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科学史上的天才,也是陷害苏轼的无耻小人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科学史上的天才,也是陷害苏轼的无耻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绮梦说历史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20 1:36:47

沈括孤独地坐在窗前满脸忧伤地望着远处,然而再热闹繁华的景象在他眼里都如同自己的前途一般,一片黑暗,低头一声叹息后,湿润的眼角留下了悔恨的眼泪。而桌上放的则是他倾尽心血所著的《梦溪笔谈》。

一、到哪都不忘多看书的沈括

《梦溪笔谈》是作为有着“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之称的沈括写的,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造诣和成就非常高,单从他的贡献,也就是写出了这本非常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他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然而,历史对他的评价中,批判他为人处世和人品的也不少。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说他人品差,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完全是因为在宋神宗时期的党派之争和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中他的做法让很多人不耻。

沈括出生在宋朝,那时的沈家还是一个大家族,家里三人都在朝中为官。作为大家族出生的孩子,沈括不仅从小就开始学习家里的藏书,还经常跟着自己的父亲去各地游历。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沈括逐渐对大自然开始感兴趣,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日后会走向科学研究这条路的原因之一。

不过沈括之所以能写出《梦溪笔谈》这本涵盖很多领域内容的书,当然不仅仅是依靠着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

因为从小身体就不好,要经常吃药,所以接触得多了也就开始慢慢研究起了自家的家传医书。长大后又因为在亲戚家里借住从而学习了很多军事方面的知识。

正是因为从小读的书范围广,数量多,因此长大后的他在仕途这条路上走得还算顺利。父亲死后,他接班步入了仕途,虽然这个时候的他官职并不大,但是在任职期间他还是兢兢业业,并且还在治水方面做出了很大功绩!

也正是因此,他后来又被叫去为“万春圩工程”出谋划策。不过沈括并不想就这样熬下去,于是他决定辞官回家参加科考,虽然他学识很丰富,但排名仍在六名之外,根据规矩他只能成为候选人,需要等一年才能给他安排职位。

不过好在第二年他不但做了掌管刑狱的参军,还很快就被人推荐去了京都。进京之后,由于职业原因他有机会在皇家的藏书阁中“免费学习”。

皇家的藏书可不是一般家庭里的藏书能比的,即使他家是官宦世家也同样比不了。这里的学习让他的学识相较于以前再次进步了一大截。

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业,他又开始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宋神宗刚继位时,恰好沈括母亲病逝,根据规矩他需要回家守孝三年。

而等他再回来时京城里的天变得不一样了,而这时,宋神宗和王安石伸手将他拉进了他们搞出来的“熙宁变法”之中。

二、墙头草一样的沈括

而这个“熙宁变法”也是导致朝堂分立两派,纷争不休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宋朝的朝堂是出了名的斗争多,而且大多还都是恶斗,你跟我的看法不一样,那我们就是敌人。对于自己的敌人不是拉下马就是直接搞死,反正是不会让他们继续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晃悠的。

宋神宗之所以要搞这个变法也算是无奈之举。北宋从他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就是一堆烂摊子,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只有变革才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

而王安石因为在这方面很有想法,也很得宋神宗认可,所以在第二年王安石便官拜丞相,跟他一起开始搞事业。

被拉入伙的沈括自然是以两人马首是瞻,成了“变法派”的一员。直到因为“守旧派”的不断反对导致王安石罢相,而沈括也因此丢掉了原来的职位后,他才转向另一边。

这边变法派的老大刚离开,另一边做了好几年小弟的沈括就投靠了之前的敌人,难免会让人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因此大家对他这种行为议论纷纷,变法派的大臣们更是直接称他为小人。

而保守派对沈括也未必就欢迎,至于原因还得说到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的主人公就是大家的非常熟悉的大诗人苏轼。苏轼的诗好是人尽皆知的事,诗人写诗全凭心情,有感而发,这也因此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三、乌台诗案的“罪魁祸首”

苏轼本人很有才华,早先就在京都任职,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苏轼觉得他们所做出的这些改变弊端太多了,根本不适用于如今的宋朝。因为政见不和,苏轼打算眼不见为净,直接离得远远的。

他自己上书申请外调,不过因为宋神宗爱惜人才,就算他们立场不同也仍没打算让他的才华埋没。

随着官职的不断调动,苏轼对于他们的新变法越来越不赞同,认为这些改变不但不能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反而让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远离朝堂,所以他只能将这份不满,苦闷发泄到诗词上。就是在那段时间,他写了大量诗词来讽刺,批判新变法。也因此让去那里巡查的沈括抓到了把柄。

作为还是变法派一员的沈括自然看不惯这些保守派,抓到苏轼的把柄后直接以“诽谤罪”告到了宋神宗面前。而其他跟苏轼不和的人也紧随其后找到了大量对苏轼不利的诗词,并且顺藤摸瓜将和这件事稍微沾点边的人,也就是和苏轼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全给扯了进来。

不过好在此时的宋朝在律法方面还算清明,并不像明清时期的“文字狱”那样。虽然同样都夹杂着政治成分,但好在宋神宗也算听得进劝,而且当时肯帮苏轼说话的人也足够有分量,再加上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律法“不杀士大夫”,这才让苏轼侥幸逃脱。

苏轼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了,但是惩罚还是有的。不过好在被一同牵扯出来的人中也就身为驸马的王诜,弟弟苏辙还有好友王巩三人惩罚严重点。苏轼被贬之后,不但官职特别低微,而且一点实权都没有。

这让苏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振作起来,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只能这么活下去,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不过好在后来宋哲宗,宋徽宗继位后他又接连升职,最后重新复任。作为导致苏轼半生坎坷的沈括自然每每被提及都是一通臭骂。

虽然整件“乌台诗案”他的出场率并没有多高,但因为他当初仅仅是怀疑便去告发了苏轼,从而导致苏轼后半辈子过得非常辛苦,不顺,直到晚年才翻身。

所以称他一句罪魁祸首也没错。

而沈括这一生的仕途走的也不顺,虽然为宋朝兢兢业业一辈子,四处征战,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但是晚年时却仍被“抛弃”,以至于让他对自己的从政生涯有了后悔的念头。最后在隐居梦溪时用全部精力创作了《梦溪笔谈》。

标签: 沈括

更多文章

  • 《梦溪笔谈》—一个家暴受害者的豁达,细看沈括悲催的另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沈括

    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将整个北宋社会生活全部囊括其中,恐怕莫过于《梦溪笔谈》了,在这本浩繁卷帙的书籍当中,收录了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天文、地理、科技、生物、数学、物理等内容,称其为北宋时期的百科全书,也不为过。而编撰这部书的人就是沈括,虽然大家在初中时都曾学过这位历史名人,然而很少有人知

  • 写下文学巨作,诬陷昔日挚友,沈括到底是科学天才还是无耻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沈括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两宋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尤其是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教并行、崇尚儒雅、学派林立,而且十分具有包容精神,有着各种各样的创新思想,经世理念等等,甚至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在宋朝被发明出来的。由此可见,宋代时期才子、能人辈出,而沈括更是可以称为佼

  • 不明飞行物(UFO)曾在古代出没,沈括和苏东坡等人都有相关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华的缠生活标签:沈括

    沈括《梦溪笔谈》苏东坡《游金山寺》这是苏东坡36岁在夜游镇江金山寺时所写下的诗句,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疑似描写不明飞行物的句子,其大意为,他在深夜看到了一个明亮的物体出现在江心,这个物体发出的强大光线使周围的宿鸟都纷纷惊起。对此有关研究人士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苏东坡虚构的一个场景,用于抒发当时

  •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为宋朝保住山西地区,却因被诬陷发配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沈括

    我们都知道在宋朝时期是比较重文轻武的,在当时真正比较有名的武将,就只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但是为国家立下功劳的文职官员却不少,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沈括。虽然他的官职并不高,但是所精通的东西却并不少,甚至还曾经帮助宋朝出使过辽国,不仅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更是绘制了一幅对当时宋朝非常有帮助的地图。说起沈括这个人

  • 沈括是驰名世界的大科学家,为什么后世很多人说他德行卑污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沈括

    沈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每一个中国人想必都会对他多少有些印象,因为他连续多年一直出现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中,他的名字和事迹,几乎是历史考试的必考题。沈括和他的巨著《梦溪笔谈》,相信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对此耳熟能详。沈括之所以如此被看重,是因为他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千

  • 宋朝文理全才沈括,有多牛?在国内不受重视,却被国外奉为神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沈括

    沈括在中国古代正史中仅仅是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宋史·沈括传》只简单地记载了沈括的生平及为官经历。对他的科学成就仅以一句:“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加以总结,就再无赘述了。沈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先驱,他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造福了百姓,他的著作记载和传承了古代的

  • 宋代非凡的科学成就,三大发明的改进,沈括梦溪笔谈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沈括

    对于科学史家来说,唐代却不如后来宋代那么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则较重于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旧时的历史学家,他们在研究历史时,往往把

  • 石油在古代有什么用?沈括用它做墨,苏东坡用它写字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沈括

    笔、墨、纸、砚,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文房四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文化人的标配。笔墨纸砚的档次高地,也决定了主人的眼界和格局,特别是笔、墨、砚。笔和砚台作为非消耗品,一般一个好的砚台基本可以用到死了。与其他三个不同,墨属于快消品,需要经常购买,但也又不能失了档次,于是墨的市场就呈现

  • 千年以前,沈括如何用浑天仪力排众议,发现北极星真正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白东旭标签:沈括

    来源:智慧人生大学天文学家,有一套观测星象的仪器称作浑天仪,分为浑仪和浑象。浑仪,可以测定行星具体的位置,在古代还有一个名字叫“玑衡”。浑象,设置在皇家密室之中,用水来推动,用水银来流转,其中各个以观测的星体在其中运转,模拟天体的运行。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陆绩都制作过浑天仪。今天要

  • 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沈括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