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看他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从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看他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梦倾城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4/2/28 17:16:57

范仲淹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曾经主持了庆历新政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范仲淹的各项政治思想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这都是与范仲淹一生的政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的政治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他众多的经历不断地积累所形成,因此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

早年艰苦生活形成兼济天下的政治志向。

范仲淹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因此当时他的母亲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任平江府推官朱文翰。等到范仲淹稍微长大一些之后,他就开始跟随着继父开始学习,当时朱文翰想让范仲淹学习经商之道,但是范仲淹对于经商并不感兴趣,只是喜欢读书。根据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中记载,到了二十一岁时的范仲淹“读书长白山醴泉寺”,在这里读书的范仲淹生活十分贫困,每天的食物只是一锅粥,这样的品看的生活范仲淹一直坚持了三年的时间。

虽然范仲淹早年的生活十分的贫困,但是范仲淹却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他每天早起晚睡,刻苦用功。根据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文集》中记载,在范仲淹的刻苦努力之下,范仲淹已经能够“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同时范仲淹十分爱好儒家的经典学说,在他的思想中,一直认为儒家的思想才是最为正统的思想,因此范仲淹也一直按照儒家的思想来要求自己。

早年的艰难的生活经历以及苦学生涯使得范仲淹形成了一种坚韧不拔、志向高远的精神,也使得他更能够对于百姓的贫困生活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所以在范仲淹的思想当中,一直有着一种胸怀天下的广阔的政治思想,时刻准备着参与到国家的政治建设中去,为天下百姓谋取更好的生活。

所以说,早年时期的范仲淹已经具有了很深刻的广怀天下的政治思想和抱负,要实现他的这种抱负,就需要走向仕途,参与到朝廷内部的政治中去,所以范仲淹参加了科举,为自己施展兼济天下政治抱负奠定了基础,也为他后来政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

人微言轻的仕途产生改革发展的政治理想。

范仲淹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进士,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刚刚成为国家官员的范仲淹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为百姓谋取利益。然而范仲淹的这种作风却被当时的官宦群体所不容,所以后来范仲淹被派遣到了泰州海陵,成了一个盐仓监官。

登上政治舞台的范仲淹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一直坚持着对国君忠诚,对百姓忠诚的信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进行改革弊端,为当地的百姓谋取最大的福利。在被提拔为兴化县令之后,因为当地频繁发生水患,范仲淹还亲自带领数万的民众一起治理水患,兴建了海堰,从而保障了当地的农业的正常生产,也稳定了盐场的建设。

因为范仲淹的政治作风受到了许多百姓的拥护,并且范仲淹也建立许多的功绩,所以当时的朝廷统治者对于范仲淹也开始重视起来。在天圣三年的时候,范仲淹已经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由此范仲淹开始参与到朝廷的政治中心。参与到政治中心之后的范仲淹始终坚持着自己想要为民谋利,促进国家的政治安定的信念,在朝廷中为官的时候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谋略。

参与到北宋朝廷的政治统治的中心之后,范仲淹对于北宋的官场政治现状也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也就是带动范仲淹政治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当时的北宋社会由于一直守内需外,重文轻武,使得朝廷统治集团当中官员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同时,北宋社会频繁的土地兼并使得大批的百姓失去了土地,农民的正常生活已经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当时经常性的会发生各种暴动,北宋社会内部已经处于了一个“积贫积弱”和“三冗”的状况。此外,北宋社会的外部环境也是十分的不安定,在与元昊为领导的党项族进行作战中,北宋军队频频失利,西北地区的十分的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之下,范仲淹对于治理北宋的政治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发展。

范仲淹认为,当前北宋社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的同时获得发展,就必要进行重新的革新,所以范仲淹此时的政治思想已经深入到了“革故鼎新”的层次当中。范仲淹从来都是行动派,在他认识到北宋的发展需要改革的时候,他就向朝廷上奏了《奏上时务书》,在其中阐述了当前北宋社会的弊病,并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同时还针对北宋社会的弊病提出了许多的改革措施。但是当时的范仲淹由于官职低微,因此他所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朝廷的统治集团所采用。

但是请求改革失败之后的范仲淹,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想要改革的思想,此后范仲淹再次向朝廷上书请求改革,并且上书了著名的《上执政书》,这也为后来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提供了前期的基础。

庆历新政的改革促使政治思想的变革。

宋仁宗当政期间,面对北宋的状况,宋仁宗用了范仲淹进行了庆历新政的改革。在宋仁宗的支持之下,范仲淹针对北宋社会的弊病提出了许多的改革措施,这也是成分体现出范仲淹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范仲淹进行庆历新政的政治变革中,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弊病就是朝廷的“冗官”的问题,重新整顿官员的吏治,提高朝廷官员的行政效率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范仲淹虽然看到了北宋朝廷中官员存在的问题,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北宋社会的政治制度不够合理,因此范仲淹的改革措施大都陷于对于官员的弊端整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冗官”的问题。

范仲淹对于“取士”这一方面的政治制度的建设也进行了重新的改革,由于宋朝社会本就是重文轻武的政治国策,因此国家更是应该多向社会招纳各种人才,不再限制于出身,为更多的寒门子弟提供更好的机遇,这一点也是范仲淹自身出身贫寒的经历有关。范仲淹对于这一方面的改革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北宋统治集团招纳了许多的寒门人才。

宋代社会的主要治理国思想就是儒家的学说,虽然这种制度适合当时社会治理的需要,但是其中却必不可免得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北宋社会的“三冗”问题。范仲淹对于这些弊病认识总结为了吏治和人才的管理问题,因此范仲淹的在进行改革中,主要的政治思想就是在吏治和人才的改革。他把整顿吏治和招纳人才作为改革的核心政治思想,由此也代表了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发展到了另一个新的层次。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从我们今天来看确实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在面对北宋社会实际情况来说,庆历新政中的许多改革内容对于统治集团来说冲击性太大,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使得庆历新政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本人也由此再次远离了朝廷的政治中心。

范仲淹在庆历新政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改革理念是他在长久的人生经历中发展起来的,把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政治思想更加的深入。虽然庆历新政的改革最终失败,但是范仲淹所提出的各项政治思想也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范仲淹

    引言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及思想家。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他幼年时期便遭遇了不幸,他失去了父亲,母亲还改嫁。他立志要改变小时候的这种局面,更加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来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范仲淹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

  • 《清平乐》彩蛋:范仲淹喝洗脚水,路人“讽刺”皇帝没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的美味标签:范仲淹

    电视剧《清平乐》持续热播,作为一部讲述北宋风貌的古装剧,导演张开宙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将这部剧徐徐展开,以期望观众能发现剧中隐藏的多处细节。剧情播出至今,《清平乐》中已经埋下了很多“隐藏剧情”和彩蛋,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发现了没?开篇第一集中,宋仁宗得知亲生母亲的事情,纵马狂奔出场,在道路上差点

  • 范仲淹家族800年不衰,全靠这8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仲淹之口。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时期,范仲淹一介布衣,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范仲淹不断努力学习,最终走入仕途。北宋同时期官员称范仲淹为“本朝人物第一”,由此可见范仲淹的威望有多高。范仲淹家族至今已经

  • 范仲淹为宋朝鞠躬尽瘁,为何最终被宋仁宗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范仲淹

    以一篇文章写红岳阳楼,范仲淹到底有多牛?如今岳阳楼依然耸立,却不见当年写文之人。千百年来,《岳阳楼记》惊艳了无数岁月,它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马扬鞭。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官至副丞相,但是却因为直言进谏惹得皇帝不爽。他屡次遭到朝廷的贬谪

  • 宋朝的官员升迁,为何要讲究论资排辈,范仲淹想改革为什么没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范仲淹

    今文资三年一迁 ,武职五年一迁 ,谓之磨勘 。——范仲淹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取仕的第一波高潮,它宋朝和唐朝的国祚时间相差不是太大,国土面积更是逊于大唐的巅峰,但是录取进士的数量,竟然快达到了唐朝的近9倍。(唐朝的进士数量总数,大约为7000多人,唐朝的进士人数大约为60000人)那么宋朝进士的

  • 建设范仲淹文化园的初步设想(4-4)

    历史人物编辑:李三的篮球标签:范仲淹

    四、其他说明1、可以肯定,范仲淹文化园建成之后,必将成为盐城文旅的浓墨重彩之笔,盐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结合周边已经形成的配套设施和美妙风光,必能为广大游客看得到盐城的文化特色,吸收得了范仲淹文化的营养,精神上有所收获,并且愿意在此地游玩、吃住,愿意口口相传,以影响更多的游客来我盐城。2、眼下,正值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