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姜维的认识,应该是通过《三国演义》。在这本小说中,姜维文武双全,计谋堪与诸葛亮较高下,而个人武艺能与老年的赵子龙不相上下,可谓是青年才俊,大帅之才。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可当真。翻阅《三国志》,可以发现,所谓姜维与诸葛亮斗智,与赵子龙斗勇,都是不存在的。《三国志》对姜维投降诸葛亮这事的记载很简单,就是因为诸葛亮北伐,天水郡很多县都闻风投降了,而太守也怀疑姜维也投降,于是自己弃城逃走。姜维他发现太守走了之后就去追,结果没追上,于是就回自己的老家冀县,可能冀县也得到了消息,没让姜维进去,于是乎,姜维就投降诸葛亮了。
而对姜维归顺诸葛亮之前的事情,也没有太多记载,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中郎官,自然也就没什么功勋可以记载。但诸葛亮当时就对姜维评价不错,认为他是青年才俊,并且忠心汉朝,于是乎就向后主推荐他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以上摘自《三国志》。
诸葛亮死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姜维是没有太大的作为的。在此期间,平康夷造反,姜维发兵平定,同时和魏国打了几场没什么收获的战争。这段时间因为主政的费祎不主张北伐,所以每次对姜维的军事行动掣肘。
费祎死后,姜维终于当上了大将军,开始北伐。在北伐过程中,虽然有几场漂亮的胜仗,但对于曹魏和蜀汉的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他多次败在邓艾手下。
蜀汉灭亡后,他本身准备利用钟会来完成复国大计,但是最终计谋没有成功,自己身死,且妻子尽数被魏军杀害。
纵观姜维一生,他的确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与当时名将钟会,邓艾不分伯仲。但他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能力,毕竟不如诸葛亮。再加上他政治能力差,导致前期被费祎掣肘,后期被黄皓排挤,他的北伐是在内外离心的情况下进行,自然也不会有结果。所以,他是一个有能力但无关大局的人。
而另一方面,姜维又是个可敬的人。他不遗余力进行北伐,为的就是兴复汉室,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诸葛亮对他寄予厚望,而他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在刘禅投降后,他本可以投降曹魏,以他的才能,在曹魏谋得荣华富贵,绝非难事,但他用了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险计来复国,最后为了自己的忠诚杀身成仁,这一点来说,姜维是个可敬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