯的傀儡,各地形成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大小诸侯势力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势力集团,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氏集团、江东孙氏集团和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的刘备集团。

  •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曹操为什么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荀彧

    这东汉末年乃至于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可以与当年的战国七雄相媲美,只是当时是7个国家,现在主要是三方势力争夺天下。里面其中出现了不少明君和谋臣之间互相信任的感人故事,但其实也有君臣之间最后并不怎么美妙的结局。荀彧,曹操身边最为出名的谋士之一,年轻的时候因为其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汉末年

  • 少年不懂荀彧,读懂已是中年人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荀彧

    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乔治·艾略特或许是源于理想的勇气,绝大部分人年少之际都会对自己未来的建树抱有极大的期待,桀骜不驯、敢作敢为,似乎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与意志,但事实上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巨大偏差,命运的走向在日渐上涨的年岁间微妙地变化。究其原因,理想总是按照内心

  • “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荀彧

    荀彧,初看这个名字,也许最有趣的事就是不知道第二个字怎么读,其实也比较简单,与“玉”字同音,这个人名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留下比较精彩的一笔!喜欢看三国、说三国,或者是品三国,都会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若是曹操要为自己创下的基业进行论功行赏,荀彧肯定可以位列前三,甚至是除了曹操之

  • 忠汉与忠曹,“王佐之才”荀彧真实形象的探析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荀彧

    引言荀彧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抛弃袁绍转而投奔曹操后,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作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荀彧为其统一北方立下显著功勋,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原本应该官运通达的荀彧却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离奇死去,其死因也一直存在争议。而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主要以《三国志》“忧死”和《后汉

  • 荀彧原来是最早的群演,老板曹操发给他一个盒饭,他就服毒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荀彧

    曹操和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领盒饭走人,到头来荀彧只是个群演而已吗?荀彧有王佐之才,初举孝廉成为汉臣,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劝曹操逢迎汉天子,为曹操南征北战筹谋划策,担任尚书令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处理军国事

  • 《三国》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

  • 曹操最依重的谋士荀彧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翰林冷知识标签:荀彧

    荀彧一直是曹操手下最为得力的谋士,曹操能够在群雄混战中称雄北方,荀彧功不可没。在军事方面,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他曾从容应对吕布、陈宫、张邈之乱,这曹操保住了兖州三城这个大后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自认不敌袁绍想退兵,是听了荀彧的分析后坚持了下来,这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千古战例;他分析形势,献计使曹操奇袭荆

  • 三国迷局,荀彧到底算不算汉室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必须是汉室的忠臣。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曹操屡出奇策,为曹操平定了中原地区,在贡献方面上来说,荀彧是居功至伟的。但因为荀彧的政治目标是匡扶汉室,维护大汉江山,而他的主公曹操却在与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二者之间因为各自的政治企图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至此二人几乎分道扬镳。曹操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