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文物古迹众多,乐安县的流坑村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往参观,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离乐安县城18公里的鳌溪镇白竹村,这里有座石桥,石桥下方有座寺庙,名为“石桥寺”。石桥原本是座红石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千百年来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洞,桥高15米,宽20米,桥身是由空心的天然原顶石组成,仿佛一条巨龙欲腾空般,又好似在两座山之间架起了“天桥”,也被人称为仙人桥。
根据当地的县志记载,石桥寺最早修建于唐朝年间,是当时的佛教徒筹集捐款建造的,在石桥内建造了座寺庙,取名石桥寺。当时的寺院建筑宏伟,香火旺盛,寺内的僧人有40多位。南宋年间,战火四起,石桥寺被迫遭受人为的破坏,南宋文天祥来到乐安,也曾来石桥寺看过,深感痛惜,于是出资把石桥寺重新修缮了一番,并把石桥寺移到了石桥下方五十多步的的一块空地上,现在还能依稀看到当时寺庙的遗址。
当时的石桥寺修建用的石砖上都印刻有文天祥三个大字,在寺院改地重建之后,文天祥还在寺内停留了两年,并且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宋代理学家朱熹后面也慕名前来,在此地讲学,并且为其作诗一首,可惜的是,清朝年间,石桥寺逐渐开始衰败,民国初年,石桥寺彻底荒芜,寺院内的僧侣只好在石桥下方建了座简易的庙堂,依靠石桥来遮风挡雨。直到建国后,金倮法师与其弟子自愿筹集善款第二次重建了石桥寺,饱受沧桑的石桥寺才终于安定下来。
石桥寺有58米长,17米宽,石桥拱内的前后都被石墙堆砌起来,围成了寺庙,占地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寺院由西面进入,还专门铺上了水泥坡道,有52级台阶,往上便是5.4米高的山门。山门上悬挂着“石桥古寺”的匾额,山门外还建有供一些活动备用的厨房,和一些生活建筑,山门外还有一处七层六角的佛塔。山门内有一条3米多宽、高5米的走廊,山墙上堆砌着红色的石砖,设置4根两米多长的圆柱。
前方是三扇大门,中门是大雄宝殿,大殿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三面是腰墙,有两米多高,正面则是1米多高的佛座,供奉着三世佛。左侧的是地藏王菩萨,右侧是观音菩萨,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塑像,前院内还有大钟和木鼓,用作鸣钟之用。右门是聚客厅,厅后有延寿堂,右边则是僧侣与香客住宿的地方,以及厨房。
石桥寺后来又新建了座天王殿,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供奉的是泥塑的四大天王像,还新建了千手观音殿、送子观音殿、普众塔等等。寺内的佛像一共有118尊。在后墙还有一扇小木门,可以通往天桥顶上,欣赏石桥的天然奇景,以及周围一些奇特的景观,比如石罗汉、石娘娘等,造型十分逼真。寺院还购置了95亩山林,用来栽种林木和瓜果蔬菜,能够自给自足。
石桥寺本身没什么特色,没什么传奇色彩,名气也不这么大,估计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会来,但这样也更显沧桑、漂泊感,它所依靠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僧人无事时也会在田间劳作,一副悠闲安宁、怡然自乐的景象瞬间在脑海里形成,挥之不去。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建议自驾前来玩,走抚吉高速1小时左右到达,交通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