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庆文史阁 访问量:4197 更新时间:2024/1/3 16:59:52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

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

现在你知道了吧?其实崖山海战的悲剧,蒙元大军只是外部因素。真正导致崖山海战惨剧的,还是南宋小朝廷内部的问题。

一、陆秀夫忙得不可开交,可就是不知道制定大政方针。

当时陈宜中死活不肯回来,而张世杰也死活不肯去占城。那么留给南宋小朝廷的生路还有几条呢?其实远渡重洋是最好的选择,海外除了占城,还有台湾,还有吕宋,甚至还有更远的马六甲。

手里还有几万兵马,外加十多万百姓,陆秀夫完全可以找一个海外群岛安置百姓,重振旗鼓。可是陆秀夫这个时候在忙些什么呢?

1、思想宣传工作。他需要给南宋小朝廷鼓舞士气,也就是洗脑式的宣传。因为当时大家都很泄气,元朝大军实在是太猛了,完全扛不住啊!

再加上前面两位小皇帝一个投降,一个病死,这第三位还是个小皇帝,未免人心惶惶,没有主心骨。所以陆秀夫整天给大家念叨着:古代人手里有一支军队都能完成中兴事业,我们现在有几万大军,除非老天爷不帮忙,否则咱们怎么可能灭亡呢?

2、心灵辅导工作。此外陆秀夫纵然再忙,每天还要给大家宣讲《大学章句》,这又是啥目的呢?还不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辅佐宋末帝嘛!

3、文学创作工作。当时陆秀夫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还不忘写了一本书,将有关前面两位皇帝的事情给记录下来。你说说看,作为当时南宋的掌舵人,你搞这么多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干什么?

又是思想宣传工作,又是心灵辅导工作,又是文学创作工作,这是一个宰相该做的事情吗?你的工作是要给南宋谋划出一条生路,而不是整天像个宣传干事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要知道,出路对当时的南宋来说至关重要。其实十多万人,并不需要立刻中兴大业,而是希望找个安稳的地方度日罢了。很显然陆秀夫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和心思,才会莫名其妙地把大军带到了崖山这么个死胡同里。

二、选址失败,导致南宋走入了死胡同。

崖山海战后期的画面实在是太惨烈,为啥大家宁可选择跳海,也不愿意出海呢?其实不是不想出海,他们经历了好几次的突围,基本全部宣布失败。

就算张世杰本人可以逃出去,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陆秀夫、宋末帝还有大军百姓都无法成功突围,因此南宋大军驻扎在崖山,那就是走进了死胡同。

别以为蒙元只擅长陆战,他们早在攻打金国的时候,就已经训练了一批强有力的水军力量。因此蒙元张弘范的部队观察了崖山地形以后,迅速采取了两面围堵的方针,将南宋小朝廷死死地包围了起来,你说这不是死胡同是什么?

想要出海就必须要从狭窄的出海口里钻出去,可这一点似乎异常艰难,因为蒙元的水军死死地堵住了出海口。

那么为啥会选择崖山这地方作为避风港呢?那就要问问张世杰老兄了。当时南宋小朝廷从福州逃到了泉州,抢了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船后,带着大军和百姓毅然选择出海。

由于个人恩怨,越南占城是肯定去不成了,当时陈宜中曾经建议带宋端宗去占城,可惜张世杰不肯去。结果宋端宗的大船遭到了台风的袭击,导致船翻了。

宋端宗不久去世了,这才让宋末帝勉强上台。台风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海上强有力的对手,因此船队是怎么走的呢?

他们居然是沿着海岸线逃跑的!这就很神奇了啊,因为蒙元大军可以在岸上一眼就看到南宋大军逃窜的迹象,那不是暴露了嘛!

到了崖山以后,张世杰的神操作更让人心碎,他居然学习曹操的铁索连舟,将大船都捆在一起。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大家无法在纷乱中逃出去。

张世杰在关键时刻,倒是斩断了十几条船的铁链,自己冲出了包围圈。可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只好眼睁睁地目送张世杰的离开。在绝望中,陆秀夫选择跳海,估摸着很可能以为张世杰背弃了他们。

唯一的军事统帅,都有逃窜的现象,你说陆秀夫还指望个啥啊!文天祥此前已经被抓了,陆秀夫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三、十多万军民跳海,那绝对是气节的表现。

别以为南宋一直被动挨打就很窝囊,南宋是非常有气节的一个王朝。早年就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所带领的抗金队伍。

到了南宋末年,这十多万军民紧紧跟着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这难道不是一种气节的体现吗?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陆地上的人,压根就不习惯海上的风雨飘摇。但是他们忍住了内心的害怕,依旧誓死相随,实在是令人感动。

不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没有选择放弃,南宋人民的气节是值得点赞的。毕竟相比较于若干投降者来说,他们是值得骄傲的。

可惜等到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以后,南宋军民们最后的那点希望也都破灭了。这个时候留给他们的似乎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投降。但是他们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一起跳海,何其哀哉!何其壮哉!不禁让人感到泪目。

总结:南宋后期没有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走入死胡同,那是因为领导者的水平实在是太有限了。文天祥的气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指挥军队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这种人在和平时期,绝对是一位好宰相,可在南宋那个时期,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陆秀夫是一位好宰相,可惜他的能力也太平庸,连大政方针都拿不出来,走一步算一步,这算怎么回事呢?至于张世杰,是南宋后期最杰出的名将,可惜他的杰出,主要体现在气节上,真正拉到战场上,表现也只是一般,没有匡扶宇宙之才。

参考资料:《宋史》

标签: 陆秀夫

更多文章

  • 陆秀夫发出一封信后,南宋状元哭死在岳飞像前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之于盐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的是,陆秀夫除了与南宋最著名的状元文天祥双忠并列之外,还与同时代另一位状元有交集,而后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抗元事迹并不亚于文、陆二公。这位在陆秀夫、文天祥之前殉国的状元,姓陈讳文龙,福建兴化(莆田)人,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死后与岳飞、于

  • 奇石耸立彰气节,行朝草市,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陆秀夫

    上世纪90年代末,老李曾有幸参与宋元海战遗迹调查,目的是寻找当时宋元两军在崖门海战的遗存。虽然无有所获,行至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口奇石山“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在石刻前。好是一阵感慨。这篇短文,就此石刻的来源的一些问题,记录了老李向当地文史部门的同行进行了采访与调查一些事情。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田

  • 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为南宋留住最后一丝尊严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陆秀夫

    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臣子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进行了肯定。诗中那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流传至今,成了人所共知的至理名言。如果将中国的历史翻开到南宋末年,忠臣在这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动荡时期,往往更加凸显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在面临蒙古骑兵冷硬的铁蹄旋即而至的时刻,岳飞成了大宋

  • 陆秀夫背少帝跳海,到底有考虑过宋少帝的感受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陆秀夫

    今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少帝)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於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己而世杰亦自溺

  •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东兴说历史标签:陆秀夫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宋少帝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因为殉国的时候年仅8岁,所以被后人称之为宋少帝,这位南宋的皇帝不仅很可惜而且也很无奈,如果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

  • 宋朝名臣陆秀夫,忠心对待君王,结局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历史人物编辑:波波爱看剧标签:陆秀夫

    宋朝名臣陆秀夫,忠心对待君王,结局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很多人们对于宋朝的印象停留在军事实力比较弱,经常遭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等等。其实也的确是这样,但是在这其中也曾经涌现了一些比较忠于君王的大臣,其中陆秀夫就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故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武将,相反是一个文臣,因

  • 忍无可忍!陆秀夫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现今陵墓却遭到破坏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陆秀夫

    近日,位于广州潮州磷溪镇英山村的宋末名相陆秀夫陵园被破坏。作案者用铁具重击陵园里面的石构件十五处。包括石狮六只,碑记石二块、二个石碑、亭柱石二条、主墓抱石二条。当地村委和陆氏宗亲获悉后马上报警处理,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陆秀夫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太为人熟悉,他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当时蒙古猛攻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存在感这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曾巩

    为什么说曾巩最没有存在感,原因很简单,因为曝光度少。初高其他几位大家都有散文活着诗词入选课本,唯独曾巩的没有。所以,曾巩自然存在感就低。韩愈的《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是作为师者的信条;柳宗元的《江雪》在小学课本里就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不用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脍炙

  • 司马光和范仲淹都没能跻身“八大家”,名气不高的曾巩为何能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熟悉的历史知识,其中的很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他们的诗堪称"中学生的噩梦"。与这些名气很大的诗人们相比,曾巩就显得没什么存在感,而且他的诗也很少被人提及,那么他为什么名气这么小,又凭借什么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呢?其他诗人名气

  • 一家中六个进士,曾巩只负责学习,贤内助居功至伟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曾巩

    什么是贤内助?那就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大多数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贤惠能干的女人。这些女人在男人背后每天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安心在外面拼事业。这话可不是空话,是有许多实例可举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妻子长孙皇后、朱元璋的患难妻子马皇后、曹操的妻子卞夫人等,这些女人都是世间少有的贤内助。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