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开宝十年,宰相赵普正在自家院子里,看仆人把一瓶瓶东西摆在房子的左边长廊。
背后传来囔囔的脚步声。赵普回头一看,是黑壮英武的太祖赵匡胤立在院里。
他慌忙下跪,赵匡胤笑着说:“不必多礼嘛!在忙什么?”
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一共十瓶。”
赵匡胤说:“吴越王送的海货,一定超级好。打开来看看嘛!”
瓶子打开,里面装的都是金瓜子!黄金灿烂,亮花众人眼。
赵普红了脸皮,叩首说:“我还没看礼单。真不知道是这些东西。我马上上缴国库!”
赵匡胤摆摆手:“不必了!这些东西你留着吧。拿去用,不算什么!他们以为天下大事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说了算呢!”
这个臣子收受贿赂,被皇帝当场撞破,不但没追究,还直接赏给他。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普的交情,的确不一般。
1
先南后北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手下军士推举为皇帝,代替了后周,建立大宋。
明面上唱主调的就是赵匡义(赵匡胤弟)和赵普,赵匡胤兵不血刃,夺得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为稳定人心,继续使用原来后周的宰相范质、王溥等人,赵普担任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进入中央核心。
赵普和赵家兄弟交情很深。
赵匡胤老爹生病时,赵普在身边,端药递汤,殷勤备至。
又加同姓,赵老爹、赵老娘(杜太后)把他当作自己的家里人看待。赵老娘一直叫赵普为“书记”,这是赵普在赵匡胤手下干活时的官职。
赵匡胤也经常到赵普家,从来称呼赵普妻为“嫂子”。
武官出身的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常去赵普家坐坐。
一个雪天傍晚,赵匡胤和弟弟匡义一起来了。
赵家堂上辅上厚厚的褥子,大家席地而坐,围着火炉烧烤如家人团聚喝酒。
当时天下尚是四分五裂,赵匡胤说:“咱们先打太原怎么样?”
太原的北汉正是大宋和契丹之间的缓冲带。
赵普反对:如果打下太原,我国不就要面对强大的北方强敌喽?不如留着他,等我们扫平南方各地,剩下个太原弹丸之地,不就是手到擒来?
赵匡胤呵呵大笑:“和我想的一样,刚才不过想试探一下你的想法嘛。”
君臣大笑,就这样确定下来先北后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
看来史上不少国策都是在喝酒吃饭中定下来的。
赵普和赵匡胤定下的这个方针,使宋军在短短的几年内把后蜀孟昶、南唐李煜、南汉刘鋹、吴越王钱俶等大小近十个割据势力全部消灭。
最终于979年才攻下北汉,至此唐末天下分崩离析的“五代十国”历史宣告结束。中原大地重新统一,归入大宋的版图,赵普居功至伟。
大宋的政权日渐稳固,遂罢免了范质等人的相位。由赵普任平章事(宰相)。
2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问赵普:“从唐末年到现在才几十年时间,换了八个姓的皇帝。有什么办法能安息刀兵,长治久安呢?”
赵普指示症结所在:藩镇权力太重,中央弱于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减地方兵权财财,归于中央,天下才能安定。
宋太祖大为赞扬,就是这么办了!
陈桥兵变的重要人物石守信、王审琦等都手握重兵。宽厚大方的太祖很自信地说,这些人绝对不会对不起我!
赵普硬邦邦地顶了一句:“陛下您怎么会对不起周世宗呢?”
差点没把太祖怼晕过去。
赵普进一步解释说,即使老石老王这些老兄弟全心爱戴您,可不能保证他们的部下不起黑心嘛!——看来这有点像赵普自己现身说法。
万一某一天他们也拿件黄袍子披在老石老王身上,怎么办?
太祖说,你不要再说,我知道了。
太祖请了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军喝酒,酒酣耳热之际。
太祖说:我这皇帝不好当哟!老得堤防别人,远不如你们快乐自在呐!
大家都慌着表忠心,太祖乘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这么短的时间争什么争是不是?你们不如买田买地,添置美女好酒好好享乐,也为子孙积累上大笔钱财。我老赵家和你们联姻,咱们是亲家!一同永保荣华富贵,好不好呀?
第二天,将军们纷纷辞职,交出兵权。回家做富翁土豪去了。
这赵普的功劳非常多,单单就这一件。消除了五代以来的兵祸,就是功德无量。
3
金匮之盟
宋太祖在壮年突然死去,由弟弟赵匡义继位,称宋太宗。而不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给后世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甚至有烛影斧声的猜疑,宋太宗皇位的合法性蒙上一层不光彩的阴影。
这时侯赵普已罢相多年,当个闲官,郁郁不得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廷美谋划篡位泄露,被免去一切官爵,软禁在家。民间对太宗皇位更多闲话。
赵普上书说:他有一个记录,是赵家兄弟的母亲杜老太太和赵匡胤的约盟,内容是赵老大死后要把皇位传给赵老二,称为金匮之盟。
太宗当然大喜过望,这皇位的正当性可就有证据。
赵普说,当年杜太后感觉到不行了,专门把赵普召进宫来。当着他的面对呆在身边的宋太祖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天下呢?”
太祖呜咽不能对答。勉强说,是祖宗的积善所至吧!
杜太后说:“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周世宗把天下传给小孩子,如果他家是个成年人当家,天下就不是你的喽!”
接着杜太后讲出目的。
有五代十国小皇帝屡被废黜的前车之鉴,你死后要传位给你弟弟。一个国家有个成年君主,那才是国家的福气。
宋太祖哭着答应了。
杜太后交待赵普:“你把我的话记下来。不可违背。”
就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记录,并在纸尾写上“臣普书”。藏在金匮,由宫中谨慎沉稳的人掌握。
赵普这时给太宗送上这个大礼物,重新为相。
不过后人猜测金匮之盟应该还有内容,是老二宋太宗死后再传给老三赵廷美再传老四赵德昭。
后来太宗赵匡义问赵普,这样传位怎么样?
赵普说:“太祖错了一次,陛下您怎么能再错呢?”
太宗改传位给儿子。
这个赵普参与的机密真是密中之密,超级大秘密。
4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从基层小公务员做起,读过的书比起朝中那些饱学鸿儒差多了,气度也比较小。
当上宰相经常和宋太祖说起,当年我们俩在江湖,那什么黑龙会、巨鲸帮对我们可真是无礼!
豁达的太祖说了句著名的话:“我俩当年的样子,谁知道是未来的皇帝和宰相?”才堵住了他的嘴。
宋太祖说,你是宰相,要多读点书嘛!
赵普下班回家关起门来读书。
家里人发现他书篮子里就一部《论语》,这老赵翻来覆去地读的就一部书。
太宗继位,问他有没有这回事啊?
赵普说有:“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江山,现在臣也以半部《论语》保陛下天下太平。”
这个牛皮吹的好大,不过他也有资格这么吹,看他做过的大事,一件件都写在青史上,影响着宋的格局和走向。
后来人评价说,大宋开国,赵普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致天下太平。
致使后来宋朝的儒风大盛,文采风流为历代之冠。这是青出于蓝,影响深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