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2014年的时候,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己的性格也略为执着,自然,就成为了一名诗词爱好者。
可能依旧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在所有类型中,对“词”情有独钟。
常与相同兴致的朋友交流时,总会问及各自所钟爱。
而总会因,每个阶段的感受不同,偏爱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故无爱之极致者。
暂就一首姜夔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浅谈,徒增笑耳。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词,是八百二十年前的上元佳节,姜夔写于杭州。准确地说,应该是元月十六的凌晨,从梦中惊醒的他,仰望着灯火通红的街头,宣泄而出的相思之情。
据说,这是他为二十年前往来江淮间,所爱恋的一位合肥的歌女所作,因词的开头,所提及的“肥水”二字,也因后世从他的词集中翻出二十多首怀念女子的作品。不过,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但却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文人应有的情怀。
词牌名为鹧鸪天,鹧鸪本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鸟类。其鸣叫低沉、悠长,颇似笛音。每至春夏交汇繁殖之际,鸣叫更为频繁,一鸟啼鸣,众多鸟从不同的方位群体相应,此起彼伏。
本身姜夔即是一位音乐大家,他对该词牌也冠有自己的释意:“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
故吹奏笙笛,也常常被比拟为鹧鸪。“在典雅端庄的音乐之外,尚有类似鹧鸪啼叫的笛音,一旦奏起连绵不绝。纵使演奏结束,它郁积的旋律依旧在脑海中无法停歇。自然而然的悲伤之情,涌上心头无法抑制。”
是故《鹧鸪天》该词牌,常被文人骚客以诉可恋不可得的相思。
“肥水一直向东流逝,可是还没蔓延多远,就被巢湖截下。而我尚在千里外的西湖之畔苦苦地等候,等候流过她面前的肥水,能够流到我的身边。或许在我有生之年,已毫无希望。”
“而这些,都是因为当初我没有下定决心,与你结合远走高飞,而落下的遗憾。现在只有把这种相思之情,苦苦的掩藏在心里。”
“就在今夜的梦中,我梦见终于没有同你擦肩而过,你跟随着我的步伐,在画境一般的世界相会。就在我将手轻轻放在你的耳畔之时,突然一阵高亢的啼鸣,从山中传来,将我从有你的世界拉扯出来。”
“我满腹愁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街边的景象。道路、河畔两旁的树木,虽然已经发出新芽,但是春天尚未赋予他们应当有的翠绿之色,似乎思念你的痛苦,已经在我心中挣扎了太久,已经令我麻木,丝毫感受不到忧伤。可是为什么,我的两鬓,竟然在一夜之间,已然生出了白丝。“
“现在是大宋时期,虽然夜已三更,但是街头依旧热闹非凡,情侣们依旧穿梭在街头巷尾。而河床上、街道旁,或飘着、或挂着他们象征着爱情的红色的灯笼。“
“每年的这个时刻,我都会默默的仰望这天上的月亮,嘴角尽在一刻之间挂上了微笑。因为我知道你也在注视着它。就像我知道你在想我,你也一定知道我在想你一般。”
“而片刻之后,随着啼鸣的式微,我又重新陷入低沉,对你的思念,久久不能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