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姜维的盟友,他的死导致姜维再也无力北伐

他是姜维的盟友,他的死导致姜维再也无力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柠重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1/15 13:25:16

在蜀汉,诸葛亮死后的三代最高执政大臣,可以说是权力一直在不停的缩水。蒋琬是开府大司马录尚书事领益州牧。而蒋琬之后的费祎,虽然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不过直到死前的一年才获得了开府资格。而继任蒋琬的姜维,则权力更小了,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凉州刺史,不光没开府,连益州刺史都不是了。蜀汉的凉州地,撑死武都和阴平两郡。

而面对这不停缩水的权力,具有远大抱负的姜维若要北伐,不得不在朝中寻找盟友。不像开府诸葛亮,即使他去北伐,依然有留府的长史张裔和蒋琬把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姜维并没有开府,自然而然需要有人帮他打理后方。而这个帮姜维打理后方的人,就是陈祗

陈祗是当时非常受刘禅信任的一个尚书令,从蜀汉为数不多得到谥号的人中有陈祗一席之地可以看出。作为尚书令尚书令,可以说姜维这个录尚书事不在朝中的时候,就是陈祗全权处理政务。而不拖姜维的后腿。

由于姜维的连续北伐收效不大,蜀汉国内就出现了两种声音,即支持持续北方的一方和反对持续北方的一方。为此,陈祗和谯周专门有次辩论,而谯周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叫仇国论。通过阅读仇国论,我们很容易知道,谯周是反对持续的北伐的,那自然陈祗就是支持姜维这种持续北伐的行为的。

陈祗在世的时候,姜维可以说是无一年不北伐。从延熙16年费祎之死开始,姜维可以说成了蜀汉大臣中的最高领导人,这一年开始,姜维可以说是无岁不征,直到景耀元年,陈祗死了。

自从陈祗死后,我们可以看见姜维的北伐活动,基本没有了,直到蜀汉灭亡,也只有一次而已。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姜维在蜀汉失去了盟友,如若轻易去北伐,他的后方再也不稳固了。当时代陈祗为尚书令的叫董厥,他是姜维的反对派,而董厥之后又有樊建这个姜维的反对派。董厥、樊建的身后,还有诸葛瞻。当时董厥、樊建和诸葛瞻作为尚书台的主事人甚至密谋过废掉姜维,以阎宇取代姜维的事。而姜维因为这些反对派,不得不投身于和他们的角逐中,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尚书台支持姜维的也就向充一个人而已。

可以说,陈祗的死,让蜀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年出征的姜维再也没有后盾来支持他,不得不去和诸葛瞻等人争斗了。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蜀国灭亡后姜维的迷信,隐藏这怎样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蜀国的大将,也是当时人才凋敝的蜀国唯一能够与魏国相抗衡的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其继续北伐的遗志,在他一生中“九伐中原”,但结果也基本如诸葛亮一样,都是无功而返。从客观来说,蜀国是当时国力最弱的一国,在灭亡之时人口也就94万多人,同时期的魏国有500多万人,吴国也有200多万人,

  • 恨有多深?姜维死后,为何被魏国官兵剖腹取胆?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姜维

    后主刘禅宣布向曹魏投降之后,蜀汉实际上还有一支武装力量——姜维部。姜维虽然早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归汉,但观其一生,可知他的确是一位汉室忠臣。面对国破主降的局面,姜维必然不甘心,设计,意欲夺回汉室江山。于是,他先是假意投降钟会,一步步劝钟会陷害邓艾,诛杀魏军将领,最后怂恿钟会在书中自立为王,姜维欲利用钟

  • 姜维北伐中原,哪些人强烈反对?有四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三国志》中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在此基础上,蜀汉内部有四位大臣就强烈反对姜维北伐中原。一、费祎诸葛亮北伐时,费祎担任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姜维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

  •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姜维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越年,诸葛恪复欲出兵伐魏,群僚固谏不从,当即遣司马李衡西行至蜀,约同举兵。蜀大将军费祎方被降将郭修刺死,将佐多不愿出师;独卫将军姜维有志北伐,以为有机可乘,不行何待?乃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进围狄道。诸葛恪得李衡归报,也领兵入淮南,环攻新城。魏大将军司马

  • 诸葛亮如此器重姜维,为何临终前不向刘禅举荐姜维,做蜀汉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姜维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反而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也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许多熟读历史的朋友,都对蜀汉和诸葛亮的事迹耳熟能详,特别是蜀汉建立后的一些故事,许多人都从正史或者《三国演义》中了解过,大家有没有想过

  • 曹魏军队到底有多恨姜维,为什么要将姜维剖腹、挖胆?

    历史人物编辑:鹏鹏搞笑标签:姜维

    在《三国演义》姜维是蜀汉名将,最后在与曹魏的战争中战败被捕。他作为俘虏却被曹魏军队开膛破肚,按理来说俘虏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因为那样的话谁还肯向曹魏军队投降。所以姜维只是一个例外,那曹魏军队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呢?姜维又到底对曹魏军做了什么这么遭人痛恨呢?其实是因为姜维这个人诡诈多变,降而又反,而且

  • 洮西大捷,姜维的巅峰之战,也改变不了蜀汉的灭亡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姜维

    在蜀国最后一次北伐失败且诸葛亮也去世后,蜀国政权摇摇欲坠,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随着费祎在岁首大会上被刺杀,蜀汉更是陷入危机,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英勇果断,十分霸气的人物—姜维。在费祎还在世的时候,姜维在军事上总是被掣肘,每次想要领兵北伐,费祎都不允许,且手上掌握的兵力不过数万人,北伐的想法只好被压抑在心

  • 陆逊间接害死了刘关张三兄弟,还导致了东吴政权的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陆逊

    可以说,在三国的故事中,其实是有着明显的阶段划分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那么每个人对于书中人物的看法自然也是不一样,对于情节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物,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人定都会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实在是不知如何来说,但是他的很多事情

  • 夷陵之战:陆逊退避三舍,刘备连营,英雄各有所思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陆逊

    公元221年7月,蜀国昭烈皇帝刘备为了报荆州被夺、关羽被杀之仇,起大军东征。吴军前期战事不利,不断后退,并且避战。双方僵持1年后,夏季又到,刘备大军在树林中扎营避暑,突然遭到东吴大军突袭,相连的军营被点燃,蜀军大败。这就是夷陵之战,其结果对三国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史书对这场战役的过程描述较少,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