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后,势头很猛,把五代十国的割据力量一一消灭。
大将曹彬、潘美率军进攻北汉,顺风顺水地把北汉军打趴下,眼看就要拿下,曹彬宣布撤军。
潘美百思不得其解。
曹彬笑着说:“前不久皇帝亲自打北汉,受契丹援军影响没有成功。咱们显摆什么?现在北汉的力量基本消耗完了,这果实要让皇帝来摘才对。”
潘美大悟:“老曹你太高明了。”
第二年宋太宗亲征,手到擒来灭了北汉,很得瑟,很风光。
这个洞察人心体贴入微的曹彬,号称北宋第一良将,是一个仁厚多于威严,懂政治更甚于知兵的儒将
01
曹彬是个守纪律的模范代表。
后周时赵匡胤渐渐手握军政大权,大小官吏都抢着巴结老赵。
曹彬同学对他不亢不卑,照章办事。
曹彬管着后勤部,老赵多要点东西,酒啊枪啊,没有文书,没门。
赵匡胤碰了个不硬不软的钉子,记住了曹彬。
算起来曹彬是周太祖郭威的小舅子,皇亲国戚。
他出任大将王仁镐的监军,老王因为他的身份,对他特别客气。
曹彬非常有自知之明,只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不搞特殊。
老王大为赞叹:“我以为要求自己很严格了,和监军一比,还是散漫。”
好几个大人物都看好曹彬,这么能约束自己的人不多见,一定是个成大器的人。
曹彬的低调出了名,有一回一大群军官在野外聚会,曹彬穿着朴素,坐的用的也平常的很。
有个使者前来找他有事,不认识曹彬,问别人:“哪位是曹监军?”
别人一指,使者不信。
这人怎么看就是个大头兵,皇帝的亲戚,就这个行头?再打听半天,这才相信。
可见曹彬是多么平易近人。
赵匡胤陈桥兵变,抢了后周的天下。
召见曹彬,问他:“我以前老想亲近你,你怎么总不理我呢?”
曹彬说:“我是周室的近亲,任职以来只有端正态度努力工作,不敢和别人结交。”
赵匡胤很器重曹彬的扎实作风,大力提拔,成为北宋开国的重臣。
02
宋初扫平天下的战争,曹彬多有参加。
平蜀之战为副帅,约束自己这一路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百姓之心。
但主帅王全斌等却不体恤士卒百姓,欺负蜀人,终于又激成投降的蜀人造反。
曹彬等费心费神才平息了叛乱。
大军回师,王全斌等人都受到处罚,曹彬得到奖励,这让不愿意冒尖的他很不安。
他对宋太祖赵匡胤说:“征西的将士们被治罪,我却得赏,只怕不算公平。”
赵匡胤说:“你立大功又不夸耀,就是要你成为模范嘛!不要推辞。”
重重赏了他。
所以攻打南唐,赵匡胤就把指挥权给了他,并给他一把宝剑。
当着副帅潘美等人的面说:“副将以下有不听命令的,曹将军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把潘美等人吓得脸上变色。
南唐李煜已无力抵挡中原的大军,这个超一流的诗人,末流的政治家,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明眼人看得出,战败是迟早的事。
曹彬一直围城缓攻,就是要劝李煜投降。
他派使者对李诗人说:“大势已去了。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您投降才是上策。”
眼看破城在即,曹彬突然生病了,将领们来探病。
老曹说:“我这个病啊,不是吃药治得好的。是怕大家打进城那天,滥杀无辜。把我愁死了。”
大家一听,好办嘛!我们发誓约束士兵,不乱杀人。
一起点上香,起誓。
老曹的病立马就好了,其实将军们心知肚明,老曹还有把宝剑呢!
给个台阶,当然就坡下驴喽。
李煜投降,老曹善待南唐君臣。
你们回宫去收拾细软行李,明天再出发。
潘美说:“元帅您这样做,李煜他们会不会整出事来?”
曹彬笑着说:“放心吧!李煜不是那种狠人。现在投降了,更掀不起大浪。”
果然李煜写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挥泪对宫娥。”
这般沉痛的诗词,乖乖地北上了。
03
曹彬一生的败笔,是发生在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歧沟关之战。
宋军大败,号称北宋第一良将的曹彬大败亏输,狼狈而逃。
五代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是中原汉人心中永远的痛。
宋太祖、宋太宗一直想拿回这个险要重地。
雍熙三年,辽国皇帝死,小皇帝继位,萧太后临朝。
大宋觉得是个北伐的好机会,分兵三路进攻,曹彬是主力中路的总指挥。
辽国名将耶律休哥采取的是迟滞战略,不断骚扰宋军的粮草路线,打打停停,不和锐气正盛的宋军硬碰硬,等待辽军援军的到来。
曹彬一路高歌猛进,到达涿州。
粮草却被辽军切断了,曹彬意识到危机来临,率军南撤到雄州和西路军米信会合。
稳固住阵营,未必是败手。
宋太宗是个猜忌心很强,又喜欢遥控指挥部队的人。
听到消息,很不高兴。
派人指责曹彬:“强敌就在眼前,你却撤军往南找寻粮食,太失策了!”
各种消息传来,东路军潘美部战绩很好。
曹彬手下也急功了,咱们是主力,难道还给潘美他们打下手,我们敢紧进军吧!
曹彬宽仁有余,威严不足的弱点暴露了。
他控制不住部下的求战情绪,又被皇帝训斥。
决定带上五十天的粮食,再北上涿州。
辽军这边等着宋军来回奔波,师劳军疲。
耶律休哥不断派小部队骚扰宋军,辽军萧太后的援军又到了,宋军危如累卵。
宋军先是在烈日下行军四天,又遇上暴雨,大军疲惫,军无斗志,曹彬、米信又一次改了命令,撤退。
这下要走就没那么容易了。辽军切断宋军粮道,轻骑挑战,宋军结成车阵防守,被辽军包围。
当天晚上,曹彬米信等脚下抹油,带上部分人员跑跑了。
这下宋军大乱,耶律休哥发起总攻,在歧沟关宋军全线溃败,损失了无数的军人装备,中西两路北伐就这样夭折。
辽军回师进击东路军,潘美也战败,名将杨业(杨老令公)战死。
这次北伐,以宋军全面大败而告终。
从此宋辽交战,宋军只取守势,再也不提恢复燕云十六州这口号了。
04
宋军之败,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曹彬的责任应该很大。
用兵几十年的老将,太过在意皇帝的一言一行,太过为皇帝着想。
让几十万大军深入险境。加上约束不了手下,终于酿成大错,断送了多少精兵强将,把大宋最好的形势给白白糟蹋了。
前面说过曹彬以宽仁守法著称,他年轻时出使吴越国,回国时吴越人再三再四地派船把很多礼物送给他。
小曹拒绝了很多次,实现推不了,觉得太不给人面子了。
自言自语说:“这个就是沽名钓誉喽!”收了下来,回到国内就上交有关部门。
皇帝下令赏给他,他又全部分给手下,自己一分钱不要。
曹彬的一个部下犯错,老曹却没有处罚他。
过了一年,突然把他抓起来,打屁股,说是上一年错误的惩罚。
大家都奇怪,为什么这么做呢?
曹彬解释说:“一年前这人刚结婚,就处罚他,他父母肯定认为新媳妇克夫,打骂是免不了,只怕激出大事,所以延迟到一年后再处罚。”
大家都赞叹老曹的良苦用心,这曹彬也忒婆婆妈妈了,一个大将军,威信先要树起来,然后再讲宽厚统帅手下。
北伐失败的很大一个原因,手下将领们贪功冒进,曹彬控制不住他们,随大流就同意进兵,终铸成大错,后悔终生哟!
打下南唐时,曹大将军回朝,对别人说:“我到江南出差回来了。”
的确很儒雅,但缺少了霸道。
古来大将军都是叱咤风云变色,怒发万人股栗的威风。
看看韩信白起这些人驾驭手下的手段,可知曹彬为将帅的成色不够。
正是威信不足这点,应了赵宋三百多年天下的特色,文治无比繁荣,武功相当弱化。是为“懦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