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三国时期东北男团第一,
不是F4,而是公孙瓒。
公孙瓒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
——白马将军。
他的发迹也和岳父有关
1.
相比于陶谦,
公孙瓒的家世要好一些。
他的家里世代为官,
只不过他不是嫡长子,
而是小妾生的庶子。
在汉末那样一个对门阀等级极端看重的时代,
小妾的孩子不会被家里人重视,
资源也不会向他倾斜。
等到应该工作的年龄,
公孙瓒却只能当一个郡里的小官。
如果没有高人相助,
公孙瓒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2.
但命运的天平总是会向一些人倾斜,
公孙瓒的母亲出身虽然低微,
长相却是一等一的好。
要不然,也生不出公孙瓒这样
“为人美姿貌”的孩子。
除了容貌出众,公孙瓒还很会办事。
史书中说他“言事辩慧”。
因为长得帅,会来事,
郡守侯太守看上了公孙瓒,
说什么都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3.
因为小伙实在优秀,
这一次的嫁女行为没有引发夫妻矛盾。
相反,为了把女婿培养得更加出色,
侯太守还主动为他对接外部资源,
推荐他送到了涿郡大儒卢植门下。
卢植是谁?
是三国末年最受尊敬的名士之一。
在朝堂上怒怼董卓,董卓不敢动他;
刘备找他求学,他却看不上刘备。
在卢植门下几年,学成归来后,
在辽西郡太守刘基的手下任“上计吏”,
借着这个职位,
公孙瓒迅速拓宽自己的人脉圈子。
并很快从寂寂无名,变成了一方诸侯。
4.
借着老丈人这股东风,
再加上自己本身就骁勇善战,不惧生死,
公孙瓒逐渐打败少数民族敌人,
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并在河北地区崭露头角,
后来,更是打败黄巾军,
又拿下袁绍地盘,
占据了幽、青大部和部分冀州,
并渗透入徐、兖二州,
成为
河北第一割据集团。
5.
这时候的公孙瓒,
已经不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官家庶子了,
也不是那个需要老丈人帮衬才能说上话的穷小子了。
谦卑和谨慎在他身上越来越少,
武力征服的快感令他欲罢不能。
公孙瓒准备挥军南下,彻底击败袁绍。
然而“界桥之战”首败后,又一路败仗,南下之路被切断;
与此同时,后院起火,令公孙瓒应接不暇。
河北第一的割据势力,地盘一点一点被蚕食,
将公孙瓒逼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终引火自焚而死。
所以,岳父虽好,也只能帮你前半段。
后半段如何经营,就要看女婿们自己了!
下面出场的这位重量级嘉宾,
他的人生,岳父只是加持,
他靠着自己一路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