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为什么还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为什么还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胃王 访问量:554 更新时间:2024/1/20 0:22:59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空城计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真实历史上的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才接替重兵的曹真,作为统帅坐镇长安。

而历史事实是,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死后,司马懿很高兴,仅仅是赞叹了一下诸葛亮的才能。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也是步步高升,一直到高平陵事件,斩杀了曹爽,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一直深受曹丕、曹叡的信任。

曹丕224年、225年伐吴期间,司马懿都是留守许都,这可是刘邦萧何、曹操时荀彧的角色,不信任怎么会让司马懿守都城。曹丕去世时,司马懿还是托孤大臣。

227年司马懿领荆州、豫州诸军事,之后孟达才叛乱,被司马懿所灭,并不是孟达叛乱,才让司马懿领军去剿灭。曹叡不信任司马懿是不会给兵权的。司马懿平孟达之后驻军宛城,并非赋闲,而是给曹叡出了破吴的计策,曹叡听取,司马懿驻守宛城随时准备进攻东吴,结果计划被曹休打乱。曹休病死,司马懿就一直驻在宛城防御东吴的进攻。

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曹叡决定伐蜀,第一时间又想到了司马懿,曹真、司马懿等分率大军进攻蜀川。此后司马懿就改为常驻关中,并在曹真病重后,接替曹真,指挥魏军反击诸葛亮的第四次、第五次北伐。一直到238年,毋丘俭平辽东不利,曹叡又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懿被调往了辽东平定公孙渊叛乱。司马懿绝对的是曹叡心中的战神,遇到难题就找司马懿。

平定辽东之后,司马懿原本是要返回关中,重新防御蜀汉的,结果曹叡病重,司马懿再次成为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曹爽想大权独揽,排挤司马懿。只是曹爽能力不足,高平陵事件,被司马懿一举全灭。

不管怎么看,司马懿也不需要留着诸葛亮作为自己被重用,存活下去的筹码,灭了诸葛亮只会稳固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让他更安稳的驻军关中,统领十余万兵马。

《三国演义》之所以写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纯粹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没有其他任何原因。司马懿就是被吓怕了,这跟之后在诸葛亮的百般侮辱下,司马懿坚决闭门不出正好呼应。否则,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诸葛亮要死了,司马懿还大喜,还专门跑去告诉夏侯霸,“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这说明司马懿从心底里盼着诸葛亮死,根本不可能在识破空城计的情况下,还放过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类似的漏洞,为了突出一点,却遗忘了另外的事实,违反了常识。

诸葛亮空城计,《三国演义》中非让司马懿带十五万大军追诸葛亮,明显不符合事实。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不管诸葛亮是空城还是真有大军,先围了再说呀,结果司马懿却被吓跑了。就因为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却逃跑了,这才让人们又臆想出了司马懿是故意中计,留着对手,自己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活下去。但是,却少考虑了一个事实,司马懿的对手不止诸葛亮一个。不但《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写了,连《三国演义》中,也描写了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其他对手。

此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情况,并不存在,飞鸟和狡兔还有一大帮,蜀、吴均在,还有人随时叛乱,弓、狗还有用途。所以,诸葛亮、司马懿惺惺相惜的判断用在此时完全错误,事实也是如此。

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按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来理解比较合适,司马懿就是被诸葛亮的威名给吓到了,怕了,脑袋抽筋,一时没明白过来,所以,跑了。特别是诸葛亮琴声的悠扬淡定,让司马懿更怕,转身就溜了,然后又明白过来了,就是这么简单。

在三国时期,只要司马懿不造反,什么时候蜀汉灭了,东吴也灭了,司马懿完全没用处了,曹氏如果还掌握着政权,这时候曹氏才有可能灭了司马懿。

标签: 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刘备落魄时,水镜推荐诸葛亮,为何只字不提侄儿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期是乱世,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然而,在古代,这个消息是被封锁的。一个人就算有天赋,别人不知道也没用。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我有才华?这需要别人推荐我,水镜先生司马徽是最佳人选。德高望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注意力。而且,水镜先生深谙人情,确实有识人之术。他推荐的人都成为名人,在三分界有着举

  • 曹魏后期的一位大将,参与司马懿篡权,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司马懿

    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指定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为托孤大臣,以此辅佐太子曹叡即位。不过,司马懿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陈泰,作为陈群的儿子,居然也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并且,陈泰在曹魏后期多次化解了姜维的进攻。一具体来说,陈泰于公元200年出生,魏明帝曹叡在位时,

  •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甲午(初六),魏国皇帝曹芳正在先帝曹睿的陵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跟着他一起。结果,他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司马懿政变了!太傅司马懿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在洛阳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并且让太尉蒋济出兵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阻止曹爽进城。与此同时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其实司马懿很忙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司马懿

    诸葛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秉承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原则,继承着先主刘备未成的理想意志,多次北伐,打得体量是蜀汉数倍的曹魏政权,每次都狼狈不堪,甚至不敢与之交锋,只敢暗戳戳的组织防御。诸葛亮凭一己之力,让割据政权蜀汉成为了几乎一统的政权曹魏的噩梦。 那么诸葛亮病逝后,为什么曹魏不抓住机会

  • 司马懿:诸葛亮的缺点可用17字总结,史学家:很客观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忠君爱国,在古代谋士里,很少人能超越诸葛亮;其中,能与他匹敌的大概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交战多年,难分高下,司马懿不仅成为诸葛亮最大的对手,也是最熟悉诸葛亮的人;他曾精准说出诸葛亮的缺点,可以用17个字

  • 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眼,但却和“四位”皇帝有着关联,地位不容小觑。张春华乃是司马懿的嫡妻,她与司马懿生下了司马师、司马昭,而她的孙子乃是司马炎,

  • 此人威望比司马懿还高,他不死,司马懿父子不敢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司马懿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大将军曹爽,并大肆诛杀异己。之后,司马懿及其族人、亲信迅速掌握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还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篡位的野心已初步显露。这一切,引起了一位曹魏老臣的不满。他就是坐镇扬州的司空王凌。王凌是王允之侄。王允是汉末名臣,曾经联合吕布,诛杀了祸国殃民的董卓。之后

  • 如果诸葛亮设计杀死了司马懿,三国的格局会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科霖标签:司马懿

    如果诸葛亮设计杀死了司马懿,三国的格局会改变吗?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谋略家,他们在多次的战争中相互较量,互有胜负。但是,他们从未有过正面的决战,也没有成功地除掉对方。如果诸葛亮能够设计杀死了司马懿,那么三国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要分析诸葛亮杀死司马懿的可能性和方式。根据

  • 诸葛亮病逝,司马懿为什么不赶紧灭蜀?因为司马懿决定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司马懿

    曹魏是第一大国,但大国也有大国的烦恼。曹魏的烦恼就是边境线太长,交战的对手太多,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即便诸葛亮死了,曹魏也无暇顾及蜀汉,司马懿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刘备定四川后,表面上是三国博弈,而底层还有一个豪族精英与平民精英的较量。这个矛盾在曹魏表现得最激烈。而从来都是内部矛盾起主导作用,所

  • 漏洞百出的空城计真能吓跑司马懿?司马懿:能打我也不敢打

    历史人物编辑:久史微鉴标签:司马懿

    作为兵家圣典的“三十六计”,其精妙绝伦的计谋让无数谋士沉醉其中,恨不能将其尽显世间,而在《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计谋的展现。《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空城计”一节在精彩展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同时,也嘲笑了司马懿的“多疑近乎愚”(实为大智若愚)。如果看官朋友晓得“围点打援”、“久围不打自亡”、“擒贼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