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文理全才沈括,有多牛?在国内不受重视,却被国外奉为神

宋朝文理全才沈括,有多牛?在国内不受重视,却被国外奉为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子曰读历史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1/17 17:21:16

沈括在中国古代正史中仅仅是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宋史·沈括传》只简单地记载了沈括的生平及为官经历。

对他的科学成就仅以一句:“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加以总结,就再无赘述了。

沈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先驱,他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造福了百姓,他的著作记载和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造福了后世,他的贡献和成就也应当被后人广泛知悉。

读书万卷,行路万里

沈括出生于宋朝的官宦之家,父亲沈周为官多年,官职不高。母亲许氏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

许氏在47岁高龄时生下了沈括,老来得子的沈氏夫妇对这个儿子格外重视。

沈括从小就聪明好学,在母亲的悉心陪伴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沈括开始读书识字,他聪明好学,热爱读书。

沈括的父亲沈周酷爱读书,也酷爱藏书,这为沈括博览群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沈周的藏书涉猎广,版本多,让沈括在书海无涯的求知中渡过了童年时光,到14岁时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

因为父亲沈周在多地任职为官,沈括跟随父亲到过泉州、间周、润州、汴京等多地,游览了各地的山川名胜,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不同于一般文人好吟诗作赋,沈括每到一地,就喜欢与农人工匠们聊天,向他们请教关于农田灌溉、作物种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正是这样的经历和学识,为他将来的科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沈括24岁开始步入仕途,一生为官30余年。虽然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处尊居显的成就。他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父母官,把自己的渊博的学识与科学务实的精神用于为官治世。

公元1051年,按照承袭父荫的制度,沈括前往海洲沐阳县任主簿,在位期间,他兴修水利,开发农田,造福了一方百姓。

公元1061年沈括任宁国县令,上任伊始,他就对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及百姓生活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宁国县因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农民颗粒无收,乞丐成群,有的人甚至沦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沈括果断决定重修芜湖的圩田,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他力排众议,征调劳工,完成了这项农田水利工程,此后多年,宁国县粮食丰收,百姓年年有余粮。

沈括也是王安石变法中淤田法的主要践行者。淤田法就是通过汛期放水的方式将河底的淤泥冲到岸上,将两岸的盐卤地加以改良,增加粮食产量,改造后汴河两岸良田九千倾,产粮万石。

公元1082年沈括因永乐城筑防不利,被贬至随州,政治生涯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著书立说,功垂千秋

贬官后的沈括,居住在梦溪园,他以笔墨为伴,将当时的奇闻轶事、能人工匠的技术成就、自然现象中的科学发现进行记载,成书《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最早记录了的活字印刷术的工艺流程。沈括通过布衣毕昇留下来的活字印刷工具,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复原,并通过记载让活字印刷术得以流传。

《梦溪笔谈》也是唯一一个对指南针的发现及改进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的著作,记录了从司南到指南仪再到指南针的演变过程。

沈括还通过自己观察研究,发现了磁偏角,使指南针更加精确,为郑和下西洋以及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沈括绘制了《天下州县图》,是当时存在的最完整、最详细的地图;他搜集天下药方编成了《良方》一书,对中医的传承功不可没;沈括还发现了石油和化石,并进行了记载,也是现存最早的记载;他提出了《十二气历》,完善了历法……

沈括的科学成就可谓空前绝后。西方社会对沈括及其著作《梦溪笔谈》评价很高。日本从十九世纪开始翻译研究《梦溪笔谈》,西方国家也在20世纪初期,将《梦溪笔谈》翻译成多国语言进行研究。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沈括是科学史上的最卓越的人物,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坐标”。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说:“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一位”。

乌台诗案,毁誉参半

在赞扬沈括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人品,认为他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是卖友求荣的虚伪小人。

事情源于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接待了前来考察两浙农田水利的沈括,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

但沈括居心不良,将苏轼的新作摘抄了一份,并加上了歪曲解读的注释,呈给皇上说苏轼藐视朝廷,有不臣之心。

之后,苏轼被贬黄州,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沈括。被贬后苏轼与沈括绝交。

也有人嘲讽他与王安石的塑料友情,指责他在变法中见风使舵。变法初期,王安石位高权重,沈括是变法的积极拥护者,也是变法执行中的先锋人物。

但变法失败后,见王安石大势已去,沈括为求自保,落井下石,大肆批判王安石。就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认为沈括出卖同僚的行为令人不齿,这或许也是沈括为官政绩突出,却没被重用的原因吧。

结语

纵观沈括的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匠。《梦溪笔谈》是他留给后世的无价财富,它汇集了古代能人智士的智慧成果,内容包含天文、历史、地理、化学、医学、数学、音乐等多个门类。

他为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科学成就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形成了一个研究沈括及著作《梦溪笔谈》的学术门派,称之为梦学。

标签: 沈括

更多文章

  • 宋代非凡的科学成就,三大发明的改进,沈括梦溪笔谈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沈括

    对于科学史家来说,唐代却不如后来宋代那么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则较重于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旧时的历史学家,他们在研究历史时,往往把

  • 石油在古代有什么用?沈括用它做墨,苏东坡用它写字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沈括

    笔、墨、纸、砚,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文房四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文化人的标配。笔墨纸砚的档次高地,也决定了主人的眼界和格局,特别是笔、墨、砚。笔和砚台作为非消耗品,一般一个好的砚台基本可以用到死了。与其他三个不同,墨属于快消品,需要经常购买,但也又不能失了档次,于是墨的市场就呈现

  • 千年以前,沈括如何用浑天仪力排众议,发现北极星真正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白东旭标签:沈括

    来源:智慧人生大学天文学家,有一套观测星象的仪器称作浑天仪,分为浑仪和浑象。浑仪,可以测定行星具体的位置,在古代还有一个名字叫“玑衡”。浑象,设置在皇家密室之中,用水来推动,用水银来流转,其中各个以观测的星体在其中运转,模拟天体的运行。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陆绩都制作过浑天仪。今天要

  • 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沈括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

  • 沈括:旷世全才沈括真的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梦想美食标签:沈括

    沈括是谁?首先你要知道他是一个旷世全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在现今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现在在一些书中他被介绍成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真的是这样嘛!接下来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全才。沈括,是浙江钱塘人,博学善文词,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不通晓,在中国历史上,自汉有张衡后,他是第二个

  • 沈括的官宦生涯是什么样的?著作有哪些?他总结了什么认识论?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沈括

    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杭州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杰出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历史考古、音乐、美术、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他晚年写的《梦溪笔谈》一书,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

  • 一代天才沈括,如何多方发展文武双全,立足于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沈括

    纪昀曾言: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这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小时候便跟随父亲在各地巡游。等到成年之后,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好成绩,从此之后便正式在北宋朝堂为官。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参与了变法,

  • 沈括提出差雇并行,为何遭到同阵营蔡确的弹劾?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沈括

    宋神宗时期熙宁变法政策不但遭到了保守派大臣的阻止,在变法派内部也曾因为对各种新法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执。这种争执在对新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新法的推进产生了阻碍作中。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推出中枢后,这种争执有了扩大化的迹象,甚至出现了新党内部互相弹劾攻击现象。当时的三司使沈括被同为变法派大臣的蔡确弹劾

  • 沈括:天才科学家为何留下身后“污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沈括

    对于沈括这个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都是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在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述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活字印刷书在宋朝被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活字印刷曾经一度被称为"沈存中法"。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沈括其实是一个全面型人才,《宋史》中对于他的评价是"博学善文,于天文、方

  • 穆桂英杨文广到底是什么关系?夫妻还是母子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杨文广

    看过杨家将吗?对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小时候就喜欢听田连元讲的杨家将这段评书,每天二十分钟听起来相当过瘾,想起杨宗保带兵攻打穆家寨,却被穆桂英夹在腋下生擒活捉,并且强迫成亲的情节都感觉到好笑。杨延昭为了打破天门阵,还用计谋引出自己的儿媳妇挂帅北征,这才逼得萧太后不得不撤军回辽国。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