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肱骨-王佐之才荀彧

曹魏肱骨-王佐之才荀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拐点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1/19 12:53:30

曹操的麾下人才众多,且文武兼备,武功以宗室八虎将为首,五子良将从之带领一大批将领为依托,跟随曹操征战,而文臣就不好说了,毕竟世家大族众多,更有寒门士子中佼佼者愿意跟随曹操,自然要分出一个亲疏远近,后世曾评价出曹操的五大谋主,还有之前早早病故的戏志才,一共是六人,而其中戏志才鞠躬尽瘁早亡,郭嘉因不拘一格最得曹操喜爱,但要是说曹操最信任的,或者说最倚重的,是那位在颖川出身,有着“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那位一心为汉,最后被曹操赐死的令君。

荀彧,颖川人,荀子之后,荀家在颖川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且他的父辈有很多人成名,世人称之“荀氏八龙”,他的父亲因为忌惮宦官,就迎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就相当于是和宦官一起站队,因此被人议论纷纷,所幸的是荀彧年少成名,很快就打消了这些议论,后来又与南阳名士交谈,被称赞为“王佐之才”,遂扬名天下。198年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之后就是董卓入京,天下大乱,荀彧也无意为官,就弃官回乡,在颖川他对乡人说,颖川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很难保全,不如离开避祸,而时人乡土情结浓厚,大多不愿意离去,于是荀彧接受了韩馥的邀请到达冀州,却没有多少人跟随。结果到了冀州的时候,已经是袁绍掌权,因为名声在外,袁绍对他很敬重,加上他的族弟也在袁绍麾下效力,所以荀彧暂时落脚,后来经过观察认为袁绍不能成事,遂离开袁绍,投奔了名声在外的曹操。191年,得到荀彧投奔的曹操大喜,对人说这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啊,荀彧被任命为别部司马,那年二十九岁,后来董卓果然派人出关劫掠,陈留,颖川多遭遇战火,可见荀彧之远见,不过当时确实很多颖川士子离开家长去避祸。192年,曹操领衮州牧,镇东将军,荀彧随之征战。194年,曹操带兵进攻徐州,留下荀彧等在后方驻守,结果张超,陈宫等人叛乱,联合吕布入侵衮州,当时有人对荀彧说,吕布要帮助曹操进攻陶谦,请荀彧供给粮草,荀彧知其计划而下令部下备战,并把夏侯惇叫过来稳固军心,随后衮州大多数州郡都投靠了吕布,唯有东阿三县在荀彧,程昱,夏侯惇坚持下苦苦支撑,直到曹操回援。期间更是不惧危险,单人出城吓退了郭贡,为曹操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之后荀彧又设计筹措粮草,保证曹军后援,直到次年击败吕布,稳固衮州局势。之后陶谦去世,刘备有了徐州,曹操很生气打算出兵,又是荀彧劝他,要稳固自己的根基,而不是一味的扩张,现在衮州久经战乱,不能在大动干戈,应该与民修养,储备粮食,先把吕布彻底驱逐,之后击破袁术,才有争雄天下的根基,如果现在去打徐州,反而得不偿失,去少了打不下来,去多了后方不稳固。于是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先集中力量消灭了吕布,收复了衮州,吕布撤退到徐州,这为曹操稳固根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衮州的叛乱,是对他一个很大的考验,最终在荀彧,程序等人帮助下度过。

196年,天子逃亡洛阳,发布勤王诏书请求各地兵马勤王,当时曹军内部议论纷纷,很多人不建议勤王,因为徐州还未平定,自身的实力还有很大的缺陷,然而忠心耿耿的荀彧向曹操进言,将军早年不正是忠义之人,何况如今有兵有地盘,还不去迎奉天下,这时候的曹操,还是有着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加上荀彧的地位无可比拟,遂亲率大军赶赴洛阳将天子迎接到了许都,之后曹操成了大将军,荀彧成了汉侍中,尚书令,这也就是荀彧被成为令君的原因。这一重大战略为曹操带来了不可估计的好处,此后奉天子以讨不臣,就算是刘备这样打着宗亲名义的人,也很难占到曹操的便宜,此后讨伐袁术,击败吕布,刘备,袁绍等统一了北方,而这时候的荀彧,已经没有再出去过许都,作为曹操最为倚重的朝堂重臣,荀彧坐镇朝中后方,稳固朝局之外还给曹操调度后勤补给,可以说是劳苦功高,那时候的许都其实势力错综复杂,各种心怀不轨的世家,加上保皇党,他们都认为曹操是最大的敌人,在后方小动作不断,把希望放在了袁绍,放在了马腾,刘备等人身上,所以荀彧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给曹操打造了一个稳固的后方,而且他有识人之明,先推荐戏志才,后有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也都是在他推举下为曹操效力,作为颖川大族,他的影响力很大,导致很多人愿意为曹操效力。在进攻河北前曹操也很忧虑,郭嘉有十胜十败,但是还不能坚持信心,是荀彧细心的为曹操分析局势,认为袁绍兵多将广但是法令不行,部下多自作主张,谋士也各有想法,尤其是审配等人严苛,而许攸等贪婪,后方一旦出事儿很容易引发许攸投靠我们,而且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定。后来官渡之战曹操多次想撤兵,又是荀彧各种鼓励,认为坚持再坚持。一定会有转机,何况退无可退,一旦撤退,就只能是兵败如山倒了。事后果然都验证了荀彧的预测,田丰因为直言上谏被处死,许攸投曹奠定胜利,而颜良文丑,一战而诛。201年,曹操想南下破刘表,荀彧建议直接进攻河北,仓亭之战败袁绍主力,不久之后袁绍去世,曹操乘势而起,收服河北成为了最大的霸主,之后上奏荀彧之功封万岁亭侯,期间荀彧多次拒绝,最后推辞不过方才接受。荀彧更是能够居中持重,推荐人才平定河东,认为荆州不战可胜,事后果然都如其所料,可惜的是,他最终和曹操背道而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荀彧还坚持着当年的理念,复兴汉室,而曹操,在被刘协多次针对之后,变得不再和当年一样,再加上权利容易让人迷失,最终和荀彧起了冲突,在加封国公,九锡的问题上荀彧第一次和曹操有了冲突,之后曹操出征孙权,就派荀彧去犒军,之后就被扣押在军中,因病去世(也有说法说曹操给了他一个空食器,荀彧见到后明白了其意思自杀),总之,当年兴趣相投的二人后来分道扬镳,而这位曹魏最大的功臣,最终因为理念的不合,只能是被排挤,曹操如果不当霸主,不封王,很难让麾下那群骜不驯的将领心服口服,毕竟跟随就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但是曹操最后还是未称帝,把机会留给了他儿子。

可以说,荀彧是曹操最大的知己,从一开始落魄时候的投奔到后来一步步的努力成为一方霸主,只是从曹操攻克邺城,把家人放到邺城的时候开始,魏国和汉朝,就是两个概念了,所以才有了那句“为守汉节,不惜吾命”,这位王佐之才确实辅助出了一位君王,可惜啊,没能匡扶汉室,不得不说是荀彧的遗憾,不过曹操武将以张辽为首可能略有争议,但文臣,荀彧当之无愧的第一。因此谥号敬侯,他死后曹操当上了魏公。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曹操送给荀彧一空食盒,为何荀彧打开看到后,立即服毒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小格格说娱乐标签:荀彧

    苟彧生在一个世家望族,在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最开始是跟着袁绍共事的,但是后来毅然决然的选择在他最为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并不是因为苟彧不能担当大事,而是因为他早已看出对方不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业的人,但是他的哥哥苟谌却并没有和他一起投奔曹操。毕竟当时的曹操还没有那么起眼,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弱小的,但是他的雄略

  • 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为什么还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空城计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真实历史上的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才接替重兵的曹真,作为统帅坐镇长安。而历史事实是,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死后,司马懿很高兴,仅仅是赞叹了一下诸葛亮的才能。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也是步步高升,一直到高平陵事件,斩杀了曹爽,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

  • 刘备落魄时,水镜推荐诸葛亮,为何只字不提侄儿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期是乱世,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然而,在古代,这个消息是被封锁的。一个人就算有天赋,别人不知道也没用。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我有才华?这需要别人推荐我,水镜先生司马徽是最佳人选。德高望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注意力。而且,水镜先生深谙人情,确实有识人之术。他推荐的人都成为名人,在三分界有着举

  • 曹魏后期的一位大将,参与司马懿篡权,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司马懿

    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指定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为托孤大臣,以此辅佐太子曹叡即位。不过,司马懿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陈泰,作为陈群的儿子,居然也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并且,陈泰在曹魏后期多次化解了姜维的进攻。一具体来说,陈泰于公元200年出生,魏明帝曹叡在位时,

  •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甲午(初六),魏国皇帝曹芳正在先帝曹睿的陵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跟着他一起。结果,他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司马懿政变了!太傅司马懿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在洛阳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并且让太尉蒋济出兵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阻止曹爽进城。与此同时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其实司马懿很忙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司马懿

    诸葛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秉承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原则,继承着先主刘备未成的理想意志,多次北伐,打得体量是蜀汉数倍的曹魏政权,每次都狼狈不堪,甚至不敢与之交锋,只敢暗戳戳的组织防御。诸葛亮凭一己之力,让割据政权蜀汉成为了几乎一统的政权曹魏的噩梦。 那么诸葛亮病逝后,为什么曹魏不抓住机会

  • 司马懿:诸葛亮的缺点可用17字总结,史学家:很客观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忠君爱国,在古代谋士里,很少人能超越诸葛亮;其中,能与他匹敌的大概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交战多年,难分高下,司马懿不仅成为诸葛亮最大的对手,也是最熟悉诸葛亮的人;他曾精准说出诸葛亮的缺点,可以用17个字

  • 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眼,但却和“四位”皇帝有着关联,地位不容小觑。张春华乃是司马懿的嫡妻,她与司马懿生下了司马师、司马昭,而她的孙子乃是司马炎,

  • 此人威望比司马懿还高,他不死,司马懿父子不敢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司马懿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大将军曹爽,并大肆诛杀异己。之后,司马懿及其族人、亲信迅速掌握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还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篡位的野心已初步显露。这一切,引起了一位曹魏老臣的不满。他就是坐镇扬州的司空王凌。王凌是王允之侄。王允是汉末名臣,曾经联合吕布,诛杀了祸国殃民的董卓。之后

  • 如果诸葛亮设计杀死了司马懿,三国的格局会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科霖标签:司马懿

    如果诸葛亮设计杀死了司马懿,三国的格局会改变吗?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谋略家,他们在多次的战争中相互较量,互有胜负。但是,他们从未有过正面的决战,也没有成功地除掉对方。如果诸葛亮能够设计杀死了司马懿,那么三国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要分析诸葛亮杀死司马懿的可能性和方式。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