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末年“隐相”、大太监梁师成的进身、升迁之路

北宋末年“隐相”、大太监梁师成的进身、升迁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梦倾城 访问量:2723 更新时间:2024/1/28 9:03:19

梁师成,字守道,北宋徽宗朝的大太监,有“隐相”之称;北宋末年的奸臣,“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之一。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梁守道的升迁之路。

一、迫于家境困顿,只好舍身以求。

少年时代的梁师成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书法也特别棒。再加上刻苦用功,时常受到乡亲们的夸奖。

但是梁师成似乎不愿意加入“科举”之列,总想找一个比“进士及第”更好的办法,去谋取富贵。要是三番五次地参考,本来家里就穷困,到时非落个穷死不可。

因此,他想走一条捷径,走一条与“科举”异曲同工的捷径。

有一天,他读到唐朝大宦官高力士的传记,大为感慨,并认为效法高力士,可以快速获取成功。

梁师成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想得到就做得到。于是,他让人阉了自己,然后进宫当了太监。

有了高力士这个榜样,这个奋斗目标,一切屈辱与无奈,他都能忍受。

进宫后,梁师成在做好卫生工作的同时,坚持练习书法。

后来,他的一手出色的小楷字被书艺局总领贾详看上了。于是,贾详把他从保洁员提升到抄写秘书。

从此,梁师成的人生发生了质的变化。贾祥死后,梁守道负责管理宫廷的机要文书。

二、缘起君臣相惜,终于进身得道。

在任机要秘书的同时,梁守道凭借已有的书法功底,研习赵佶的“瘦金体”书法。

俗话说“招招会不如一招绝”,他终于被宋徽宗引为书法知己。随之,他的人生又发生了一次飞跃。

原来因家境不好,而不敢奢望,街坊邻居们认为他该走的“科举”之道,成了唾手可得的事情。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梁守道终于获得了进士文凭。不久,他被赵佶晋升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

有人说,梁师成的进士文凭不是通过考试获得的,而是靠权势谋得的。

但是,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原因在于:一则,此人争强好胜,且少年有才,进考场与各地才子们一较高下的可能性大;二则,他考取的是“进士及第”,而不是状元,要是弄权,他完全可以弄个第一名;三则,他的文章可能一般,但他的一手“瘦金体”书法,考官会一眼认出,然后暗中照顾,也是有可能的。

梁守道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真才实学,他把自己家的一名保洁员推进了“科举”行列。梁府的保洁员储宏先生还真的就中了甲科进士。

不知是为了显示梁府的气派,还是储宏不愿意去做官,储先生中进士后仍回到梁府继续干保洁员,并没有做朝廷的官。

当然,因储宏是梁府的人,考官们曲意逢迎梁师成,而给了他如此好的考试成绩,也是有可能的。

梁守道虽然被后人指为贪官、奸臣,但他的实际能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由于工作努力,业务熟练,成绩突出,梁守道一直升到检校太傅、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位比宰相。

梁守道位高权重,又与皇帝赵佶是文友,朝臣们都怕他。宰相王黼,尊称他为“恩府先生”,甚至以父子礼对待他。蔡京父子,虽然也是大权在握,但也得谄媚于他。

时人称梁守道为“隐相”。

三、鉴于时人嘲讽,自爆出身隐私。

虽然被誉为不出面的宰相,但仍免不了让人们背后议论。议论他“进士及第”的真假,还瞧不起他的出身:要不是穷困、下贱急了,怎么会当太监呢?

听到非议后的梁守道,却自豪地说:别看我出身东京的贫寒之家,但我可是苏轼的骨血。为了证明自己所说非虚,梁守道和苏轼的孩子们平辈而论、兄弟相称。

也许是一场成功的造假;也许是迫于无奈,梁守道才公开了身世隐私。

不过,苏轼冤案的昭雪,确实是梁守道通过宋徽宗赵佶而操作成功的。

当时,苏轼是个政治污点人物。在前朝元丰年间,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苏轼的文章遭禁。

虽然诗文遭禁,但是,苏轼的著名文人的地位不是轻易能撼动的。因为政治问题,查禁人家的作品是不合理的。

所以,天下文人都对苏轼抱有极大的同情,但又无奈。当时,苏轼已带着冤情去世了,敢为他喊冤,能帮他平反昭雪的人也不多了。

这时,自认为苏轼后人的梁守道,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通过宋徽宗,解禁了苏轼的诗文。

这样,梁守道通过赵佶在政治上为苏轼昭雪的同时,也顺手捞了个“一代文宗”的雅号!

标签: 梁师成

更多文章

  • 王立祥、王贵强:肥胖日秤好体重-下调体重“已重”管理下篇

    历史人物编辑:眉见搞笑标签:王贵

    肥胖(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症候群。WHO早就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成年人慢性健康问题、是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全球每年因肥胖症死亡的人数高达400万,故如何科学体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中指出:“面对当今医学科学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增长的

  • 作为岳飞四大爱将之一,王贵为什么要背叛岳飞,投靠秦桧呢?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王贵

    是忠于故主誓死追随,还是为了自身前途名利选择背叛,摆在王贵面前的也不过这两条路,可惜他未能坚守底线,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污点。帅将生隙(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岳飞与他的手下四大爱将)很多人都知道岳飞手下有四名爱将,他们分别是张宪、王贵、牛皋、汤怀。其中王贵和张宪更被视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一向爱军爱民的岳飞

  • 孔令华给李敏寄去一封“求助”信,好友王贵:醉翁之意不在“酒”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王贵

    前言毛主席长女李敏的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幸福美满”。其丈夫孔令华,作为孔从洲将军的儿子,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人长得帅气,更重要的是,人老实、心眼好。图 |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敏、毛主席、孔令华二人的结合,得到了双方父母的一致认可。据了解,毛主席的几个子女的婚礼,因为种种原因,主席都没参加。唯独李敏

  • 王贵为何要背叛岳飞,难道兄弟情义,真抵不过富贵荣华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王贵

    在岳飞被人陷害,处于危难之际,作为岳飞的左膀右臂王贵没有坚持原则,反被自身安危和权势富贵所影响,选择了背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兄弟,此种品行实在令人不齿。为何王贵最终妥协了呢?史书留给我们的答案有两个原因:1、岳飞曾经责罚过临阵退缩的王贵,他心中有恨。2、枢密使张俊抓住了王贵的把柄,从而胁迫他背叛岳飞

  • 重温《王贵与安娜》:才懂安娜对王贵“第二春”满脸不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张宁标签:王贵

    安娜并不怕离婚,在她看来,婚姻又不是什么宝贝,谁要谁拿去好了,但安娜不喜欢欺。王贵迎来了“第二春”,而安娜对于王贵的第二春却采取了“不屑”的观望态度。安娜这种不屑的态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王贵为了一件小事,了儿子一个耳光。安娜彻底爆发了:她可以跟王贵离婚,但是绝不允许王贵因为“第二春”而不疼

  • 岳飞手下大将有4人背叛他,除了王贵外,还有哪3人?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王贵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云涌出过许多英雄人物,但同样在特定的时代下,造就了不同的悲惨人物。而“精忠报国”的岳飞就是其中之一,岳飞,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有勇有谋,屡次将金军打败,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并建立了一支人数众多,纪律严明的“岳家军”。但却被惨遭背叛陷害,被手下扣上“莫须有

  • 《王贵和安娜》原著:看懂婚姻里这“四大恶相”,看透人性

    历史人物编辑:陈新怡标签:王贵

    所有人都说,王贵配不上安娜!当初,她就该抛下一切,跟初恋一起出去,那才是她该过的生活。在大众眼中,两人不仅在阶层上极不匹配,安娜的才华还有眼界,也吊打王贵几条街。两人的结合,完全出于安妈妈的乱点鸳鸯谱,安娜对于妈妈的强势撮合耿耿了半辈子,对王贵也嫌弃了半生,最让人不平的是,这样的王贵,居然还不忠了!

  • 岳飞的手下大将王贵为什么要投靠秦桧?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王贵

    首先,再老生常谈地唠叨上一句:岳飞死得真冤。 我知道,每当我说这一句,就有无数人会怼我:岳飞死得一点都不冤!为什么不冤?岳飞口口声声说要迎归二圣,触怒了宋高宗,该杀。岳飞不听指挥,十二道金牌都传不回,该杀。岳飞拥兵自重,威胁到南宋江山,该杀。岳飞武将妄议建储,该杀。…… 这

  • 王贵和安娜:看到安娜捡菜叶糊口才知,她为何一生没爱上过王贵

    历史人物编辑:邢超建标签:王贵

    安娜曾哭着“我就是一辈子不嫁,也不会跟王贵走到一起”。被安妈妈“强逼”嫁给王贵后,她最常的一句话便是:我从来没爱上过你,我跟你这个乡巴佬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安娜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女王下嫁给“乡巴佬”王贵,在她心里,王贵是配不上她的,不管是阶层还是思想上,他们都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她在精神上的追求,

  • 《悬崖之上》为什么观众会觉得与周乙接头的人是张宪臣就好了

    历史人物编辑:罗滢标签:张宪

    电影《悬崖之上》现已上映多时,估计观众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便是如果当初与周乙接头的人是张宪臣,该片的结局会如何?由演员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余皑磊联合参演的电影《悬崖之上》现已上映多时,估计很多观众都会觉得,如果当初是张宪臣与周乙接头,执行“乌特拉”行动的小组,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