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晚年粗暴嗜杀,就连对东吴鞠躬尽瘁的陆逊,也没能有好下场

孙权晚年粗暴嗜杀,就连对东吴鞠躬尽瘁的陆逊,也没能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震旦说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4/3/30 10:14:02

在魏蜀吴三个开创者中,刘备自不用说,向来都是颠沛流离,东奔西走,多历患难,直到晚年才打下一份基业;而北方的曹操,虽说也是一个官二代,但作为宦官之后,身世和东汉那种“四世三公”的名门比起来基础还是差得远,他本人也是从基层干起,亲自沐雨栉风征讨四方,经历诸如濮阳遇吕布、宛城遇张绣、渭水逢马超这种死战。这两人都是一路摸爬滚打方才挣得一份基业。

孙权和他们不同,他是父兄打下的江山,直接传到自己手里。这点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区别。纵观三国历史,大凡那种自己亲自打江山,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的统治者,大多都能理解下层人民和士兵的痛苦,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多少都能体恤并减轻一些人民疾苦。

一般这种君主体会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知道宽容和谐,也能对手下的臣子设身处地加以体谅,能做到记善忘过,豁达大度地对待手下。

但他们的继承者,则往往有一种通病: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艰难的创业阶段,而是很容易地,而且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地直接从父辈手中得到了天下。所以,他们往往有种意识--天下所有的人,无论是臣子还是人民,为他们服务效劳都是应该的,都应该是不要求酬劳的义务,都是应该接受他们统治的。

如果臣子做得好,那么不过是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如果有一丝做得不够,那就是辜负了他们。比如曹丕对待他父亲那帮一同战斗过的战友,就相当刻薄寡恩。而在孙权身上,这个特点也相当突出。

刚从父兄手里接过打下来的江山之时,面对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少年时的孙权在危机面前还能折节下士,尊老爱幼,始终顾全大局。但是等到度过危机,人过中年之后,他却性格大变样。

像周瑜、鲁肃、张昭这种重臣,年轻时的孙权要想巩固统治,必须要听取他们的意见。等到周瑜、鲁肃身故,孙权的统治已经不可动摇的时候,他这种二代的刻薄寡恩毛病就明显地表露出来了。但凡有人反对他的意志,有质疑他的声音,一律难逃惩戒。权力即吾命,他始终要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不允许一丝僭越。

东吴名士虞翻因为当面给孙权提意见,被顾面子的孙权革职查办,但后来因在一次宴会上耍诈不想喝孙权敬酒,就差点被孙权当场手刃。醒酒后,孙权也意识到自己差点因小失大,当众宣布以后再喝高了说的话都不算数。但因小瑕发雷霆之怒,可见孙权的胸怀之狭窄。

东吴都督古今名将陆逊又如何?火烧连营于东吴有力挽狂澜之功。但却因牵涉进太子和鲁王的政治斗争,被孙权派人数次言语侮辱致死。陆逊对东吴可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更是孙策的女婿,绝无二心,竟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孙权这种完全不记得别人好,只记得别人不好的二代病,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得很明显。

以前,中学历史课曾经讲到,孙权对支持我国航海事业作出过贡献,派将军卫温出使夷州(台湾),促进两岸文化经济交流云云。其实这个故事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当时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搜寻传说中的日本,谋求长生之道。风疾浪劲未达目的,二人只带了些台湾土特产回来,便因违诏罪名,关进监狱杀死。

到了孙权晚年的时候,他的嗜杀程度,已经到了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地步。就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说他“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这点在孙权末年的废立太子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当时朝廷中因为分别支持孙权两个儿子--太子和鲁王--而分成两派,彼此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而最终结果是孙权将两派全部整肃,借机清洗了陆逊、朱据、张休、顾谭、吾粲等一大批忠诚、正直、对他可能有反对意见的大臣。

这场斗争不仅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政治海啸,还在孙权死后依然阴魂不散,持续不断在吴国掀起了各种腥风血雨。对此孙权自己也是非常明白的,他曾经不无悲哀地自我说道:“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如果三人相拼,谁能独领风骚,笑到最后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陆逊

    三国中真正改变魏蜀吴实力对比的谋士,绝对应该荣归司马懿。为何呢?联吴抗刘杀关羽,别看就这一条妙计,后续发挥的作用,一百个诸葛亮都比不上。细看汉中决战,刘备用诸葛亮之计,五虎名将各路齐出,打的曹操哭爹喊娘,关中决战几乎折损了他40万的精锐部队。司马懿想法助阵,也被一锅端的打回洛阳老家。曹操和司马懿估模

  • 孙权帝王弓,陆逊显神威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陆逊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孙权帝王弓,陆逊显神威!孙权作为三皇中唯一的输出武将,地位一直不如刘备与曹操在阵营中的重要性!东吴的输出谋略有陆逊、兵刃有孙尚香与甘宁,孙权的位置就显得很尴尬!孙权可以普通攻击也可以主动战法,但是都需要与队伍普通攻击来叠加状态。没有洞察的时候,盛气凌敌

  • 火箭弓:陆逊、袁绍队伍带个A战法,竟然很好用,非常拖节奏

    历史人物编辑:零氪玩家花席标签:陆逊

    花席本期文章介绍的队伍与他有关,三国知名人物孔融。荀攸带上孔融拆下来的“谦让大鸭梨”战法,触发一次获得3回合的47%免伤效果,比抚辑军民的单体免伤还要高,只要触发2次,就相当于一个抚辑军民的效果。缺点:不稳定,但荀攸有10%-12%的概率加成。一:实用队伍分享 粉丝荒川告诉花席,他本来想到50级再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陆逊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同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征讨东吴,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在夷陵之战中,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大军的攻势。到了公元222年八月,陆逊在夷陵一带重创蜀汉大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

  • 孙权为何不顾东吴安危,也要除掉陆逊?只因陆逊做错了一个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金牛座的菲姐标签:陆逊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是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受百官朝拜、万民敬仰,多少人为了坐上这个位子,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相互争斗,最终只有一个胜利者踩踏着众人的肩膀和鲜血走上皇位,傲视群雄,俯瞰天下。在很多朝代中都发生过因为继承者的问题牵连了很多人入狱甚至丧命,比如大清的“九子夺嫡”。不过在三国时期,也有过因

  • 明知道陆逊会火烧连营,诸葛亮为何不劝刘备?陆逊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陆逊

    一说起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显然大家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毕竟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而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些情节更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谈话的内容,让你想不看它都很难。而一说起这部影视剧,不知道大家在脑海中立马会想起哪个人物?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想起刘备,毕竟人家可是三国争霸中的其中一员,

  • 夷陵之战,刘备若是带上诸葛亮,能否战胜陆逊?答案显而易见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陆逊

    夷陵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因为它是峡口的交通枢纽,附近的山脊峡谷纵横交错,以备防御工事。夷陵周围的县城被集合成为两个,曹操和刘备两人成立了独立的军政机构。孙权紧随其后,西陵和乐乡多次合并分立。从夷陵的地理特征和军事价值来看,夷陵是汉代荆州南郡所在的县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市区。因西北宜山而得名。自汉末

  • 陆逊真的不如诸葛亮吗?是否可以因此说诸葛亮不如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陆逊

    一直以来诸葛亮作为军师中的代表人物,已经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希望不要以《三国演义》的眼光去评判诸葛亮,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褪去被神化的外衣,诸葛亮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呢?他和陆逊相比又怎么样呢?其实要让这两人一决高下并不难,只要对比两人指挥过的战争就知道了。陆逊一共指挥过三次较大的战

  • 孙权晚年真的昏庸无道,连陆逊这样的功臣都要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陆逊

    尽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极力吹捧诸葛亮,极力贬低东吴政权,对周瑜、鲁肃、陆逊评价不高,然而你真去翻开历史,看看三国形成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东吴是参与两次,获胜两次,成绩摆在那里,你不承认也是不行的。陆逊在这里面更是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出将入相全能型的人物,陆逊对

  •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陆逊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已到秭归,连接捷报,当然欣慰。嗣闻吴国用陆逊督军,统兵五万,在猇亭东南屯营,料知必有剧战,因令各军严行加防,准备厮杀。待了旬余,不见动静,于是打算亲出攻陆逊;治中从事黄权进谏道:“吴人耐战,我军又沿流直下易进难退,况吴魏近时通和,陆逊多智,未始非待魏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