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好水川之战:信心满满的韩琦,为何一败涂地?

好水川之战:信心满满的韩琦,为何一败涂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阎丽 访问量:2514 更新时间:2024/1/10 13:04:47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上面这首诗是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后,大汉奸张元留在战场上羞辱曾经的科举对手韩琦,满满的暴发户的嘴脸。

这个韩琦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韩琦自己就是当年全国高考的状元。

张元呢,不过就是陕北地区的一个高考落榜生,由于屡试不第,最后一狠心,跑到对面去当汉奸,以求施展抱负。

还真别说,这家伙真的有点真材实料,在西夏皇帝李元昊登基称帝的立国之战里头,积极出谋划策把北宋王朝打得满地找牙,狠狠的甩了北宋科举制度一个大耳瓜子。以至于北宋王朝为了防范再次出现这种人,大规模放宽科举考试的门槛,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复盘一下这个学霸韩琦,为何会输给学渣张元?

韩琦认识有误

这个事情还得从一年前发生在陕北延安的三川口之战说起,这次战争以前西夏王朝,跟北宋王朝的战争,哪怕是胜多败少,但是上不得台面,都是些游击偷袭诈降。

可三川口之战是正面战场大会战,双方正面硬刚,并没有多少的计谋含量。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就意味着西夏王朝拥有了挑衅北宋的资本。

在此之前北宋王朝对于西夏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游击战时代,虽然你经常赢了我,但是狗肉上不了大席,有本事面对面硬刚啊!

可是三川口之战狠狠地甩了他们一巴掌,彻底把这帮人给打醒了。北宋朝廷对西北军区进行了大换血,西北军区一共有四个战区组成,里边有三个军区并列分别是,永兴军路,环庆路,泾源路这三个地方都在陕北一字排开,剩下南边一个是秦凤路也就是关中大平原,属于大后方。

四个战区的领导换了三个,都是未来的宰相种子。分别是永兴路范仲淹、泾源路韩琦、秦凤路夏竦。

这三个人新官上任分别对各自的军区作出了调整,夏总司令鉴于西夏军队今非昔比,请求朝廷增派主力,没想到遭到了朝廷上面老夫子们的诘难,说什么汉朝的霍去病几万人就能够封狼居胥,唐朝的李靖凭借一万人就能够灭了东突厥,你怎么就不行呢?可问题是这是宋朝啊。

幸好宋仁宗是个明白人,给了20万人的新手礼包。范仲淹上任的永兴军路是上一次三川口战役的爆发地,他采取的办法很务实,加固堡垒加固城墙坚守不出,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防守大业里头去。

这个做法挺聪明的,短时间内双方的攻守态势是不可能发生转变的。与其寻求进攻报复不如专心防守。

相比于两位务实的同事,韩琦明显就对西夏认知不足。什么叫防守?他的字典里有压根就没有这两个字。坚决反击,只有把李元昊打疼了他才不敢来。

李元昊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一场围绕着镇戎军的边境保卫战就爆发,镇戎军是北宋王朝的军事单位,但在历史上它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关中四塞之一萧关,与函谷关大散关武关齐名。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关中平原,最方便的道路,但也是最难的道路。当时宋朝在萧关的对面还建立了一座叫做三川寨的军事堡垒,作为呼应。

李元昊先打三川寨,企图围点打援,周边的小寨子都派出了援军,结果全都被一网打尽,只有一个叫做王贵的武将,杀出重围跑到镇戎军。在这场战争里头只有镇戎军死活不肯出门。李元昊虽然杀了不少人,但是最大的钉子没有拔除,战略目标没有达到。

这个时候韩琦亲自带领军队去镇戎军给士兵们打气。同时还联系旁边环庆路的兄弟,派猛将任福进攻西夏。李元昊的军队只能被迫灰溜溜地撤退了。

首战告捷啊!战争的胜利印证了韩琦原先的猜想,韩琦彻底飘了,他觉得西夏不过如此,却不知道边疆保卫战跟主动出击获得的胜利是两回事。这是好水川战败的第一个诱因。一个错误的起点必将导致悲剧的结局。

朝廷拖后腿

韩司令趁热打铁,马上向朝廷提供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认为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西北四大战区应该同时出击,千里奔袭,直接灭了李元昊。这个时候朝廷里头那些之前喊着要用一万人封狼居胥的老夫子突然变成了人间清醒,他们是问韩琦,千里奔驰要穿过毛乌素沙漠,后勤怎么保障啊?

韩司令的回答是可以用驴子运粮食既可以当做劳动力也能做驴肉火烧一举两得。这个方案在当时属于破天荒还没有人用过,但是后世经验证明确实是可行的,哪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日本都有用骡马运送军械物料的案例。

最后招来了一顿冷嘲热讽,四路大军被砍成了两路,只有他跟范仲淹去,可是范仲淹是防御战大师,坚决抵制这种军事冒险策略。最后只变成了他一路人孤零零地去。

为什么我说朝廷拖了后腿呢?你要么就禁止韩琦主动出击,严令他待在乌龟壳里不许出去。要是打你就集中四路大军以优势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这样至少保持优势兵力,不至于出现全歼。

你这样打五折算怎么回事。这两路大军脱离堡垒防护,怎么可能是西夏举国之兵的对手,除非韩琦是白起转世。既然允许范仲淹不出兵那就更应该禁止韩琦乱动。可是朝廷没有,还允许他继续搞。

机事不密则害成

韩琦不是无能之辈,在这种条件下他已经不敢想什么远征了。但他还是要来一次军事冒险,韩司令设下了一个并不算复杂的计划。镇戎军的位置在六盘山跟陕北高原的夹缝处。看地图,在六盘山的西边还属于宋朝的领土,宋在那里设置了怀远,德胜,羊牧隆城,三个军事堡垒。

如果李元昊过来进攻镇戎军的话。他撤退的时候可以走西北两条道路,可是如果在六盘山西边这三个军事堡垒里头隐藏一只军队,等到李元昊过来进攻的时候,悄悄的绕到他后防截断两条退路,这不就成为瓮中之鳖了吗?

为了执行这套方案他还把隔壁的任福借了过来。这套方案成败的关键点就在于两个字,保密。他这个时候就应该做的就是瞒着所有人秘密执行,等到事后再见分晓。可是宋朝对于军队特别敏感,要是没有朝廷的讨论批准,哪怕是任福也不敢听他的命令。

可事实西夏那边布局已久,连宋仁宗身边的宫女都有他们的密探。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西夏对于他的计划一清二楚,好水川的一切布置就是冲着任福这支军队去的。

识人不明,主将贪功

为了收拾这支军队西夏人设了一个局,当任福带领军队,准备到德胜堡进行埋伏的时候路过怀远。听说附近有西夏小股部队跟宋朝的部队在发生交火,于是就跑过去捡功。

这小股部队,看到他之后就拼命地往南跑,南边全都是宋朝的地方,这不是作死吗?任福一看更来劲,一路追呀追,结果不知不觉之间就越过了自己的目的地德胜堡,跑到了更南边的羊牧隆城。

西夏部队跑进了距离羊牧隆城东南方向,不足二十里的好水川和一山之隔的龙落川。

任福兵分两路追击。等到宋朝军队进入好水川之后只看到了一个个木箱子摆在路中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打开了这些箱子,结果一只只白鸽冲天而起,鸽子的脚上系着一个口哨。

随着鸽子飞动发出刺耳的声音,在远方等待已久的西夏皇牌铁鹞子收到了进攻的信号,披坚执锐的重骑兵冲进了宋军阵地,宋军企图往两侧高山走去建立据点,不料敌人早就已经抢占制高点,弓箭手万箭齐发,宋军死伤惨重。

那他们为什么不掉头跑啊,后面总没有伏兵吧!因为不能了,正面组织抵抗还有点战斗力,掉头跑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到时候就真的成为待宰羔羊了。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旁边龙落川。

这个时候羊牧隆城里头的守将正是王贵,他听说西夏的军队居然潜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还埋伏了自家的主力,马上带领部队前去援救,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就连他自己都搭上了性命。

战争的意义

这场战争消灭了几万部队,对于宋朝来说谈不上伤筋动骨,但他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从此以后四十年之间直到王安石变法,宋朝人再也不敢提什么主动进攻。

如果说三川口西夏王朝的面世之战,那么,好水川之战,毫无疑问就是立国之战。

韩琦啊,你把宋朝一代人的信心输光了!

标签: 韩琦

更多文章

  • 宋英宗看中苏轼文才欲提拔,为何韩琦出言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韩琦

    苏轼是宋朝最为著名的大文豪,在宋朝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不仅仅就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政治方面也有着非常杰出的成就,在后世有着大量的粉丝,被誉为“苏仙”。但是他一生做官坎坷多难,也让后世的粉丝们感到遗憾,这也成为他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坎。说起苏轼悲催的官场遭遇,就必须谈起他屡次被上司打压排挤的故

  • 韩琦为何心灰意冷,主动调离京城,地方为官发挥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韩琦

    文彦博评价韩琦道:“自至和以来,中外之臣献言甚众,臣等虽尝有请,弗果行。其后韩琦等讫就大事,盖琦功也”北宋的著名军事家韩琦,向来凭借着对国家的贡献而被后世所熟知。此人本来就颇有才华,实在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家栋梁之才。他性格谨慎,敢于直言劝谏皇帝,拥有着坚定的为官信念,皇帝十分的信任他,百姓们也很尊重

  • 曾公亮推荐王安石主持变法,为何没坚决支持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曾公亮

    宋神宗即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遭到了朝野上下保守派文官集团的重重阻挠,使变法进程推进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朝廷中还是有少部分老臣是支持王安石的,其中宰相曾公亮便是典型的代表。可让人遗憾的是,曾公亮对王安石的支持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后来以年迈为由请求此处宰相之位,退出了朝廷中新旧两党内斗的漩涡

  • 富弼为何得范仲淹看重,入朝为官出使辽朝,幸不辱命展现大国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富弼

    穆休曾这样评价富弼:“进士不足以尽子才,当以大科名世。”在当初宋朝进行庆历改革之时,朝当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的改革之士。除了担任首要人物的范仲淹以外,这富弼同样发挥极大作用,也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富弼年轻时就颇为不凡,在范仲淹的推荐之下进入朝堂为官。事实证明,范仲淹的选择没有错误,这富弼

  • 富弼和韩琦是庆历时的战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富弼

    北宋虽然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繁荣的巅峰时代,但也充斥着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双方有政见之争,也有朋党之争,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便是曾经的朋党战友反目成仇而导致的政治斗争。北宋宰相富弼和韩琦之间的政治斗争便是这类,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历史爱好者们谈论的焦点。富弼和韩琦曾经是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的朋党

  • 韩绛是保守派大臣,为何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副手?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韩绛

    参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宋朝名臣很多,他们后来成为新党的核心力量,加入到了围绕新法的新旧党争之中。让很多历史爱好者难以理解的是,韩绛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居然也加入了王安石的宰相班子中,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帮手。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韩绛出任政事堂的宰相或副相贯穿了整个熙宁年间,是除了王安石以外距

  • 吴充欲召回司马光起复旧党,为何最终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吴充

    王安石和吕惠卿罢相外放后,统治朝廷的新党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现象,中枢也出现了罕见的宰相权力真空。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宋神宗任命吴充为宰相,接替王安石掌控政事堂。吴充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对王安石变法是强烈反对的。他上台后积极与被贬谪外放的旧党领袖们联系,尤其是与避居洛阳修书的司马光密切通信,意图将旧党核心们

  • 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王珪

    宋英宗赵忠实执政时间虽短,却是宋朝少见的政治动荡的时期。在他执政的四年时间里,朝廷中各种政治斗争频繁发生,引发了大面积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震惊朝野的濮议之争中,大量的朝廷大臣被贬斥,对宋朝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赵宗实拉拢韩琦、欧阳修等宰执大臣,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与朝廷中大部分大

  • 蔡确没点儿能耐,真上不了奸臣传榜首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蔡确

    蔡确是不是奸臣,不好说。但蔡确是个大帅哥,那是无疑的。蔡确刚当官的时候,因为受贿被告发。上级巡视的时候,想要治他得罪,因为见蔡确长得一表人才,气质出众,没治他得罪,反而到处夸赞他的好。 网络图片——蔡确起码长这样 将近1000年前,小鲜肉就已经横行了不仅长得帅,马屁也拍得响又一个上级长官来巡视的时候

  • 元丰改制后,宋神宗为什么让次相蔡确主宰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蔡确

    宋神宗时期的变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熙宁年间王安石牵头的熙宁变法,另一个便是在元丰年间他自己主导的元丰改制。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为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在这次改制中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改制后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