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素:助杨广称帝,病后皇帝赐药 他却断药求死,后来才知其高明

杨素:助杨广称帝,病后皇帝赐药 他却断药求死,后来才知其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直爽侃历史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6/24 12:36:52

隋文帝杨坚有一个既定方针,即统一全国。他凭借政治家的眼力,发现了杨素这匹千里马。

“美须髯、工书法”的杨素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一个文士,没想到他的军事才能也非常了得。

他先后在灭陈国、扫荡叛军的战役里,大展拳脚,职位也一路攀升,荆州总管、越国公,直至尚书右仆射。

他不再满足于自己是一个军事家,他要当一名政治家,获取更大的权势,而当时深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信任的高颍是他最大的障碍。

在隋文帝面前他不好打小报告,他决定利用独孤皇后的“枕边风”。

这位独孤皇后,有两大特点,一是“参政欲”,二是“嫉妒心”。她时常干预朝政大事,宫中把她和隋文帝称为“二圣”。她14岁嫁给杨坚,让杨坚发誓不与别的女人生子女。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

有一次,隋文帝杨坚秘密宠幸了一个宫女,消息不知道怎么跑到了独孤皇后耳朵里,她直接把宫女给杀了,杨坚敢怒不敢言,一个人跑到宫苑外边,高颍、杨素快马追上,高颍劝导杨坚“陛下怎能为了一个妇道人家而忘了天下!”

杨素偷偷面见独孤皇后,添油加醋地把高颍的话复述了一遍,听说高颍说自己是个妇道人家,独孤皇后非常不高兴,从此开始讨厌高颍,时常在隋文帝面前诋毁高颍,杨坚也渐渐疏远高颍。

估计高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句劝解的话,就把自己的前途给葬送了,果然是祸从口出啊。

杨素在大败突厥之后,他的政治势力直逼高颍。

开皇二十年,杨素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这年四月,晋王杨广出任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在他麾下担任长史,二人有了密切的交往。

惺惺惜惺惺,杨广觉得杨素是个难以寻觅的可用人才,杨素凭借灵敏的政治嗅觉,感到杨广有夺嗣的野心。

此时隋朝的皇太子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为人宽厚仁和。他的女儿嫁给了高颍的儿子高表仁,他早早地被立为太子,又有亲家高颍的辅助,地位比较稳固,但是他生活奢侈,多有内宠。他爹杨坚不喜欢他的奢侈,他妈孤独皇后也因为他不宠爱自己给他指定的元妃,也对他不满。

杨广窥出端倪,他装作只同萧妃相处,车马侍从也很俭朴,这些小伎俩虽然有用,但是没有朝中重臣的支持,想夺嗣,没那么容易。他经过考察,将自己想要夺嗣的企图透露给了杨素。

杨素虽然已经预感到杨广的企图,但当杨广直接说出来,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夺嗣可不是一件小事,万一失败了,不但权势尽失,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

一向独断专行的杨素,这会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他跑去征求异母弟弟杨约的意见。

这个杨约,小时候爬树掉下来,被树桩扎坏了睾丸,他表面性情沉静,内心里却阴鸷诡诈。听了杨素的话之后,他分析说:“兄长功名盖世,长期以来执政当权,得罪了不少人。高颍对你心存不满,皇太子怎会对你有好感?虽然你取信于皇帝,但想搞你下台的人还是有很多啊!一旦皇帝百年之后,谁还能保护你呢?现在皇太子失去皇后的欢心,皇上也有废黜太子的念头,你若能抓住时机,拥立晋王,就能常保富贵,永获平安。如果迟疑不决,一旦有变,让太子杨勇掌握了大权,那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这些话说到杨素的心坎里,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亲自出马,探听一下皇后的想法。

一次,杨素进宫侍宴,委婉的称赞晋王杨广孝悌恭俭,很像文帝,独孤皇后听后,说到:“我的二儿子十分孝顺,不像他哥哥,只知道与那个云妃相对而坐,终日酣宴,亲近小人。”

杨素吃了定心丸,向杨广宣誓效忠,二人结成同盟。于是,各种诬陷杨勇的阴谋,有条不紊的出笼。

什么杨勇有可能发动叛乱,高颍托病不朝,是效法司马懿,图谋不轨。诸如此类。

这些谣传,弄得文帝终日疑神疑鬼,晚上也不敢入睡。开皇二十年十月,在独孤皇后的一再催促下,文帝逮捕审讯杨勇,废为庶人。

杨素自告奋勇,负责鞫审杨勇。可怜的杨勇哪里是杨素的对手,被无端安上了一大堆罪名。

一个月之后,文帝昭告天下,立杨广为太子。

杨勇无罪遭废,多次请求拜见皇上,当面申诉。杨广、杨素竭力阻拦,不让文帝知道,杨勇急地爬到树上大声喊叫,路过的朝臣听到后奏报隋文帝,他想召见一下杨勇,杨素说杨勇神志不清,有鬼怪附体,皇帝召见,可能龙体受损。隋文帝信以为真,再也没有见过杨勇。而高颍也被免职,杨素的权势炙手可热,他的家人都做了高官,家里奴仆数千人,妓妾有一千人。

杨广当上皇太子之后,担心大臣不服,便依靠杨素“清理门户”。

杨广的兄弟们死的死,废的废,只剩下太子杨广和汉王杨谅,杨谅远在外地,有没有羽翼,不足为虑,才逃过一劫。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生在帝王家,成王败寇,能安稳过一生就算是幸福的了。

杨素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杨广由皇太子生变为皇帝。

仁寿二年独孤皇后病死,文帝开始防备杨素。杨素心里明白,就表面上装出追求享乐、迷恋诗酒的样子,暗中却与阳光密谋加快夺位,因为宫内早就传出消息,六十多岁的隋文帝身体欠安。

仁寿四年春天,隋文帝身体不适,把政事交给杨广,自己离开皇宫,迁居仁寿宫,四月,他病情加重,召杨素等入阁侍疾。这时,杨广的种种伪诈,已渐渐地传入文帝耳中,他召杨素侍疾,本意是切断杨素和杨广的联系,没想到为时已晚,自己反而受制于杨素。

杨素隔几天就发一封书信,向杨广密报仁寿宫的情况,决计将文帝软禁起来,侍机行动。

然而百密一疏,初秋七月的某一天,杨素写的书信被宫人误送到文帝身边,文帝读后,极为恼怒。他终于证实杨广要抢班夺权,便想恢复杨勇的太子之位,对随侍的柳述元岩说:“把我儿叫来!”柳述、元岩问叫哪个儿子,文帝说:“长子杨勇!”

柳述、元岩出屋后赶紧草诏,杨素安插的耳目立即将此事报知了杨素。杨素大吃一惊。一旦杨勇受诏即位,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通知杨广,让他派人迅速动手;同时封锁仁寿宫大小宫门,阻止文帝召唤杨勇的诏书送出。

杨广担心夜长梦多,当夜带兵驰往仁寿宫,在杨素的配合下弑杀了文帝。

《隋书》之《杨素传》、《后妃传》等,都暗示是杨广、杨素杀害了文帝。一些野史更明确记载:当时“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

事不宜迟,杨广即位于仁寿宫,史称隋炀帝。杨素终于长长吁出一口气: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炀帝即位后,先逮捕了知情的柳述、元岩,接着杀死了杨勇以免后患。

当年八月,汉王杨谅料知皇兄不会放过自己,干脆主动举兵造反,想杀开一条生路。

杨素正愁无法再立功勋,当即率兵镇压杨谅。稚嫩的杨谅哪里是杨素的对手,兵败如山倒,被迫投降认输了。炀帝把他废黜为民,囚禁而死。

至此,隋文帝的五个儿子,只剩下杨广。如果独孤皇后,知道当初自己的耳边风,害了自己的孩子们,她会不会后悔。

杨广夺位成功,功臣首推杨素,杨广任命杨素以尚书左仆射兼任尚书令。三月,炀帝决定迁都洛阳,令杨素负责营建新都。七月,炀帝又提升杨素为太子太师。

但是,“狡兔死,走狗烹”,物极必反,对这一连串的提升,杨素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隐隐约约感受到危机。

多年与隋炀帝杨广的相处,他深知杨广的脾性,一旦帝位坐稳,就要拿功臣开刀。

大业二年六月,当炀帝又拜杨素为司徒、改封为楚国公时,杨素更加如芒刺在背、忐忑不安了。

身为臣子,即便再有权势,也无法与皇帝抗衡,杨素小心应付,巧妙周旋,尽量减缓炀帝的猜忌和杀心。

幸运的是,没有多久,杨素就身染重病了。他不再上朝理事,专心卧床静养。

炀帝假惺惺地派来名医诊候,赐予上等药物,暗中却询问医生,常担心杨素不死。

杨素当然知道炀帝的心思,便不肯服药,悄悄等待死神降临。他抱病作了十四首诗,献给文友薛道衡,曲折地表达畏祸的心情。其中一首写道: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被病。

一代权臣,也开始“吊影自怜”。七月,杨素病死,炀帝赠谥曰景武,隆重安葬。

第二年,隋朝的开国功臣如贺若弼高颎等人,被炀帝定罪杀死;后来,连文人薛道衡也未逃脱杀身之祸。这样看起来,杨素自己断药提前死去,实在算是一种福气。

参考资料:《中国权臣的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杨素

更多文章

  • 杨素身为开隋九老之一,实力不在隋文帝杨坚之下,为何甘愿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杨素

    要是能力强的人,都跑去称帝了,那权力的游戏还怎么玩下去?杨素的确能力很强,甚至不在隋文帝杨坚之下,可是他自愿投靠隋文帝杨坚,后来又自愿辅佐隋炀帝杨广,你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灭陈的水军总司令,杨素居功至伟。可是在灭陈以后,他两手一摊表示:主公,这可都是你们家二小子杨广的功劳。等到隋炀帝杨广做了皇帝以后

  • 为国操劳却未得善终的丞相,李斯被腰斩,杨素饿伤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杨素

    脱口秀演员杨笠在节目中说过童话故事总会给大家带一种和现实脱轨的价值观,童话世界中人只要善良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功。这个价值观只能出现在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让人心寒的事情,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说两个为国操劳却未得善终的故事。李斯秦国的丞相李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很多人觉得李斯是个新人,因为李

  • 妻子拎不清会带来什么结果?隋朝的杨素和明朝的徐达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杨素

    古代大户人家人家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讲究一个“娶妻娶贤”,尤其是皇族和官宦世家,有一个贤内助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如虎添翼,在建功立业一事上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隋文帝杨坚娶的独孤伽罗,唐太宗李世民所娶的长孙皇后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这几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当然,有贤内助就有坑夫妻,有些妻子坑

  • 他出身名门三次造反,隋炀帝忌惮他,杨素欣赏他,最后被李渊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杨素

    隋唐的统治阶级都是关陇门阀,他们的统治集团自西魏宇文泰建立关陇集团时就已经广泛联姻交往,关系错综复杂。其后又经历了权臣宇文护专权,杨坚篡位建立隋朝。但上层的结构中只有皇家换了,其余部分并没有太多变化,也就造就了一大批在西魏、北周、隋朝都是高官的官宦世家。有一个人他就出身在这样的门阀世家,可以说祖上是

  • 《独孤皇后》脸谱化太严重,只有杨素还算是个有始有终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艳青标签:杨素

    陈乔恩与陈晓等主演的《独孤皇后》开播至今毁誉参半,小编追下来发现这部剧脸谱化太严重,剧中非黑即白,一面是独孤伽罗和杨坚的无所不能,一面是宇文护和赵越的奇坏无比,加上帝位稳固后变得昏庸无道的宇文邕,简直没什么悬念可言。因为是大女主的人设,这部剧中有可能是坏人的角色全都没起到作用,只有杨素还算是个有始有

  • 隋朝名将杨素,前线尚未开战的时候,却要先斩杀三百余名部下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杨素

    每逢乱世必有人才,这句话着实不假,隋唐时期由于战事频繁,所以也孕育了不少后人耳熟能详的名将,这些将领当中,杨素是一位战斗力和军略都十分出众的将军,这一点在当时十分难得。杨素一生征战数百场,从剿灭北齐,到后来的讨伐南陈、抵御突厥等等,一生当中的战斗几乎做到了战无不胜,为隋朝的稳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杨素

  • 杨素的双面人生,一边是天赋异禀,一边是冷酷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杨素

    但凡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人,天生具有一种冷漠感,他们不会为儿女情长所牵绊,如果对利益有损,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消除不利带来的影响。在隋朝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叫杨素,他一生征战无数,从北齐打到南陈,再大破凶悍的突厥人,杨素的前半生不是在征战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征战的路上。可是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人,大家提起他

  • 文武双全一代名臣,却劣迹斑斑、争议满身—从杨素看封建君臣困局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杨素

    文:正史漫谈图:来自网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封建王朝士大夫阶层的人生指南。但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却并非永远受统治者欢迎:当内忧外患之际,封建帝王自然求才若渴,以功名利禄甚至"知遇之恩",调动人才替自己卖命;在天下太平之时,在绝对排他的皇权眼中,能臣、功臣带来的威胁,却恰恰与其能力成正比。所

  • 杨广与大臣杨素之间发生的2件“不可思议”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杨素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生病了,便召了杨素、柳述等几名大臣进宫侍候,太子杨广也被召住进了大宝殿。杨广心中估计他的老父亲杨坚这次可能是不行了,就想着老父亲死后自己该怎么接受帝位,需要准备些什么呢,杨广越想越糊涂,直接就写了一封密信送给同党杨素,向杨素咨询当皇帝的注意事项。杨素收到信后,便诚恳地把杨广的

  • 隋朝四大名将盘点,杨素排第一,第四战力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挺好玩儿标签:杨素

    大家好,欢迎来到明心读文史。今天我给大家评说一下隋朝时期的四大名将。我这里说的可不是《隋唐演义》中的名将,当然,排名第一的也不是哪个力大无边的李元霸,而是大家从心里面不怎么愿意接受的奸雄杨素。按历史公认的排名,他们依次为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下面我根据其简历,结合史料记载对其之间的优劣进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