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射雕英雄长孙晟:一招离间计,让崛起的突厥再也无法强盛起来

射雕英雄长孙晟:一招离间计,让崛起的突厥再也无法强盛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旧日历史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3/1 7:18:41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胁,强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甚至有的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活跃于隋唐的突厥因为中原战乱而逐渐崛起,却因一个人的离间之计使得崛起的突厥发生内讧,逐渐分裂,给了中原王朝喘息的机会,再也无法强盛起来。

长孙晟(公元552年-公元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南洛阳人,北周、隋朝时期的军事家、战略家,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

一箭双雕

长孙晟自幼通达聪慧,略通诗书,尤其擅于骑射,较一般贵族子弟高出很多。

大象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北周朝廷以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下嫁突厥,派出长孙晟作为副使护送公主至突厥牙帐。

沙钵略可汗对于隋朝使者十分轻视,不甚礼遇。有一次为了彰显武艺,故意让隋朝使者跟随游猎。突厥勇士在射中很多飞禽走兽后开始夸耀武力,以此羞辱隋朝使者。

雕是草原上最难射的飞禽。第一,雕飞的太高,一般人很难拉满弓射中它;第二,雕的力气很大,它扑扇的翅膀很容易将羽箭打落,除非羽箭快而准直穿腹部。即便是突厥勇士,也鲜有射中大雕的。

这时有两只大雕在空中相互啄食嬉戏,长孙晟沉着冷静等待时机,突然一发羽箭贯穿两雕而下。突厥可汗大为惊诧,深深叹服,开始对长孙晟礼遇有加,并让贵族子弟跟随长孙晟学习射箭。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由来。

离间之策

长孙晟的“一箭双雕”让他在突厥境内名声大振,沙钵略可汗挽留他在突厥境内游历一年多。

借此机会,长孙晟开始了解突厥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并逐步结交了很多突厥贵族上层。他了解到沙钵略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处罗侯部众不多,却足智多谋,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戴,也遭到了沙钵略可汗的猜忌。

部落首领达头可汗玷厥的军事实力远超沙钵略,地位却不如沙钵略,心里却总有愤愤不平的感觉,尽管表面上仍尊沙钵略为可汗。

长孙晟回到中原后,向北周丞相杨坚详细介绍了突厥的情况。杨坚非常高兴,提升长孙晟为奉车都尉。

隋朝建立后,长孙晟开始上书隋文帝,提出对突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即联络西边的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以及东边的突利可汗,孤立沙钵略可汗,等到十多年后突厥内乱,隋朝再来讨伐,就可以一举消灭突厥。

隋文帝看到奏章后,亲自接见长孙晟。长孙晟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写出突厥的虚实,都了如指掌。隋文帝听后对他赞叹不已,全部采纳他的计谋。

分化瓦解

按照长孙晟的计划,隋文帝派出使者元晖拜访达头可汗,特赐狼头纛,故意不去拜访沙钵略可汗,果然沙钵略可汗与达头可汗之间产生猜忌。

同时,长孙晟又以车骑将军的身份携带大量财帛达到突利可汗处,陈述利害,引诱其归附隋朝。这样,沙钵略可汗受到了孤立。

开皇二年,沙钵略可汗命令阿波可汗率众南下进犯隋朝,被隋军多次击败。长孙晟暗中派出使者找到阿波可汗,陈述沙钵略可汗每次都打胜仗,而你却经常失败,他这是要借机消灭你的势力。

阿波可汗实力本来就与沙钵略可汗差不多,加上多次失利,开始怀疑沙钵略的意图,加上长孙晟的挑拨,于是跟沙钵略可汗决裂。沙钵略可汗先发制人,偷袭了阿波可汗,使其损失惨重。

阿波可汗率部投奔西部的达头可汗,开始与沙钵略可汗对立。在长孙晟的挑拨离间和军事打击下,强盛的突厥开始分裂为沙钵略可汗的东突厥和达头可汗的西突厥,实力严重削弱。

死后殊荣

在长孙晟的离间政策下,隋朝锄强扶弱,先后消灭都蓝可汗和步迦可汗,扶植突利可汗为民可汗。启民可汗一直与隋朝保持着亲善关系,边境和平几十年。

大业五年,长孙晟去世,时年58岁,隋炀帝深表悼惜,下旨赐予丰厚的祭品。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出塞北巡,在雁门关被突厥始毕可汗所包围。危机时刻,隋炀帝不禁感叹道:“如果长孙晟还在的话,朕也不会被突厥逼迫到这样的地步啊!”

后来,长孙晟的女婿李世民当了皇帝,儿子长孙无忌做了丞相。长孙晟以国丈的身份被追封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为“献”。

标签: 长孙晟

更多文章

  • 隋朝第一神射手长孙晟,曾一箭双雕,离间突厥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长孙晟

    杨坚可以说是长孙晟的伯乐,因为年少时候的他,根本就没有才华展示的机会。但是。当遇到杨坚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而变。长孙晟是个很开朗的人,天资聪慧,不但爱读书,并且还很善于骑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的好。当时北周是很崇尚武艺的,在贵族里面,只要谁习得了一身好武艺,都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而这些贵族子弟,在长孙晟

  • 从和亲使者到突厥克星,看长孙晟如何“一箭双雕”平外患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长孙晟

    长孙晟在历史上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没什么文化,却智谋超群,是隋朝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势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他武艺高强,留下的成语“一箭双雕”流传至今,一生却没指挥过重大的战役,但突厥兵将却畏之如虎,称其为“霹雳将军”,后世也将其列入《名将传》;他历仕北周、隋朝两朝,一生

  • 以夷制夷有多强,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离间突厥,堪比卫霍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长孙晟

    导语:突厥,作为古时一个强有力的部族,在当时也是赫赫威名,然而东突厥、西突厥都尽破败于唐朝,可想而知强唐的威能。但,全然归功于李唐却略显偏颇,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使隋王朝的荒唐被大写特写,可终归留下了不少利在千秋的大事,突厥的衰败便是其一,主导者名为长孙晟,好巧不巧便是李世民的岳父。贞观三年(

  • 高颎为隋文帝重臣,但在立太子问题上站队错误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高颎

    高颎是隋文帝的宰相,也是隋朝全面建设最重要的功臣,隋文帝的重要政绩,比如平定三方之乱、建设大兴城(长安城)、括户、平陈统一、分裂突厥等等,高颎都在其中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他身居宰辅之位长达十九年,为隋文帝立下汗马功劳。而隋文帝也一直对他报以绝对信任,君臣之遇可以说本该成为千古美谈。但开皇末期,高颎

  • 得罪独孤皇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隋朝第一谋臣高颎被贬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高颎

    隋文帝杨坚统治下的隋朝之所以强悍富裕如斯,离不开高颎的辅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高颎,隋文帝的政绩会大打折扣。高颎是真正文武兼备的重臣,他为帝国的未来操碎了心,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比如杨广,比如杨谅,而最不该得罪的就是独孤迦罗。当然这种得罪并不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自己能感知到的行为,而

  • 辅助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功臣高颎位极人臣,最后却被杨广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高颎

    在大隋的建立过程中有一个开隋九老,他们指的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分别是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与杨素。但是这里面的人物有根据小说评书虚构的,比如伍建章、邱瑞、定彦平;还有的是根据历史人物为原型创造的人物,比

  • 宰相高颎被免职,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由盛而衰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馆标签:高颎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像流星一样璀璨。隋朝初期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太子之争,而太子杨勇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开国元勋老宰相高颎被免职,而失去支持。宰相高颎被免职,成为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隋朝由盛而衰。那高颎是因为什么被免职的呢?其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一、卷入太子之争早在开皇五年(585年)

  •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为何最终失宠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高颎

    在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后周重臣的支持,这也成就了很多隋朝的开国元勋。在这些开国元勋中,功劳排名第一的当属渤海郡公高颎。从史料来看,高颎在隋朝初年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堪称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杨坚对高颎非常宠信,一度让其位极人臣,成为隋朝朝廷中的第一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无论

  • 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大隋最后的支柱,曾以6人敌2万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张须陀

    说起张须陀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三个部下却比他更出名: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导致他名气不大的原因,第一死的时候太早了,第二愚忠于隋炀帝,使大家印象不深刻,但是他的武力值绝不输后三者。张须陀(公元565年—公元616年),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末大将,历任安州司马、开府仪同三司、齐郡丞、河南

  • 一代名将张须陀:秦琼曾经的顶头上司,隋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张须陀

    谈及古代名将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比如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他们在史书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牧比较特殊,他是支撑赵国残局的唯一良将,在隋朝末年也有这样一位名将,他体恤百姓,爱兵如子,这位就是隋末第一名将张须陀。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众叛亲离,张须陀是非常少有的忠臣良将,他胆