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虎 访问量:4785 更新时间:2023/12/13 10:00:10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

很早就知道这个丁谓,他被后人称为“溜须宰相”,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奸佞小人,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而我不喜欢他的理由当初却很是简单,因为忠臣寇准是被他整下去的。

其实现在想想,说他“溜须”,必是那些看他青云直上而眼热之人的忿忿之言,其中带着讥讽自不必说,但反过来想想,大家一起吃工作餐,边上好朋友的胡须上沾个饭粒,顺手给摘下而已,就如同现在男人看见女朋友头上落有一片花瓣,顺手给拿将下来一样,不值得那么酸溜假醋地当个事来说吧。倘若那寇大人微微地一笑而过,或者很受用,那中华词库将没有这“溜须”一词了吧。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宋淳化年进士,累官至宰相,封晋国公。后徙雷州,最后是死于河南潢川。

丁谓的名声可谓是很臭的,我见不少人说他是毁誉参半,其实他却一直是以负面立世的,至少是毁多誉少吧,而这誉真是少有人之知,更多的是知道他名列“五鬼”之一,当然,这是相对于熟悉历史的人而言的。

丁谓有才的,可以说是个全才,他于诗于画,于音律于博弈,天象占卜,凡是当世谓之艺事,他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当然,这其中的“德”大概是弱项。

他少年便以才闻世,并受到当时以文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王禹偁的看重,对这个名字,学文学史的都是熟知的吧。史载:“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谓之‘丁孙’”。

王禹偁此论肯定是有过誉之嫌,且不说这二人在文学上替韓柳提鞋都不配,而这孙何是何方神圣,至少我是一头雾水。但毕竟这赞誉来自一文学泰斗级的人物,时人对这丁谓自是要高看一眼滴。

丁谓有一项特殊功能,过目不忘,这大概是旧时文人的基本功吧,但背是背了,能随时拿出来用于事,应于时者,怕没几人。在我印象中,可能那三国中献西川图的张松算一个。而这丁谓不仅眼似扫描仪,看完即可背诵,而且还可随取随用。

一次真宗皇帝突发奇想,让人去市面买酒同众大臣共饮,中途突然问道:“爱卿们谁知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啊”,自然是无人知道,但就是这丁谓却答道:“30文”,皇帝问“有何依据呢?”答曰:“杜甫有诗云:速须相聚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结果当然是皇帝高兴惨了。

还有一次皇帝与爱妃钓鱼,半天也没钓上一条,很是不爽,众大臣皆不知道如何是好,唯有这丁谓上前说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于是这皇帝又高兴惨了。心中郁闷,一句了之。

可真不要以为这马屁拍得到位,丁谓就是个谄媚小人。让皇帝开心可不是件容易之事,如同开玩笑和幽默不是一个层次一样,在文人天堂的有宋一朝,这不同的奉承之话在皇帝的心中感觉是大不同的,同那些只知道说“皇上圣明”的庸才来说,这丁谓不能不说是将其胸中的文采,发挥到了极致,这也反映出他的博学和多才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

要是你认为丁谓的这些只是雕虫小技,那你可真就错了,丁谓之才是大才,是实用之才。皇宫失火,楼台榭亭变为一片瓦砾,丁谓奉命重修。他采取了“挖沟取土,解决土源;引水入沟,运输建材;废土建沟,处理垃圾”的方案,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不仅“省费以亿方计”,还大大缩短了工期。很符合现代项目管理的宗旨吧。由此我们又多了一条成语叫“一举三得”。

他虽为文臣,却可行武举,不惜亲身涉险,以一已之力平川陕叛乱,西南得安;契丹南下,民抢渡黄河避难,他设计杀死囚,镇船夫,民皆平安以渡。

他还是一位经济专家,对粮赋税收混乱的局面,制定相应政策以施,利国利民,功劳卓著。并且还组织编写很多财政专著,成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特别是他主编的《景德会计录》,是中国第一部以“会计”冠名的会计学专著。

以上只是他正能量的点滴,但点滴中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之人,倘若他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忠心为国,那定能成为一代之名臣。

可惜,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宋史专家王瑞来教授就曾借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来评价他,这是很合适,很正确的。

他凭着才高却工于心计,越是身居高位,越是以谄媚为事,做事一味以“多希合上旨”为已任,对同僚排除异己,一派小人嘴脸,其奸邪手段无不用其极,终至成为一代佞臣,为天下所不耻。

他同寇准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也受寇大人的知遇之恩,但也许是那“溜须”太伤他的面子,抑或是想那宰相之位。于是他便勾结太监,罗织罪名,又擅改诏书,将皇帝归天这泼天大罪安在寇准头上,最后是直将这寇准客死贬所,而朝中同寇准关系好的大臣,也被他全部清除。

他一手遮天,陷害忠良;他装神弄鬼,迷惑皇上。他投真宗之好,大兴土木,耗尽民力,将这真宗朝后期的政治搞得是乌烟瘴气。不仅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整个社会也因他擅权乱政而渐失民心。以至于当时天下有民谣云:“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话对丁谓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丁谓也没落个好下场,就在寇准遭贬海南不久,他也被罢相,也被贬去了海南同寇准作邻居去了。抄没家产时,搜出很多的家财,史载八个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丁谓真是个奇葩之人,被贬后的他迅速调整心态,他千秋功罪任凭说,淡泊晚年不顾它,《宋史》记载他:“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他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不如意,他日赋一诗,号《知命集》,所著诗文亦数万言,其中就包括《天香传》。

他的诗近西昆派,在宋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其中有两句最为令人叹绝:“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他还在闲暇之时当起了业余老师,“教人读书为文”,为开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也算是尽了他的一已之力。

他飘零在外十五年,终未能等到复出的圣旨,直到71岁时客死他乡。后世对他的评价,名相也罢,佞臣也好,有两点是被后世所公认的,一是有才,二是无量,但不管后人如何评说,这丁谓也是听不见的了。

标签: 丁谓

更多文章

  • 富平之战败北后,张浚本欲重新启用曲端,为何反将其投入狱中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曲端

    两宋之交的宋金之战非常激烈,除了众所周知的长江流域的几场大战外,在西北的川陕战场也发生了连场大战。在这些战役中涌现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抗金名臣名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南宋抗金名臣张浚便是其中的一味,他经营川陕时期事迹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他在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期间的抗金事迹

  • 比柳永还悲惨的一代才子,10次科举都不中,写了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柳永

    唐朝名士辈出,很多天赋异禀的人都考中功名,光耀明媚,然而罗隐可以说是唐朝最惨的学子了,罗隐小时候就以才学出名,文章诗句人人争相传颂,唐朝末年,罗隐同许多学子一样踏入科举考试的大门,希望能一展宏图,然而久负盛名的他却次次落榜,接连考了六次都没有考中,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罗隐的人气,就连当朝宰相都十分欣赏他

  • 历史名人也讲“荤段子”?看李白、苏轼、杜牧的段子,最服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柳永

    提起所谓的历史名人,尤其是李白、苏轼之类的,就是一副自我清高的高冷范,其实文化人卖弄起“荤段子”来,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自从被组织污染后,都已经不敢正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了,总觉得“污”,但是今天带给各位的,是正儿八经的名人“污”段子。开头的必须是诗仙,李白。 (小哇钟汉良演的李白老帅了,

  • 柳永的《雨霖铃》人人会背,但这4个字的读音90%的人都念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柳永

    在宋金时期,流行十首古典名曲,被称为“宋金十大金曲”,其中包括:司马槱《蝶恋花》、苏轼《念奴娇》、晏几道《鹧鸪天》、柳永《雨霖铃》、辛弃疾《摸鱼儿》、吴激《春草碧》、蔡伯坚《石州慢》、张先《天仙子》、朱淑真《生查子》、邓千江《望海潮》。这其中,有的词人并不出名,而唯有柳永、苏轼的名声最为响亮,柳永便

  • 苏轼的这首词,婉约起来比柳永还过分,其中一句更是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柳永

    说起苏轼,往往让人想起标志性的豪放派诗词。其实,在苏轼之前,词作基本上就是婉约小曲,虽然零星有些阳刚之作,但公认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横空出世,才将宋词划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泾渭分明的风格。苏轼既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又是其巅峰和集大成者。通常人们都会认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的评价:柳郎中词,只

  • 他深受苏轼欣赏,一首《谢池春》不输柳永,写尽离别相思苦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柳永

    作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苏轼门下有著名的“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其实苏轼门下文人众多,有人将前面四人加上陈师道、李廌,又称为“六学士”,这还不够,苏门有一位词人,世人知之甚少,他和苏轼交往密切,深受苏轼欣赏,他就是李之仪。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河北

  • 柳永令人害羞的一首词,写尽古代夫妻趣事,最后一句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柳永

    柳永一生不羁,其词多描写男女之情,缠绵悱恻。柳永词的价值,一方面在文学上婉转深沉,颇具风情;另一方面,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审视古代男女真实情感的窗口。古代人如何恋爱,如何经营爱情和婚姻,这在今天都可谓不可捉摸,但透过柳永词,或许能窥见一斑。柳永曾经写过一首词,十分大胆地描绘了新婚夫妻的甜蜜。少年夫妻新

  • 欧阳修和柳永有一首词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到底原创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柳永

    欧阳修和柳永都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北宋文坛响当当的人物,都有极高的才情。然而两人有一首词写的极为相似,引得后世人争论不休。是哪两首词呢,我们先看柳永的《凤栖梧》: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韩国“杀人魔”柳永哲落网记:只对老人、女人下手,一年杀害19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柳永

    电影映射现实关于一部广为流传的犯罪电影《追击者》,相信有许多人看过,最可怕的是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的主角池英明的原型是韩国杀人魔柳永哲,是韩国历史上的头号变态杀人狂,他创造了一年之内杀害19人的记录。电影中的杀人魔专门杀害富人女和按摩女,这可能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羡慕

  • 一向看不顺眼柳永的苏轼,却因这首词对其刮目相看,开篇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柳永

    相信说起柳永大家都不陌生,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凄美清丽,无论是《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还是《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流传千年的佳句。柳永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风靡。但或许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