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字子建,自小非常聪明,才十岁不到,就可以背出《诗经》《论语》及往代历史各种诗书,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被父亲提问常常应声而对。曾经有七步作诗的壮举,更是让人对他连连称赞。
曹操一开始把重心转移到曹植身上,曹植15岁便开始追随曹操东征海贼,17岁随父亲南征刘表,38岁时曹植被封东阿。他一生非常注重隐士,更是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他的《曹子建集》中录了曹植所有的诗词歌赋。其中收录诗歌有八十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比较具有名气的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其中描写了洛川女神婀娜多姿的《洛神赋》更是文苑奇葩。李白曾评价曹植: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杜甫也是评价颇高:曹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他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前期深受孟德喜爱。曹植字子建,又称曹子建,因身前做过陈王,所以又称陈思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三曹”闪烁文坛。
曹植在和曹丕争位时是有很大优势的,曹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在建安十五年的时候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召集文人登台作赋,曹植第一个完成《登台赋》,自此孟德便对曹植寄予厚望,时常带曹植出征。
曹植之所以失宠完全是由于过于放纵自己触碰了曹操的底线。建安217年,曹操外出的时候,曹植喝了点酒便私自乘着王室的马车并且擅自开启白马门,一直游玩到金门,早已忘记曹操曾经说过,白马门只能在帝王举行典礼的才能开启,这当然让曹操大为恼火,直接处死了公车令。
曹操心中对曹植的不满一并爆发,再也不信任曹植,将喜爱之情转移到一向表现很憨厚的曹丕,觉得曹丕虽然才气不如曹植,但是为人善良,没有曹植那么放荡很是稳重。日后便立了曹丕为太子,彻底放弃了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