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隐居乡间儒者范浚,96字《心箴》,为何让大儒朱熹帝皇嘉靖心仪?

隐居乡间儒者范浚,96字《心箴》,为何让大儒朱熹帝皇嘉靖心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深娱乐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4/1/25 14:36:34

柳哲

南宋大儒朱熹千里迢迢,曾三访浙江兰溪的宿儒范浚而未能如愿,获读其《心箴》,不禁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抄录回家,反复体会,可谓是范浚的第一位“铁杆粉丝”。《心箴》对朱熹理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后把《心箴》编入《孟子集注》,他还为范浚立传——《香溪范子小传》,这样写道:“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心箴》全文如下:“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 参为三才,曰惟心耳! 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禽乃兽。 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闲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 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心箴》,短短96字,到了明代嘉靖皇帝,可谓是范浚的又一位“铁杆粉丝”。他拜读《心箴》,获益良多,亲自注读,大臣传诵,颁布圣旨,要求各地学宫、文庙,树立《心箴》碑,掀起了全国学《心箴》的高潮!嘉靖皇帝亲自为《心箴》注解道:“堪舆,是指天地说;无垠,是无有界限。宋儒范氏浚作《心箴》,说道:茫茫然天地,广大无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似太仓中一粒粟米……”范浚还写过一首诗《偶作》,足可了解他的人生境界:“晏食聊当肉,缓步聊当车。身闲贵莫比,心足富有余。时饮一杯酒,历观千载书。正尔良独难,亦复将须。”“身闲贵莫比,心足富有余”,堪称名言警句,意味深长!可谓一字值千金,一句胜万言!反复吟哦,回味无穷!超越千年时空,幸遇历史知音!我是一名北漂学者,孜孜追求于文化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默默地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有形的房子,固然重要!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无形的精神,更能造福人类,流传千古!坐拥书城,粗茶淡饭,饮水著书,利益众生,吾之所志,心之所属!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境界!自给自足,陶然自得,固然幸福!人生在世,别有追求:心怀大爱,造福人类,有如“雷锋”、“白求恩”,有如“春蚕”和“蜡炬”! 修齐治平,协和万邦,世界太平,天下一家!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物欲横流,贪腐成风;铺张浪费,纸醉金迷;世界动荡,贫富不均……林林总总,令人忧心忡忡!贪官们,前赴后继,纷纷落马!如果能早早体味范诗三昧与心箴内涵,淡泊名利,不过分追求骄奢淫逸,就不会身陷囹圄,失去自由,落得如此的悲惨下场!人若无求品自高!处心积虑得来的“荣华富贵”,终究落得一场空!贪官丑闻,层出不穷,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 范浚诗文《心箴》与《偶作》,对于时下贪官,不失为一剂清新剂,更是对症的良药!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江西这个寺庙,文天祥、朱熹都曾慕名前来,如今知道的游客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乞丐也爱生活标签:朱熹

    江西的文物古迹众多,乐安县的流坑村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往参观,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离乐安县城18公里的鳌溪镇白竹村,这里有座石桥,石桥下方有座寺庙,名为“石桥寺”。石桥原本是座红石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千百年来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洞,桥高15米,宽20米,桥身是由

  • 朱熹发问:为何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十岁孩童11字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朱熹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经历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后,那些值得传承下去的文明研究成果也一并流传至今。正因为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文化成果,才使得华夏文明能够达到如今这般优秀的高度,丰富多彩乃是华夏文明的第一大特征。虽说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值得被世世代代传颂下去,但是每个民族所坚守的风俗却截然不同,这份坚持令世界文明变得

  • 朱熹问:为什么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王树松标签:朱熹

    好的教育是什么?不是你告诉学生1+1=2,然后让学生们背下来,而是要引发学生们去思考,最好学生们还能做到举一反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就像你不能要求全国14亿人,只能吃白米饭,不能吃包子馒头面条一样。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学者,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

  • 刘伯温、方孝孺、张居正、王阳明、朱熹……盘点明朝十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朱熹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由盛转衰,后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今天,我们就一起

  • 朱熹问学生:为何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谭厨美食教学标签:朱熹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用来形容学习十分贴切,毕竟有知识的人才能写出好小哥,因此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普遍接受教育,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的内涵。虽然说如今的孩子在学业上比以前要轻松一些,但是在其他方面也需要家长的悉心教导。现在很多家长都开始让孩子上补习班,希

  • 朱熹诬蔑风尘女子,女子写下一首词惊艳千古,差点把朱脸给打肿了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朱熹

    朱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思想大亨,是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差点成圣,然而人无完人,即便如朱子般处尊居贵、声名显赫,他也干过一档子轰动朝野的丢脸的买卖。 朱熹曾与台州名妓严蕊结下过不解之仇。事情是这样的:身为宋代理学的推行者和先驱人物,朱熹

  • 朱元璋重修家谱想认朱熹为祖宗,老家秀才一句话,却让他瞬间醒悟

    历史人物编辑:明史专家标签:朱熹

    朱元璋重修家谱想认朱熹为祖宗,老家秀才一句话,却让他瞬间醒悟中国人向来讲究背景和出身来历,但凡想要或者已经身居高位之人,你要不说自己是古代哪位名人之后,都不好意思向别人吹嘘自己。比如最近不小心在美国卷入性侵丑闻的京东大佬刘强东,半年前就曾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寻根溯源,最后挖出自己是汉高祖刘邦四弟的后裔,

  • 宋朝最伟大的文人,不是苏轼,不是朱熹,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朱熹

    说起宋朝的文人,我们即使再不了解都能说几个,苏轼、柳永、辛弃疾、陆游等等。可以说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造诣都是非常的高,但是要说伟大的话,就只有一个人能称得上了。这个人就是王安石。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我们认为他远远没有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出名,为什么能称得上伟大呢?其实古人

  • 南宋营妓宁死不屈令朱熹难堪却获皇帝点赞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东东标签:朱熹

    大儒朱熹办过一宗案件,曾饱受世人诟病,此案牵扯到一个营妓。营妓即军营的妓女,古代军队为了“慰籍军士”,缓解战士情绪压抑而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宋高宗在位的时候,天台(今属浙江台州北)驻军中有个叫严蕊的营妓,原姓周,字幼芳,不仅生得冰肌玉骨,出水芙蓉一般的美貌,而且能歌善舞,还很有文才,堪称色艺

  • 朱元璋曾想认朱熹为祖先抬高出身,却因为一件小事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七弦君讲史标签:朱熹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开国皇帝或朝代乐衷于给自己找一些高贵的身世或攀上一些高贵的血统。比如刘邦就传说是刘母与蛟龙所生,就连匈奴和鲜卑等少数民族为了便于统治的考虑也会认汉族人为祖先。五胡乱华时的匈奴人自认为是刘邦的后代,原因是他们长时间与汉族和亲,自己也算是刘邦的后裔,鲜卑人在壮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