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表临终前有意让刘备继承荆州,为何刘备推辞不要?

刘表临终前有意让刘备继承荆州,为何刘备推辞不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鉴史御今 访问量:2100 更新时间:2024/1/25 5:08:54

谈点闲话

先说说刘备初得徐州的故事。

我之前写“陶谦把徐州托付给刘备”的事,提到刘备也有推辞的举动,从众解读出的道理也很简单,推辞是礼节,也是试探。

例如:许都朝廷重设丞相,派出太常徐璆持节去给曹操拜相,曹操都先做推辞状,假惺惺说要让给徐璆。徐璆又不是官场小白,当然也不会要,这两人一来一往,曹操就收下了。

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收亲戚长辈送的过年红包一样,一下子就收下了,显得失礼,若假装推辞一下,再收了,长辈会夸晚辈“懂事”!

范书《徐璆传》:使(太常徐璆)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

“刘备接受徐州”的故事,是记在《先主传》中,是说陶谦临终前和幕僚们商议,说让刘备来继承徐州。陶谦自己倒是有两个儿子,他不把徐州留给儿子,显然也有其他考虑,本文暂且不表。

【电视剧《三国演义》陶谦临终前让徐州给刘备】

陶谦死后,徐州府的幕僚们去拥立刘备,刘备也是“未敢当”,经过陈登孔融的劝说,刘备这才答应。

从事陈群倒是出来劝阻刘备,刘备却是不听。可见刘备嘴上推辞,其实心里还是很想要徐州的,甚至在若干年后,刘备脱离许都时,在袁术败亡后,趁机去又占了徐州。

再谈“试探”

中国式的“礼让”其实也是一种试探,可以看赠与者是不是真心要给,也可以看到自己受赠后有没有利益风险。——不是真心给的,不能要;受赠后弊大于利,也不能要。

在刘备受徐州的过程中,因为陈登、孔融的劝说和支持,让刘备看到了徐州本地人(陈登)及周围势力(孔融)的支持,而且两人又是一南一北,可以做刘备的屏障,所以刘备才觉得这事挺靠谱,收了没毛病。

也可以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陈登和孔融的劝说,仅仅是靠徐州府幕僚集体支持,刘备心中未免还是有点虚。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表临终前欲让荆州给刘备】

再看“刘表欲托付荆州给刘备”的故事,刘备的推辞是必然一步,这礼让也是在试探,只可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英雄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裴松之在做注时吐槽这故事不可信,未免武断,但其中的依据是:刘表一直有心培养刘琮做继承人。其实,我们把这故事解读成刘表一时的念头,也是可信的。

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嫡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从这个依据看真相:因为刘表不是真心让,所以幕僚们也看出端倪,所以大部分人继续支持刘琮。——刘表倚重的蔡氏家族更是不会支持刘备继位,而且蔡瑁和曹操又有故旧,关系实在是复杂。

从刘备的角度看,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部分荆州士人的支持,但是这远远不够,不说襄阳周围能有几个太守支持自己,仅仅是本地的蔡氏家族,就足够刘备烫手了。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裴松之提出的,刘表有私心让刘琮继位,所以在刘表不能提出“如何安排刘琮及蔡氏家族”方案之前,刘备是不可能答应接手荆州。

例如“长子刘琦都问计于诸葛亮,然后避难去了江夏”足证刘表有心培养刘琮,这事很多人知道,刘备当然也知道。

刘备想不想要荆州?

想!当然想!

在刘备入蜀之前,刘备似乎一直被“仁义”的执念禁锢着自己的作为,“刘表让荆州”时就有人劝刘备答应,刘备的托词也是不忍,强调做人要厚道。

后来刘备从樊城逃至襄阳城下时,诸葛亮也劝刘备趁机拿下襄阳,刘备依然是同一套说辞:不忍心!

在刘备入蜀前,刘备还是坚持说“不忍心”夺同宗刘璋的基业,但是最终还是被庞统说服了。——吐槽一下,感觉庞统才有本事引诱出刘备心中的“魔”。这一点,诸葛亮是做不到的。

回到建安十三年(208),此时的刘备还是坚持秉承心中的道义,认为这是自己的立世之本,他希望能在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下,体面地接手荆州,而实际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事不了了之。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逃亡途中在襄阳拜祭刘表】

后来荆州被曹操接手,收入囊中,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后,又奉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牧,自己领兵拿下荆南等地,在刘琦病逝后,自己被众人推举接管荆州,很体面,没毛病。

刘备的面子保住了,只可惜距离刘表逝世时又过去了好几年,这就是世事吧。

脑补一下

《先主传》确实说有人劝刘备趁机答应刘表,如果刘备答应了,身边的首席谋臣诸葛亮肯定会教他趁机削弱甚至除掉蔡氏家族的影响力,——团结可以团结的人,除掉不稳定因素。

不论怎么说,刘备接手后,肯定要在襄阳政坛里洗一次牌。刘备说不忍心,大概是想到这些吧。

例如,名士宋忠去樊城告诉刘备,“曹操马上就要到了”,刘备生气得都抽出刀来斥责,最终还是收回去了,因为下不了手啊!

标签: 刘表

更多文章

  • 江汉之主,刘表的如意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骑车来看车标签:刘表

    一、刘表的算盘虽然没有更多的记载,但是我相信刘备对博望坡之战的结果是满意的。不仅攻下或包围了宛城,并逼近许昌边界,最后还打败了夏侯惇援军。虽然占领的地都吐回去了,但是威慑和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威慑指的是对曹操,后来打乌桓前,曹操担心刘表不是没道理的——还记得上一次打袁尚,刘表派刘备,差点啃许昌的城墙了

  • 名称“八骏”,荆州之主—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刘表

    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好像存在感很低,除了一开始听从谋士的计策杀死了孙坚之后,就一直无所作为,接纳了刘备之后对刘备也颇为不错,最后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匆匆离世。那,历史上的刘景升呢?那个敢于和太学生一同游街;面对八郡乱像敢于单骑入城,以一己之力平定荆州;才华横溢而能宽己待人的刘表,真的就那样不堪?

  • 刘表巅峰时期阵容有多豪华?六位谋臣,九大名将,带甲十余万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刘表

    六名顾问:蒯良,蒯越,伊籍,刘先,庞季和邓羲刘表能够迅速稳定荆州局势的原因与当地大族,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他的大部分顾问来自当地大族, 荆州如蔡氏, 蒯氏, 黄氏,等。其中,蒯良,蒯越,伊籍,刘先,庞季和邓羲是著名的。与大多数为刘备,工作的刘表将军不同,他的顾问更多地为曹操工作。例如,除了伊籍为刘备

  • 刘表是诸葛亮的姨父,两人沾亲带故,刘表为何不用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刘表

    刘表还是有本事的,不然也不会在荆州当老大20年。作为侄女女婿,诸葛亮自称卧龙,名声也很大。所以不请诸葛亮出山。但同样是诸葛亮,却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对于他这个老舅舅,他也不一定对他有什么好感。所以这意味着诸葛亮不想和刘表玩了。诸葛亮“耕于南阳”,“苟权居乱世,不求为诸侯知”。虽与荆州君有亲戚关系,

  • 曹操平定北方,耗时八年左右时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都不敢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世外桃源的生活标签:刘表

    孙策死了之后,年少的孙权就接任了孙策的位置,成为了江东大地的主人。但是因为当时孙权的年纪比较小,地方许多人都对孙权并不服,而且各地都有谋反的迹象出现,给孙权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但是好在孙权有周瑜鲁肃这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跟随着他一起争讨。最后也就慢慢稳定了江东的局势。所以在曹操北上的过程当中,孙权一

  • 刘表手下一谋士,身在汉营心在曹,曹操:得到他比得到荆州还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表

    中国有句古话叫:“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很多人在昏庸君主的手下,只能是明珠蒙尘。一旦他们得遇知己,便会散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古代的王侯将相,为了发掘或拉拢人才,也是煞费苦心。如三国枭雄曹操,当年为了拉拢关羽,不仅放下面子与关羽相交,而且又送宝马,又送美女。当然,曹操看中的人才也不只关羽一人,

  • 为人作嫁:刘表麾下十二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刘表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刘表匹马入荆州,招纳抚循,威恩并施,因冶理有方,一时万里肃清,远近悦服。据地数千里,拥兵十余万,麾下不乏能征善战之士。然外宽内忌,无四方之志,坐观成败,一旦身殒业谢,手下十二大将,各奔前程,为人做嫁。十二、吕公吕公为刘表麾下部将,《后汉书》记载为吕介,率兵于岘山与孙

  • 刘表本来有7个猛将,被曹操刘备各抢走3个,最牛的一个却跟了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无数草莽英雄在角逐天下的史书上,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除了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在这个乱世中大放异彩,还有许多名仕人才有过高光时刻,有着“八俊”之称的刘表,就是其中之一。刘表手下的7员大将,也见证了他从单骑入荆的傲骨少年,到龟缩守成的无能之主的人生经历。一、单骑入荆到固守一

  • 诸葛亮与刘表有亲戚关系,为何刘表没有将其招揽在自己麾下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刘表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在中国远远流传,一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招揽人才的典范案例。每当谈起这个故事时,很多人要么说到刘备的礼贤下士,也有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表示赞叹。但仔细回顾这段历史,却发现里面有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事情。诸葛亮在当时的荆州已经非常出名了,所以司马徽才将其推荐给刘备。可是如此有才

  • 刘表也是乱世群雄之一,为何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刘表

    刘表枉为群雄之一,进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退不能守疆辟土,最后自己捞个忧郁而终的结局。他在群雄眼里就是个“漂亮的草包”,中看不中用,也是一个偏于一隅,苟且偷安的“鼠辈”。这也是历史对他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第一,刘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被天下人耻笑。刘表这个人胸无大志,没有大志向,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