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玉体横陈”的历史来源:北齐高纬与冯小怜,将殿堂变成青楼戏院

“玉体横陈”的历史来源:北齐高纬与冯小怜,将殿堂变成青楼戏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听闻今史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1/23 13:19:42

中国历史上,曾有三次大割据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同为三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混乱阶段,它们对历史文明的贡献却有着天壤之别。春秋战国奠定百家争鸣的局面,五代十国进一步推动华夏大融合,只有南北朝时期比较特殊,昏君暴君层出不穷,大有过把“皇帝瘾”便死的模样。

众多南北朝割据军阀中,有一位皇帝将荒淫无道推向常人难以想象的巅峰,此人便是北齐后主高纬。高纬在位十一年间,倒行逆施的方式远远超过隋炀帝杨广、海陵王完颜亮等暴君的总和。所以,唐朝李商隐曾赋诗《北齐二首》感慨说: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诗中的主角说的是北齐后主高纬和他的爱妾冯小怜,“玉体横陈”一词也由此诞生。高纬与冯小怜之间,到底发生哪些令人不堪入目的故事呢?

一场光怪陆离的“爱情剧”

史记记载,冯小怜为人聪慧,善于鼓瑟琵琶音乐,能歌善舞,能说会道,令后主高纬爱慕不已。用如胶似漆形容一点不足为过,坐则同席、出则同马、睡则同寝,真可谓集天下宠爱于一身。若高纬不是皇帝身份,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夫妻俩的恩爱程度足以称得上典范。

不幸的是,高纬是王朝末代皇帝,北齐到他手时,已经变得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死对头北周正挥师直入,高纬只好御驾亲征,即便是如此,高纬仍要将冯小怜带在身边。

古代带兵出征有一种说法,随行的军中不得私藏女人,兵者不祥之器,若是带着女人出征则是不祥中的不祥。高纬不听劝告,导致众将士尚未上战场,已经丧失冲锋陷阵的信心。

与北周对峙的过程中,高纬仍然不忘与冯小怜外出打猎。一开始,齐军采取守势。听说援军赶到,冯小怜不是鼓励高纬前去犒赏将士,反而怂恿高纬再玩一会。齐国援军夺取晋州时,高纬带着冯小怜到城墙观看将士流血牺牲拼杀的场景,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没有任何区别。没成想,北齐真的击退北周的进攻。

周武帝下令暂且撤军,经过一番整顿后,率领八万主力直扑北齐。北齐和北周混战时,高纬摆酒设宴,与冯小怜坐在一边看热闹。不过,北齐这次没有那么幸运。齐军很快败退下来,北齐将领前来奏报“失败”的战报,并嘱咐高纬千万要坐稳,稍微逃走的迹象,军心必然涣散。

高纬哪里管将士臣民,带上金银财宝和冯小怜上马就跑。跑到半路上,趁着休息之际,冯小怜都不忘坐在帐中“擦胭脂抹粉”。探马再次来报说,北周追兵将至,高纬和冯小怜继续逃跑。半道上,高纬萌生一个想法,若是冯小怜穿上皇后盛大的礼服,骑着快马奔逃,必然是别有一番滋味。

于是,高纬又令太监悄悄潜回皇宫,将皇后礼服带出来,让冯小怜穿上。一边逃命,一边观赏她曼妙的身影。幸亏亲王高延宗临危受命,继皇帝大位,拼死阻挡住北周的进攻。此时,高纬与冯小怜以太上皇和皇太后的身份回到北齐,为了鼓励六军,高纬特意准备一篇口若悬河的发言稿,结果刚一开口就忘词,全体将士哄堂大笑,军心涣散,战心全无。

且战且败的周武帝,再次光临北齐。早已破败不堪的北齐,最终没有躲过灭亡的命运。高纬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不再灵验,与冯小怜等众嫔妃一同被北周俘虏。史书记载,高纬成为囚徒后,仍然不忘冯小怜的姿色,卑颜屈膝地给周武帝上书,请求归还冯小怜一人,便此生无憾。

冯小怜到底有多美

周武帝俘获冯小怜后,将她赐给大鸿儒宇文达。此人是深通儒家大义、严守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道德标杆。周武帝本意是想让宇文达将冯小怜送到无人知晓的民间,防止皇室间为了争夺冯小怜相互争斗。

令周武帝大为惊讶的是,一代名仕宇文达得到冯小怜后,直接将儒家经典大义和孔孟教诲抛诸脑后,以自律沉稳闻名天下的宇文达,再也不喜欢研究学问,专宠冯小怜一人。

试问,冯小怜到底有多么大的魅惑力,能让人皇位不要了,学问抛弃了,晚节不保了。只能靠大家自行想象吧。

标签: 冯小怜

更多文章

  • 周武帝一战灭亡北齐,为何说胜利是偶然事件,和冯小怜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冯小怜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率大军进驻邺城。存在了27年的北齐帝国宣告灭亡。提到周武帝宇文邕,许多人脑海里恐怕立马会浮现出:明君、灭佛、锐意进取等字眼,仿佛北朝进行到这个历史阶段,必然会由周武帝担当起统一北朝的大任,而且北齐也理所当然要被北周灭掉。这种看法恐怕失之于简单化。在6世纪中后期,北周国政清明、国

  • 冯小怜被褪去衣物,躺在隆基堂上,1000金的门票引得富人争相前往

    历史人物编辑:王荣齐标签:冯小怜

    在北齐时期,淑妃冯小怜被褪去衣物,横卧在隆基堂上。只需支付1000金的门票,便可欣赏她的美丽身姿,引得富人们争相前往。然而,这一切竟是皇帝高纬的主意,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冯小怜了。原来,冯小怜的身材非常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肥则更好看,减瘦则更苗条。她冬似棉花,夏似凉冰,无论怎样

  • 导致北齐灭亡的红颜祸水:冯小怜是如何完美诠释“祸国殃民”的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冯小怜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齐后主高纬,成功通过一系列“宠妃”的骚操作,生生把国家作垮。其愚蠢和昏庸程度,相比之下,商纣王宠信妲己、陈后主宠信张丽华、南唐后主宠信小周后这些“知名”行为,都是万万比不上的。事情要从高纬身边的一名贵妃冯小怜说起。冯小怜本是穆皇后身边的一名侍女,由于高纬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

  • “玉体横陈”的冯小怜,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冯小怜

    在古代,封建帝王有着许多妃嫔。不过,在这众多妃嫔之中,大部分人都是籍籍无名,只有很少人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甚至在诗词中被后人传唱。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冯小怜,就是其中一名有名的嫔妃。李商隐的诗有云:“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其中提到的小怜,就是这名宠妃冯小怜

  • 匈奴人刘渊异军突起:我命由我不由天!五胡十六国他才是领头人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渊

    汉武帝降服南匈奴以后,很大一部分匈奴人逐渐汉化,进入中原地区生存。司马懿屠灭辽东公孙渊以后,鲜卑各部诸如慕容氏、段氏、拓跋氏、宇文氏等,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生存。这么一来到了西晋年间,胡人在中原地区生活,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但是从地位上来讲,胡人那就是中原汉人的马仔,基本都是干苦力的命。任何一个民

  • 匈奴人要“复汉”,曹魏时期却不敢闹事,刘渊:守边疆的人太狠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刘渊

    公元304年,一个叫做刘渊的南匈奴人,在平城登基称王,宣布要与糜烂的西晋王朝决裂。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其国号竟然叫“汉”。而且刘渊在继位的时候,还发表了一番极为慷慨激昂的“即位演讲”。刘渊回顾了汉高祖、汉文帝建立大汉的伟业,颂扬汉武帝“拓土攘夷”,大骂“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正式宣布

  • 匈奴与汉朝世代为敌, 刘渊为何却要尊刘邦等人为三祖五宗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刘渊

    匈奴作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秦末汉初时成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秦时的蒙恬到汉武帝麾下卫青、霍去病彻底击败匈奴,这两个民族世代为仇,争斗了上百年。但是没有想到在三百年之后,一个匈奴人却将汉朝的几位皇帝认做自己的祖宗,他尊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为三祖,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

  • 刘渊死后,单皇后为什么会被新皇宠幸,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刘渊

    在皇室当中,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不足以为奇,毕竟这是天底下最乱,最不堪的地方。比如皇宫中那混乱的男女关系,就是封建王朝几千年来,屡禁不止的一个大问题。而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皇后的命运特别悲惨,因为自己长得太过美貌,在丈夫去世后,竟然被自己的半个儿子强行纳为皇妃,而她还不敢反抗。这个皇后就是汉国时期刘

  • 五胡十六国开创者刘渊因何执迷继承汉业?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刘渊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503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晋后期,朝政昏聩,塞外游牧民族趁乱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胡人对汉人百姓残杀掠夺,民不聊生。然而这场乱象的开创者却是个另类,他有匈奴血统还有着汉人精神,他就是—刘渊。建国之后他把国号定为汉,并且追尊汉后主刘禅。那么一个匈

  • 西晋末年,刘渊做了什么事让西晋迅速走向衰弱?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刘渊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从洛阳匆匆离去,而他这一走就如同“鱼入大海,龙出生天”。而放走他的成都王司马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匈奴人身上所覆盖的巨大能量,他满心希望刘渊可以率领五部匈奴前来助战,殊不知不久之后就是这个匈奴人将掀起一股“反晋”的浪潮,而掀起这股“反晋”浪潮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颖本人,可惜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