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错用一人,让蜀国付出惨痛代价,蜀汉灭亡姜维有多大责任

姜维错用一人,让蜀国付出惨痛代价,蜀汉灭亡姜维有多大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风 访问量:4277 更新时间:2024/3/7 5:10:09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曹刘孙三家独大,并引得众多谋臣虎将为各自的志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有"卧龙"和"凤雏"之称的诸葛亮与庞统。刘备在新野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出山,为蜀汉大业殚精竭力。

而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就是标题中提到的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阵营的人。后来被诸葛亮招降,一同为蜀汉绸缪未来。诸葛亮死后,姜维坐上了他的位子,替其为蜀汉保驾护航。但是姜维后来却因错用一人,导致了蜀汉的灭顶之灾。此人是谁?蜀汉灭国历史真相又是如何呢?

第一,姜维错用的那人或许是胡济。

或许胡济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并不出名。但他对蜀汉的影响却也不小。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的友人之一,便有胡济的一席之地。而胡济本身也是荆州的元老,与董允费祎等人都十分交好。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镇北将军王平逝世,时任中监军的胡济就被任用为骠骑将军,同时接手了王平都督汉中的责任。此时各国皆派有大将镇守疆土,南方有马忠,东方有邓芝,西方有张翼,北方自然是胡济。作为镇守疆域的大将,胡济的地位自然不同寻常。

而推测胡济是姜维错用之人的原因,依据便是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时,姜维发动的段谷之战。此时邓艾率大军压境,姜维意图借此次战争抗拒曹魏攻势而胡济也作为镇西大将军参战。据《三国志》记载:

姜维深入,不待辎重,士众饥饿,覆军上邽。

也正是如此,姜维才求助于胡济。两人约定于上邦(今甘肃天水)会合。但是当姜维失去地利优势,进取上邦时,胡济却失约未至,导致蜀军士卒溃散,死伤甚众。这样的败绩,更加剧了蜀汉的灭亡速度。

第二,姜维错用的那人也可能是蒋舒。

众所周知,蜀国实力不强,又人才匮乏。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主持北伐期间,蜀国几无可用之才。后来姜维在选择驻兵汉中的大将时,挑中了傅佥和蒋舒。这两人曾多次随姜维北伐,并屡立战功。

而汉中一带本就是蜀汉要地,从前诸葛亮在时,派的是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而诸葛亮死后,姜维就用了蒋舒,并派其镇守阳平关。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让人不得不觉得,姜维或许真的是识人不清了。

此时钟会率曹魏数万大军伐蜀,蒋舒见魏兵势大,于是骗傅佥说自己要出关迎敌,傅佥信以为真,谁知蒋舒出关之后却直接背叛了蜀汉,径直前往魏营投降了。原本阳平关就只有蒋舒和傅佥两人合力镇守,现在蒋舒跑了,傅佥最终也只能是寡不敌众,兵败战死。

汉中的阳平关一失,就相当于蜀汉中心被曹魏打开了一个缺口,魏国大军占据阳平关后,可以直接深入蜀地,直捣黄龙,这样的结局,也算得上是为蜀汉的灭顶之灾了。如果姜维没有错用蒋舒,或许蜀汉还不会这么早灭亡。

第三,蜀汉最终被灭国,并不只是姜维的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国时期,无论是在刘备生前还是死后,蜀汉都是魏蜀吴中最弱的那一个。而在刘备和诸葛亮相继去世后,蜀汉更是步入了节节败退的境地。若论蜀汉惨被灭国的真实原因,姜维的战略谋划出错也只能算是原因之一。姜维虽数次北伐,导致蜀汉内部民力衰竭。但终究也有阻碍曹魏进攻的步伐。蜀汉最终的灭顶之灾,究其根本,离不开其内部的混乱和主君的荒诞。

刘禅大家也都知道,扶不上墙的阿斗而已。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也死了,他在《出师表》中推荐的忠臣谋士将才虎臣也都死的死,跟随姜维北伐的北伐,失去了管教,刘禅就开始了各种作死。亲小人远贤臣,重用宦官黄皓,任由其惑乱朝纲,将朝堂搅和得乌烟瘴气。

再加上蜀汉内部势力不统一,荆州等外来势力与益州本土势力相看两厌,刘禅又不知相互稳定、制衡之道,种种原因加在一起,综合作用之下,蜀汉就有了逃无可逃的灭顶之灾。所以说,蜀汉的灭顶之灾,并不仅仅是姜维错用一人的过失,而是多种因素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知,三国里姜维错用的或许是蒋舒,或胡济,但无论是谁,都不是导致蜀汉灭国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蜀汉内部的分裂,政治的昏暗,君主的无能,等等。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谁才是他的继承人?姜维垫底,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姜维

    在很多人心目中,蜀汉后期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就是姜维。其后来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让后人认为其是真正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传人。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三国演义》中,都刻意地将姜维描写成了诸葛亮的传人这一角色。那事实上,诸葛亮死了之后,曾先后有蒋琬、费祎、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职权。那究竟谁才是真正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那个

  • 姜维北伐中原,三位将领是姜维翻不过去的“三座大山”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姜维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蜀后主刘禅继位,这时候的刘禅不能够主持大局,因此诸葛亮成为了掌权者。只不过诸葛亮没有篡位,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主持大局的时候,不断地进行北伐,只不过诸葛亮的北伐是没有成功的。那么诸葛亮的接任者,姜维也进行了北伐。与诸葛亮一样,姜维的北伐也是没有成功的。诸葛亮去世之后,

  • 姜维死后背负骂名,83年后有人发现一封信,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姜维

    姜维死后,有人找到一封信,投降魏晋的真相曝光是这样姜维是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一个蜀汉大将,但是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一直都非常不错,然而姜维虽然9次北伐为蜀汉尽心尽力,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姜维不配。因为诸葛亮是事必躬亲让人折服,但姜维却最后投降了魏国,这是他洗不干净的一个污点。在姜维死后83年,此时是司马

  • 三国中,姜维取得北伐最大的胜利后,为何没有趁机扩大成果呢?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姜维

    古代社会认为“良臣择主而事,忠臣不事二主”,这是古代人君权思想的的体现,延续两千多年,正是这种思想束缚了臣子,大部分的臣子都想着成为“忠臣”,他们也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历史上也有一些“墙头草”臣子,能够背叛本来的君主,选择新的君主,他们会被历史谴责,无论他们立下如何大的丰功伟绩。三国时期蜀汉

  • 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为什么姜维死后扔被人剖腹、挖胆?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姜维

    因为“被人”的人是敌人!姜维再怎么英勇再怎么忠心,也只是为了蜀汉政权,对于他的敌人魏国而言,他是必须要除掉的敌人!如果这个计谋成功,钟会十几万大军中,除了钟会的亲信之外,其他的中高层将领估计都会遇难,而且这支大军一旦造反,他们在魏国老家的家属家眷必然也会遭到魏国政府的清算,自己的亲属很可能就此遇害,

  • 姜维:还是打仗最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励志小龙说标签:姜维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次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这是《三国演义》卷末诗,里面透着对诸葛亮和姜维这对师徒无尽的感叹,无形中也透出了大丈夫壮志未酬的凄凉感。诸葛亮六出祁山,徒劳而返;姜维九伐中原,也是未得寸土,留给后人无

  • 赵云征战一生,老年大战姜维,夸姜维好枪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姜维

    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提到他自然少不了提到他的武艺,统兵打仗倒显得不太重要了,这也是演义中武将排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赵云征战一生,未遇对手,然而,老年时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却遇到了对手,年轻气盛的姜维,赵云与姜维大战,事后却一直夸姜维好枪法,这说明了什么?赵云为何极少地这么夸人?这里

  •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姜维又在蜀汉担任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姜维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无疑是在贯彻诸葛亮的

  • 姜维死后惨遭剖腹,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姜维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后期,蜀中刘备留下的人才已经凋零,诸葛亮死了,蜀中没有将军,廖化年过七旬都要当先锋,唯一能拿出手的人是姜维。然而,这个蜀国将军的结果却相当悲惨。最后,他被曹魏的士兵杀死了,他的家庭被割裂了。那曹魏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杀了他?事实上,你也许可以通过看姜维做的一些事情来知道

  • 姜维的妻子是谁?文武兼备,曾助姜维举义复蜀!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姜维

    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在军事极有天赋,在政治上也颇有才能。归降于国后,为诸葛亮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