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拼命救下赵匡胤,遭人诬陷被赵匡胤赐死,抄家时,赵匡胤却大怒

他拼命救下赵匡胤,遭人诬陷被赵匡胤赐死,抄家时,赵匡胤却大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420 更新时间:2024/1/18 18:42:33

谋反成功的将军,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拥护他的将领和小兵。功臣们成就了一代君主,却也把自己送入了火葬场。就拿刘邦例子来说,刘邦能成就大业,是一众大臣促成的。大臣们与他同度患难,却无法共享清福,换来的唯一个死字。

那么,赵匡胤又是如对待他的功臣的呢?

说到对赵匡胤有恩之人,必须提到张琼此人。他生来俊秀,拥有射箭的天赋,年轻有为。后来,为了实现抱负,他投身于赵匡胤麾下,成为一名牙将。在当将军以来,张琼精于练兵,竟将手下的兵马编练自五代以来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当年,赵匡胤能成就大业,其中离不开张琼的作为。不仅如此,张琼也曾舍命救主,才让赵匡胤有了称帝的可能。按理说,张琼之于赵匡胤有大恩,赵匡胤再如何不济,也会厚待张琼才是。

不过,张琼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性子直,为人固执。对于赵匡胤赏识的两个投机倒把的奸臣,张琼却很有偏见,经当众辱骂二人,也被两人记恨在心,时刻想要除之泄愤。

为了实现目的,他们找遍各种线索,只为找到张琼一点过往黑料。可张琼为人正直,家世清白,也没什么黑历史好挖。两人无奈之下,只好诬告他作威作福,且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候时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琼怒极反笑,无论赵匡胤如何质问,他都拒不认罪。对此,赵匡胤暴跳如雷,对他心灰意,早已将他昔日的救命之恩抛之脑后。

赵匡胤找不到证据,看着张琼,气得吹胡子瞪眼,于是将其送去御史审问。在问刑过程中,张琼却是个犟脾气,心知无力回天,在被压去明德门时,他解下腰带,托人转交给自己的老母亲。

对于如何处置他,赵匡胤思来想去想了很久,最终说出两个字:赐死。

皇帝开口了,意味着张琼的一生也就到头了。在刀落下之时,不知他是否会想起当年往事,是否会后悔自己舍命救他呢?刀落,人走,他死得干干脆脆。

在他被杀后,赵匡胤派人去抄张琼的家,结果什么都没发现,只看到空荡荡的屋子,仿佛书写着张琼一贫如洗的人生。

意识到杀错了人,却为时已晚。赵匡胤后悔万分时又异常的愤怒,大声怒斥奸臣,又念起昔日张琼的救命之恩,他几近抬不起头,羞愧不已。经过深思熟虑后,赵匡胤下旨厚待张琼全家,算是将功补过。

可怜张琼光辉一生,好处没换来,却落了个满头灰。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柳永VS周邦彦,在宋词的世界里,你更喜欢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周邦彦

    谈及柳永和周邦彦,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在词的造诣上各有千秋。两人都擅长“儿女情长”之词,甚至在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成名,才学非凡。一个生于北宋初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以《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噪一时,一个以《汴都赋》名动天下;一个与红粉知己虫娘分别写出千古名作《雨霖铃·寒蝉凄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周邦彦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六丑·落花》宋代: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

  • 周邦彦寒食节所作一首思乡词,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善于写羁旅、闺情,这首词就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作品。《琐窗寒》也是词人自创的词牌。《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

  •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周邦彦

    01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 周邦彦一首怀旧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颇有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周邦彦

    据统计,宋词人写元宵的词达到三百六十六首,但为为人所熟悉的不多,节日词也无法描写习俗和节日当天的盛况,然后或寄托思念,或寓于怀抱,若想出类拔萃,还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为宋词集大成之周邦彦,用他的“措辞精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物之盛,晏乐之同”的画卷,也寄寓了自己流离他乡的感伤。《解语花·上元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即兴作词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周邦彦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宋朝有个大词人叫周邦彦,这家伙官做得不咋样,但是词作极佳,传唱甚广。古代文人,又称骚客。周邦彦身为文人翘楚,自然不能免俗。虽然年近古稀,却也仰慕李师师色艺双绝,艳名远播。偷偷摸摸地跑去跟李师师切磋才艺,顺便一亲芳泽。李师师身为一代名妓,自然是吟诗弄词,才艺了得,刚好也是周邦彦

  • 什么原因敢与皇帝争风吃醋?《宋史》中才子周邦彦香消玉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周邦彦

    今天给大家说道的这段历史相当有意思。自古上至钟鸣鼎食的王室贵族,下到飞燕寻常百姓之家,甚至翻遍24史和乌七八糟的野史,女人之间争风吃醋可谓是屡见不鲜。但是男人之间争风吃醋,还真不多见。不多见不代表没有,《宋史》当中还真记载一段帝王和臣子之间争风吃醋的故事,而且这两位在中国文艺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谁呢

  • 周邦彦一首别具一格的小令,诉说凄切孤独之感,让人读之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周邦彦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词上阙写黄昏时的悲哀景象。“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写秋天时晴时阴,渐渐到了黄昏,满院冷了下来。词人以简笔白描,勾勒出秋天阴冷,暗淡的特点,细腻入微地表现

  • 辽圣宗东征王氏高丽虽获胜,但高丽的土地却未丧失,只确定朝贡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辽圣宗

    十世纪末,自诩高氏高句丽继承人的王氏高丽,一直向北推进扩张,蚕食隶属于契丹辽国的鸭绿江女真聚居区,新当国的承天太后萧绰,决定针对东疆日益被侵蚀的问题,对高丽施以颜色。辽、宋、丽三国纵横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十五,年少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奉母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属兵马,为东征高丽做准备。次年

  • 辽圣宗第二次东征虎头蛇尾,并未拿到江东六州,宋朝则决定作壁上观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辽圣宗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一直受高丽侵袭的鸭绿江女真人,向契丹辽圣宗耶律隆绪报告:高丽国的大臣康兆弑君另立,没有向上国奏告,弑君大逆居然如此藐视上国,上国应该发兵问罪!辽圣宗闻报,决定再次征伐高丽,一来维护己方边境安宁,二来也去收回癸巳谈判中被高丽人骗走的江东六州,三来敲打脚踩两只船的高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