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诸葛亮死后的三代最高执政大臣,可以说是权力一直在不停的缩水。蒋琬是开府大司马录尚书事领益州牧。而蒋琬之后的费祎,虽然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不过直到死前的一年才获得了开府资格。而继任蒋琬的姜维,则权力更小了,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凉州刺史,不光没开府,连益州刺史都不是了。蜀汉的凉州地,撑死武都和阴平两郡。
而面对这不停缩水的权力,具有远大抱负的姜维若要北伐,不得不在朝中寻找盟友。不像开府诸葛亮,即使他去北伐,依然有留府的长史张裔和蒋琬把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姜维并没有开府,自然而然需要有人帮他打理后方。而这个帮姜维打理后方的人,就是陈祗。
陈祗是当时非常受刘禅信任的一个尚书令,从蜀汉为数不多得到谥号的人中有陈祗一席之地可以看出。作为尚书令尚书令,可以说姜维这个录尚书事不在朝中的时候,就是陈祗全权处理政务。而不拖姜维的后腿。
由于姜维的连续北伐收效不大,蜀汉国内就出现了两种声音,即支持持续北方的一方和反对持续北方的一方。为此,陈祗和谯周专门有次辩论,而谯周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叫仇国论。通过阅读仇国论,我们很容易知道,谯周是反对持续的北伐的,那自然陈祗就是支持姜维这种持续北伐的行为的。
陈祗在世的时候,姜维可以说是无一年不北伐。从延熙16年费祎之死开始,姜维可以说成了蜀汉大臣中的最高领导人,这一年开始,姜维可以说是无岁不征,直到景耀元年,陈祗死了。
自从陈祗死后,我们可以看见姜维的北伐活动,基本没有了,直到蜀汉灭亡,也只有一次而已。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姜维在蜀汉失去了盟友,如若轻易去北伐,他的后方再也不稳固了。当时代陈祗为尚书令的叫董厥,他是姜维的反对派,而董厥之后又有樊建这个姜维的反对派。董厥、樊建的身后,还有诸葛瞻。当时董厥、樊建和诸葛瞻作为尚书台的主事人甚至密谋过废掉姜维,以阎宇取代姜维的事。而姜维因为这些反对派,不得不投身于和他们的角逐中,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尚书台支持姜维的也就向充一个人而已。
可以说,陈祗的死,让蜀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年出征的姜维再也没有后盾来支持他,不得不去和诸葛瞻等人争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