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登基的当天,一个武将被满门抄斩,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

赵匡胤登基的当天,一个武将被满门抄斩,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十年磨一见 访问量:2314 更新时间:2024/2/23 12:05:03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拉开帷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又一个割据混战时代。在长达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小国林立,军阀连年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沦为血火疆场。直到后周显德元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登基后,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内修政理外强甲兵,其作为和功业,完全不是五代乱世那帮昏暴之君所能比拟。

后周于数年之间迅速崛起,一派兴盛气象,连北方号称天下无敌的契丹都被他打得招架不住,眼看柴荣就将成为又一个终结乱世、一统天下的盛世明君。可惜天妒英才,显德六年六月,才39岁的周世宗柴荣,一病不起,并不治而亡。英明一世的柴荣,死前却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把心腹大将赵匡胤提拔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成为手握后周兵权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谁知赵匡胤背叛了柴荣重托,眼看周世宗留下7岁幼子柴宗训继承帝位,他自己又手握重兵,起了不臣之心。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后,赵匡胤利用自己在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争取到一大批实力派武将的支持和拥戴,在建隆元年正月初一,谎称出兵抵御契丹,调动大军离开汴梁。

在汴梁城外的陈桥驿,后周将士发动兵变,赵匡胤假模假样地半推半就一番后,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赵匡胤这次兵变篡位事件,在五代十国时期并不稀奇,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靠这种篡逆手段上位。万幸的是,赵匡胤又和这些人迥然不同。他从五代乱世走来,亲眼见证了五代时期的短命王朝成批出现又昙花一现般迅速消亡的悲剧,决心把这些当成前车之鉴,做一个真正收服民心、开创万世基业的明君。

因此,赵匡胤从兵变当天开始,就处处留心,竭力显示出不嗜杀人的仁义之风、大度恢弘的王者之气,以获得天下臣民认同支持。他在黄袍加身后,第一件事就是和三军将士约法三章,第一不准侵害杀戮后周少帝柴宗训和皇太后,第二不准欺辱杀戮后周文臣武将,第三不准抢劫后周的府库财产,并且再三申明,“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违令者杀无赦。

在赵匡胤的严加约束下,这场兵变几乎兵不血刃地圆满成功。然而百密难防一疏,中间还是出了岔子。后周大将韩通,兵变当天正在皇宫值班,听闻赵匡胤造反,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从皇宫中跑出来,“惶遽而归”。《宋史》没有说明他要去干什么,很有可能是想赶回家中照顾家小。谁知此时赵匡胤大军已经进入汴梁城,与韩通撞了个满怀。赵匡胤手下武将王彦升认识韩通,知道他不是赵匡胤的嫡系,此时又慌慌张张东奔西跑,疑心他是想组织反抗,当场把他斩杀。王彦升一不做二不休,又跑到韩通家里大开杀戒,韩通“妻子皆死”,被满门抄斩。

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韩通不是一般人,他担任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官高爵显,人品端方正直,威望极高。更为重要的是,韩通才能全面,除了军事才能卓越,在抗击契丹、征伐南唐的战事中屡立战功。而且善于治理民政和水利,他主持的葫芦河治理工程,和黄河治理工程、汴梁城营建工程,都卓有成效,后周军民都对他赞誉有加。

他虽不是赵匡胤嫡系,没有参与陈桥兵变,但素来与赵匡胤关系还算和睦,因此赵匡胤满心盘算着将来重用他,利用他的威望和才能为己效力。谁知道出了这么大岔子,部下武将们杀谁不行,偏偏把韩通给杀了,不仅让他日后失去一个得力助手,更为关键的是韩通这样的正人君子被满门抄斩,严重影响了赵匡胤的明君形象。赵匡胤赶紧采取补救措施,专门下达罪己诏,一方面追悼韩通,追封他官爵谥号,一方面阐明真相,说明不是他所为。并且“怒彦升专杀,以开国初,隐忍不及罪”,虽然饶了王彦升不死,但却终身不加封他的官职,以示惩戒。

参考史料:《宋史》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定都开封赵匡胤一百个不愿意,他为何不选择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匡胤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不能说开封差,毕竟开封也是古都,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位置,处于运河和黄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水运重心,定都这里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北宋来说,却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究其原因就一点,军事压力太大了。一旦游牧民族南下,那么几乎是一马平川,开封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赵匡胤登基之后就确

  • 赵匡胤请亲弟弟射箭,弟弟将亲嫂一箭射杀,赵匡胤:贤弟,射得好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赵匡胤

    古人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说的是兄弟之间精诚合作所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但同时又说“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说的是兄弟之间很容易就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在历史上关于这两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那一些有着巨大权力,巨大财富的贵族豪门之家。比如周公姬旦辅佐兄长武王,那就是兄弟齐心的典型例子,而李世民发动玄武

  •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因为赵匡胤不想步后周的后尘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赵匡胤

    自古帝王多猜疑,开国君主更甚。建国后,清洗老臣饱受千年诟病。而宋朝开国时期,“杯酒释兵权”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轮权力的交接。赵匡胤也因此落了个“仁君”称号。大将军出身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替代了由郭威创建的后周。赵匡胤朝堂之上“亲贤臣远小人”,对外勤俭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但英明的君王在历史上却

  • 宋朝一武将杀了赵匡胤十几个贴身侍卫,赵匡胤却赏他1座豪宅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V标签:赵匡胤

    历史的进程,常常因某些意外因素被打断。比如北宋开国之初,北方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严重威胁新生的宋朝。一代雄主宋太祖赵匡胤,先后平定了从南到北的各个割据势力之后,开始把雄心勃勃的目光望向北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赵匡胤的雄才大略,和北宋初年的身经百战的将士军队,此时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会

  • “灌酒高手”赵匡胤,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赵匡胤

    说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毫无疑问大家都会想到大宋王朝顶层设计者: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之尊,赵匡胤的上位之路看似捡漏,实则离不开他自身的智慧。不仅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

  • 赵匡胤的无间道,丑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赵匡胤

    文/食堂01其养子、外甥刘继恩继位。新皇帝的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记闷棍。亡国之危,扑面而来。还没等刘继恩喘口气...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手持利刃,很不友好地问候了刘继恩。刘继恩毫无防备,裤衩子都顾不上了,绕着屏风跑......被乱刀砍死。刘继恩刚死,宰相郭无为就率兵弄死了侯霸荣。来得也太巧了吧。

  • 为救赵匡胤他身中数箭,结果被人陷害后,赵匡胤却说: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赵匡胤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没有人要求处于困境中的人发达后一定要报恩,但这已成为一个潜规则。如西汉的淮阴侯韩信,当年穷困时一位漂母曾接济他饭食,他功成名就后就将漂母接到府上,行高堂之礼。在千恩万谢后,韩信还奉上了一千金,这也是“一饭千金”典故的由来。而素来以仁善著称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

  • 天道好循环,赵匡胤的弟弟篡位百年后,皇位再次回到赵匡胤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赵匡胤

    自从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造了“皇帝”一词来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此后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纷纷以皇帝自居,但是,“皇帝”这一职业其实非常不好当,甚至可以说只要当了皇帝,那么就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枕边人不可信、亲兄弟也不可信、皇子皇孙不可信、有时候就

  • 赵匡胤死后,为何是赵光义继位?真的是赵匡胤的儿子们太无能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赵匡胤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千年来朝代更迭的事件是你方唱罢我来唱,每次都死伤不及其实,相比而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非常牛,兵不血刃的进行了陈桥兵变后就当上了皇帝,很快就统一了中国,为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编认为,赵匡胤非常厉害,他本是文化不高的一介武夫,但却非常具有胆略和见识,仅仅十

  • 是被逼黄袍加身,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赵匡胤本身就有造反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被逼着黄袍加身?别说笑了,所谓的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一手导演的一出好戏罢了。赵匡胤本身就有了政变造反的心思。但又担心自己背上造反之名会被人认为是乱臣贼子。因此赵匡胤才和弟弟赵光义以及手下心腹之臣商议出了黄袍加身这么一出戏。其目的就是要表现出自己是被逼无奈从而政变造反的。但事实上赵匡胤黄袍加身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