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有一虎将,曾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了2字

北宋有一虎将,曾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了2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从保瑞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4/2/27 3:32:23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那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最动荡的年代了,不过俗话讲乱世出英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这时候脱颖而出。

他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大宋王朝,而在他登基的路上,总是免不了贵人相助,北宋开国大将张琼就是其中之一。

张琼曾两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的生命安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张琼才是赵匡胤成功的最大功臣。

然而,好景不长,宋朝建国以后,张琼就因为性格问题被小人诬陷,说张琼要谋反,事情越闹越大,甚至还传到了赵匡胤耳朵里。

赵匡胤听闻救命恩人张琼要谋反的消息以后,没有任何犹豫,只冷冷说了两个字,就是这两个字,永久改变了张琼的命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舍身救主的张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张琼并不能算是北宋时人,他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就一直跟随赵匡胤东征西讨了。

据《宋史》记载,张琼是河北人,从小就天生神力,尤其擅长弓箭之术。不过,他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赵匡胤重用,只是赵匡胤身边一个普通的弓箭手罢了。

他真正的崛起,是在跟随赵匡胤攻打南唐时建立的。当时,赵匡胤还是后周的一位杰出将领,有一次奉命征讨南唐军队,独自一人充当先锋领兵在前。

然而,赵匡胤却因为自己的位置过于深入,被南唐的舰队包围其中,进退两难,就在这关键时刻,赵匡胤身边的一位弓箭手默默站了出来。

弓箭手正是张琼,只见他张弓搭箭,在众目睽睽下将南唐防守大将一箭射杀。这一举动惊呆众人,南唐军队瞬间乱了阵脚,四散而逃。

赵匡胤顿时大喜,连忙带着将士们冲了出去,迅速推进到城墙之外,准备开展新一轮的进攻。然而,赵匡胤明显低估了南塘人的军事能力。

他刚刚来到城墙之下准备发起进攻,却看到城墙之上突然出现了一排车弩,还没等赵匡胤反应过来,漫天的箭矢就朝他扑面而来。

看着铺天盖地的箭矢,他放弃了抵抗,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到来,但一阵箭雨过后,赵匡胤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完好无损。

当即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张琼挡在自己面前,他身上插满了箭,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赵匡胤。

眼见敌人的下一轮攻击又要发动,赵匡胤没有办法,只能拖着已经昏迷过去的张琼回到阵中。张琼这才悠悠转醒,军医看着身上插满了箭的张琼,立刻着手处理张琼的伤势。

军医解释说,张琼的伤势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要把箭从张琼身上拔出来才行。要知道,当时的箭簇上可是具有很多倒刺的,想要拔出来就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不过,张琼的表现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军医拔箭的时候,他不仅毫无反应,甚至还高声叫好,仿佛一点疼痛都感受不到,颇有当年关羽刮骨疗毒、谈笑风生的气魄。

后来,张琼伤愈复出,跟随赵匡胤一起建立了北宋王朝,他也因为护驾有功,被赵匡胤封为开国将军,位极人臣。奈何,张琼一介武将,又如何能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中安然度日呢?

性格直爽、遭人陷害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张琼这个人是武将出身,他的性格比较蛮横,有时候也会目中无人。

尤其他又在开国以后被封为高官,张琼这下更加骄傲了,经常在宫中横行霸道,其他文武百官知道他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只能默默忍受张琼的欺侮。

长此以往,张琼在宫中的名声越来越臭,甚至连赵匡胤本人也开始对蛮横无理的张琼看不顺眼了,更不要提宫中的其他大臣们了。

曾经,有不少人劝告张琼要收敛一点,可张琼依然我行我素,这让北宋的官员们非常不快。这些人暗暗下定决心,要惩治这个蛮横无理的人,哪怕他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

有一天,赵匡胤的宠臣史珪和石汉卿在商议事务,张琼突然凑了过来,开始对两人大放厥词,讥笑他们自不量力。

史珪和石汉卿气不过,就打算好好杀一杀张琼的威风。说干就干,随后史珪开始在宫中四散谣言,说张琼擅自挪动兵马,还在自己舍中豢养了上千仆人,作威作恶,令人发指。

后来,民间甚至还传出,张琼诋毁赵光义的传言。张琼在宫中的名声本来就很差,史珪污蔑张琼的事在宫中越传越广,不少人都相信关于张琼的谣言是真的。

张琼的“卑劣行径”闹得满城风雨,连赵匡胤都被惊动了,下令召来史珪问清楚情况。史珪急忙赶到,声情并茂地给赵匡胤讲述了张琼的“卑劣行径”。

赵匡胤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竟然会变成这样。于是,赵匡胤没有犹豫,他甚至没有去亲自探求张琼的情况,就冷冷地说了2个字“处死”。

只是,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张琼干脆直接跳井自杀了。张琼的死令人唏嘘不已,那么,张琼难道真的像史珪传言的那样不堪吗,竟然会被直接处死?

“处死”真相

据《宋史·张琼列传》记载,赵匡胤在张琼刚死的时候就后悔了,立反应过来命人去探查张琼的情况,这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原来,张琼的家中并不算富裕,传闻中的百名仆人实际上只有区区三人,赵匡胤懊悔不已,责备史珪、石汉卿诬陷他人。

对此,石汉卿连忙说了一句“张琼的仆人可以以一敌百”,赵匡胤眼看就要发狂,但一想到张琼已经死了,就没有再追究下去。

后来,他命人要善待张琼的家人。或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张琼可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死于小人诬陷。

又或者说,赵匡胤为什么会那么糊涂,听信小人的谗言。即使,此事发生之后,明知有问题也不追责造谣之人的问题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国策。众所周知,北宋从建立之初,就一直施行重文轻武的策略,不少武官不仅得不到重用,甚至还会被朝廷排斥、削弱军权。

如今看来,这种政策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对于太祖赵匡胤来说,身边的这些手握重兵的武将们,迟早是要被除去的。

张琼只是正好撞在了枪口上,哪怕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赵匡胤也不会放过。事实上,张琼是否真的有恶劣行径,根本就不重要,所以赵匡胤没有去探究真相,而是选择直接处死张琼。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赵匡胤当时会毫不犹豫处死张琼,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便是帝王之心:“敌国灭、功臣亡”。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匡胤

    我是靖宇读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題。宋太祖赵匡胤因为死的太突然,所以正史野史说法不一,令后世争议很大,成为悬疑案之一。记史书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把“武成王”关羽赶出庙堂?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赵匡胤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常平村人。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三兄弟,刘备建立蜀国,关羽守襄阳、定益州、督江陵,被封为前将军。唐朝开始悬挂关公神像,关羽已经被神化。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深远,关羽忠孝仁义、智勇两全,简直就是战神的代表。后来又成了财富的代表,无所不能的神。但是这些表象没有遮盖住宋太祖赵匡胤的眼睛

  • 赵匡胤登基的当天,一个武将被满门抄斩,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赵匡胤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拉开帷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又一个割据混战时代。在长达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小国林立,军阀连年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沦为血火疆场。直到后周显德元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登基后,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内修政理外

  • 定都开封赵匡胤一百个不愿意,他为何不选择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匡胤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不能说开封差,毕竟开封也是古都,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位置,处于运河和黄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水运重心,定都这里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北宋来说,却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究其原因就一点,军事压力太大了。一旦游牧民族南下,那么几乎是一马平川,开封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赵匡胤登基之后就确

  • 赵匡胤请亲弟弟射箭,弟弟将亲嫂一箭射杀,赵匡胤:贤弟,射得好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赵匡胤

    古人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说的是兄弟之间精诚合作所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但同时又说“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说的是兄弟之间很容易就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在历史上关于这两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那一些有着巨大权力,巨大财富的贵族豪门之家。比如周公姬旦辅佐兄长武王,那就是兄弟齐心的典型例子,而李世民发动玄武

  •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因为赵匡胤不想步后周的后尘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赵匡胤

    自古帝王多猜疑,开国君主更甚。建国后,清洗老臣饱受千年诟病。而宋朝开国时期,“杯酒释兵权”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轮权力的交接。赵匡胤也因此落了个“仁君”称号。大将军出身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替代了由郭威创建的后周。赵匡胤朝堂之上“亲贤臣远小人”,对外勤俭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但英明的君王在历史上却

  • 宋朝一武将杀了赵匡胤十几个贴身侍卫,赵匡胤却赏他1座豪宅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V标签:赵匡胤

    历史的进程,常常因某些意外因素被打断。比如北宋开国之初,北方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严重威胁新生的宋朝。一代雄主宋太祖赵匡胤,先后平定了从南到北的各个割据势力之后,开始把雄心勃勃的目光望向北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赵匡胤的雄才大略,和北宋初年的身经百战的将士军队,此时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会

  • “灌酒高手”赵匡胤,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赵匡胤

    说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毫无疑问大家都会想到大宋王朝顶层设计者: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之尊,赵匡胤的上位之路看似捡漏,实则离不开他自身的智慧。不仅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

  • 赵匡胤的无间道,丑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赵匡胤

    文/食堂01其养子、外甥刘继恩继位。新皇帝的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记闷棍。亡国之危,扑面而来。还没等刘继恩喘口气...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手持利刃,很不友好地问候了刘继恩。刘继恩毫无防备,裤衩子都顾不上了,绕着屏风跑......被乱刀砍死。刘继恩刚死,宰相郭无为就率兵弄死了侯霸荣。来得也太巧了吧。

  • 为救赵匡胤他身中数箭,结果被人陷害后,赵匡胤却说: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赵匡胤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没有人要求处于困境中的人发达后一定要报恩,但这已成为一个潜规则。如西汉的淮阴侯韩信,当年穷困时一位漂母曾接济他饭食,他功成名就后就将漂母接到府上,行高堂之礼。在千恩万谢后,韩信还奉上了一千金,这也是“一饭千金”典故的由来。而素来以仁善著称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