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颇有政绩的“饭桶宰相”——张齐贤百家故事

颇有政绩的“饭桶宰相”——张齐贤百家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生活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1/15 0:19:23

#百家故事#

著名大臣齐贤出身寒门,身材高大,饭量也大,小的时候常吃不饱。

《邵氏闻见录》、《青琐高议》等史籍记载:张齐贤“饮啖兼数人,自言平时未尝一饱。”

一顿饭能吃下的东西够好几个人的吃的,自称从没吃饱过。

张齐贤家乡的村民有施舍斋饭还愿的习俗,每当有人家施舍的时候,张齐贤才能勉强吃饱。

因此,遇到这种机会,张齐贤是绝不会放过的。

某日,村民施舍斋饭,这一次张齐贤去晚了,施舍活动结束了。

没吃到饭的张齐贤无奈地左顾右盼,忽然发现那户人家挂着一张牛皮,张齐贤眼前一亮,卷巴卷巴把牛皮带回了家,他放在锅里煮熟,“食之无遗”,吃得渣渣没剩。

张齐贤为了吃饱,可以说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张齐贤布衣时,性倜傥,有大度,孤贫落魄,尝舍道上……”

张齐贤还是百姓的时候,性格洒脱大度,不受世俗拘束,因“孤贫”而潦倒得很。

有一次,张齐贤寄宿在一家小旅店,旅店忽然进来十几个强盗,盗贼们在店里吆五喝六,大吃二喝。

旅店的客人们“皆恐惧窜匿”,都吓跑了。

唯有张齐贤一动没动,盗贼们感到这个人很有趣,是不是吓尿了,腿脚不好使了呢?

只见张齐贤起身走到近前,拱手作揖说:“我是个穷鬼,请诸位行行好,让我醉饱一次,可不可以?”

强盗们面面相觑:见过胆大的,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不但不逃命去也,反倒从强盗嘴里夺食。

强盗也是醉了,竟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头目说:“秀才愿意屈尊,有不可,只是我们这些人粗鄙不堪,还请秀才不要见笑!”

强盗头儿就把张齐贤请到席上坐,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人可不是碌碌无为之辈,都是盖世的英雄啊!我也是个慷慨的人,如今和诸位就不见外啦!”

张齐贤摸过一只海碗,斟满酒一饮而尽,连续喝了三碗酒后,抓起一只猪肘子,用手撕成几块,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强盗们不仅没有嘲笑张齐贤的吃相,反而感到无比惊骇,一个个赞不绝口说:“真是宰相的气度啊!否则怎会如此不拘小节!将来您真的做了宰相,请谅解我等是为了生活所迫,不得已落草为寇啊!愿意早早和您结交!”

张齐贤吃饱喝足,强盗们以金帛相赠,张齐贤也不谦让,背起来就起身告辞,扬长而去。

宋太祖巡幸西都洛阳的时候,张齐贤求见皇帝,献十策于马前。

宋太祖就把他召入行宫之内,赏赐卫士吃的走廊餐。

张齐贤就用手抓取盘中的食物吃,宋太祖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就用柱斧敲打张齐贤的脑袋,问他所献何策,张齐贤面无惧色,一边吃一边回答皇帝。

宋太祖回到汴梁城,对弟弟赵光义说:“我这趟洛阳没白去,给你将来物色了一个宰相啊!”

张齐贤后来果真做了宰相,世人因张齐贤能吃,给他取个诨号“饭桶宰相”。

事实上,张齐贤并非饭桶,而是颇有政绩的名臣。

宋太宗即位,张齐贤历任大理评事、衡州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司空等官职,曾率军与契丹作战,屡立战功。

张齐贤在宰相之位二十一年里,任内倡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战事的时候,主张士兵屯田,“民获休息,则田业增而蚕绩广,务农积谷,以实边用”,在军事、外交诸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晚年位列三公。

标签: 张齐贤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张齐贤的性格如何?历史如何评价张齐贤?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了许

  • 宰相吕端看望病重赵光义,发现只有2人在身边扶持,心知大事不妙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吕端

    宋太宗赵光义病重,宰相吕端过去看望,发现只有李皇后和太监王继恩在身边服侍,吕端顿觉不妙:可能要坏事儿。吕端担任宰相多年,那双眼睛非常毒辣。皇帝马上就要龙御归天,皇太子却不在身边,这两个天天和皇太子作对的人却待在这里。如果皇帝死亡,他们拿出个啥东西硬说是先皇遗诏,让皇长子赵元佐继位,谁能知道是真是假?

  •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看宰相吕端智斗李太后的故事,思维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吕端

    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新皇帝宋真宗在朝堂上召见群臣,按惯例,群臣应跪拜大呼万岁。但宰相吕端一动不动,朝堂上鸦雀无声。这时,端坐帘后的李太后质问道:”为何不拜见皇上!“身为宰相的吕端见太后质问,也不害怕,反倒是拖着年迈的身躯,缓缓走向李太后与宋真宗。群臣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猜测老宰相玩的是哪一出?

  • 吕端大事不糊涂,他的冷静,让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吕端

    导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写的一幅对联,里面也借用了两个古人的事迹。上联中的的诸葛亮想必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但是下联中的吕端就有些陌生了,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和诸葛亮放到一起对比,他又是怎么在大事上不糊涂的呢。吕端是宋朝的一名官员,在宋太宗期间,他做到了右

  • 大事不糊涂的宋朝宰相吕端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吕端

    古代一个国家要想稳定,除了要有一个贤能的皇帝以外,还需要有忠心的大臣和有能力的名将来辅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久,稳定社会的繁荣发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宋朝的一位宰相,他曾经被别人说糊涂,但是皇帝仍然极力推荐他为宰相,称他在大事上不糊涂,这个人就是吕端。吕端的父亲也是在朝为官,虽然说官职不大,但

  • 宋真宗即皇帝位,吕端以身犯险验明正身,昭示大事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史V标签:吕端

    从唐朝中期开始,一群太监粉登场,王权经常变得无用,朝鲜政府被太监打乱,进入第五代,杀了吴张太监,分离,国王,饥饿的人结束这一切,直到雄珠赵允出现,让国家回到正轨。赵光允很伟大。他结束了民众的苦难岁月,奠定了宋的基础,但当赵光义掌权时,一切都变味了。老主去世了,新主还在观望,赵光义在皇位势力一定在烛光

  • 吕端做了什么事,被世人称赞“大事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吕端

    我们常用“吕端大事不糊涂”,来形容一个人办事坚持原则,在重大问题上明断是非、头脑清醒。提起“吕端大事不糊涂”,多数人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这句话的上一句:“诸葛一生惟谨慎”。其实这两句话,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撰写的格言式联语,就像很多人为了自勉,而题写座右铭一样。“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

  • 北宋初年宰相吕端有什么政绩?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吕端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 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

  •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里面的吕端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吕端

    李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泰州学派”的宗师。他曾写了一对流传千古的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来,很多人借这句话自勉。前面的“诸葛”大家都知道是指诸葛亮,对他比较了解,那么“吕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端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是后晋的兵部侍郎,哥哥曾担任后晋尚书左丞。他从小

  • 吕端大事不糊涂,看一代名相吕端如何玩转官场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其实当中的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借吕端夸赞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诸葛亮的谋略缜密自不用说,那么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是谁呢?为什么他能媲美诸葛亮得到这样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